走进孩子的心灵
2020-01-18尹玲
尹玲
“成功的殿堂里没有名额的限制,但有条件的限制”。走进教育成功的殿堂,第一个条件就是“关注心灵,走进心灵。”当我们用人格培养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起作用。只要教育得法,那孩子将来的人生与幸福有约,与成功有约,与快乐有约是有可能的。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用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吧!
一、让孩子拥有自信
自信是最佳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始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自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给他们一种信任感。一旦学生的自信心被激活了,他们就会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向发展。
小君同学曾经就是我的一块“心病”,为什么呢?这孩子太懒了,你说她好,她什么不做,你说她不好,她也不做。对这个学生,真是伤透了脑筋。于是,我决定不管她了,爱会不会吧!可是,事后一想,不行,她现在才念一年级,若到了高年级怎么办?不管她,不等于毁了她吗?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我决定利用下午的时间给她开“小灶”。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只做了两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她就掌握了要领。她做对一个,我就鼓励她“很棒”、“很好、”、“还想做吗?”她兴致越来越高,一口气竟做对了10道题!
第二天,我把小君会做题的消息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都瞪大了不相信的眼睛,我用商量的口吻问道“小君,你愿意到黑板上来做道题给同学们看看吗?”“愿意”小君欣然答应,一会儿,她就把黑板上的两道题做完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君高兴的笑了。从这以后,小君完全像换了个人:学习兴趣浓了,回答问题积极了,也主动和同学交流了。没用多久,她的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她拥有了自信。
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现在有许多教育界的同行都在叹息: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越缺乏创造力。前不久台中师大推崇“读经教育”的教授王财贵来邹平作报告也大声疾呼:传统的教育把孩子的天性都抹杀了。一个老人曾做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测试: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异常活跃:“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遭到老师狠狠瞪过去的眼光。
我们的学生本来是有想像力的,可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在慢慢的把这些想像消磨掉,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应该进行反思的是我们老师。我们老师应该点燃学生头脑中创造思维的火把,而不应去熄灭学生头脑中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真正开始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了一件事,孩子的精神素质问题越来越为父母所重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已使父母看得清楚,孩子的精神素质如何,尤其有没有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将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有进取心的孩子,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具备进取心的人,必须让他克服拖延的习惯,把拖延从孩子的个性中除掉。
我们班的小雷同学每次打扫卫生总是去拿水壶,特别爱劳动,但每次给他等告状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呢?他每次都把水洒到别人的桌子上、凳子上、衣服上,弄得别人都很烦他。于是我就找他谈心:“爱劳动是好事,但把水弄到别人身上就把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咱不应该这样,要把好事做到底。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处理好。”小雷听了我的话以后,虽然偶尔也会犯一点点错误,但应该说确实进步了很多。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第一:从小抓起,严格要求。当今由于独生子女过多的受到照顾和溺爱。也由于物质生活日渐富裕,往往会养成任性、自私、独尊、不合群等毛病。如果不从小严格要求,良好的习惯难于养成。所谓严格,就是严格地按照行为规范和标准来要求学生,训练他们。我现在的班中有几个学生情况就很明显。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的思想当中只有自己,课下经常要为他们处理一些“官司”。原因无非就是你打到我了,我碰了你之类的,没有一点礼让的习惯。而且这部分学生身上还有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很喜欢主动的招惹同学,但仅限于他们自己,别人和他们一样做的话就是犯了大忌。我在平日就采取給他们讲道理,并且创造一些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任务,让他们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且在课余时间积极联系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第二、注重实践,持之以恒。经常地反复地,长时间地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到小学,好多好的习惯没养成,必须强化训练。也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持之以恒。如我班中比较好动的李小刚和韩小宝,在刚入校的时候,他们串班,打斗,在课堂上说话,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妨碍了自身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我在课上严格要求他们,及时给与纠正,课下再找他们谈话,再加上家长的积极配合,这两位学生转变较快。
班主任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但只要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有工作信心,相信任何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相信任何一个班级都是可以建设和改造的,只要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有长期的恒心、耐心和爱心,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总结、探讨和提高,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