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2020-01-18丁妍妍
丁妍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
现代教育技术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集基础理论和教学设计于一体的一门课程。目前主要采取“模块+活动”的方式编排学习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涉及教育技术的内涵、起源、发展以及实践领域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等;方法技术部分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的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等;综合部分讲授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技能训练部分包括各种单项的媒体训练和多个综合设计项目训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年开始招收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回家乡工作,整体素质和能力对当地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进校成绩差别大,以2017级学生为例,主要来自西藏、青海地区,由于当地环境和经济发展原因,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表现出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课件设计简单、模拟训练单调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一、存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课以满足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对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进行了重点介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欠缺
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时能够理解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对于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课件制作软件、计算机基础操作等应用方面掌握不好,特别是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尤为突出。特别是西藏偏远地区的学生,受经济物质环境的影响,学习条件受限,接触计算机及网络的机会较少,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对他们来说是一门难学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中涉及计算机基础操作,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完成,课件制作相关软件的操作学习掌握较慢,日常作业过关率较低。
2.教学活动设计比较薄弱
教学活动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进行整体把握,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忽视教学设计,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很多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十分重要,否则功能达不到最优。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表现出很多问题,在按照模式设计教学时需要适当进行简化,或对某些顺序加以调整,充分发挥教师的才智、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往往结构不够完善,部分环节设计不太合理,灵活度不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的各项工作。
3.教学模式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目前,除了少数民族学院外,多数院校的教学方式都基本采用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教学模式,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单独编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同级汉族班一样,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上也完全一致,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针对性不强。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与汉族学生差异较大,这样就导致汉族学生不够学,少数民族学生学不了的状况,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本民族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费神又费力。另外,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及语言沟通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教育技术课程中很吃力,甚至有厌学现象。
二、解决方案
在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方式上要仔细斟酌,精心设计课程环节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像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学中可以采用“模块+活动”的方式,理论教学中注重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好掌握课程知识;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运用网络视频教学,加强多媒体和资源的实践训练,把理论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模拟实践中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通过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的案例及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提高信息化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安排学期中间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中要有足够耐心和良好的教学心态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耐心和良好的教学心态,通过课上教学、课下辅导的形式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思维习惯不同,无论是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实际训练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都有特定效果,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生已知信息,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涉及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一些难懂的理论知识等,多讲解,用最简单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进行教学,并且要放慢语速,多操作多示范等具体教学方法,要注意有张有弛,直到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或操作要领。另外,在课堂上可以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应操作,并在每次的操作练习中,建立文件夹,把学生每次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掌握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要课下辅导,力求让每个学生听得懂、会操作、会运用。[2]
3.开放机房加强操作练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各种应用软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基本技能,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工具、多媒体软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性强。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操作能力比较薄弱,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主要靠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是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计算机的操作不专业、不深入;二是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但是受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操作练习的时间太少,没有对应的指导。关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操作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周末没有教学任务的空余时间向少数民族学生开放机房,课堂上通过教师多操作多示范等具体教学方法,课下提供更多的练习操作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掌握实例操作为目标,课下与学生及时沟通,通过及时有目标的巩固练习,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制作能力。[3]
4.“先实践后理论”提高学生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是一个综合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地域和思维习惯不同,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提高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先思考再设计,进行教学活动模拟,感受效果。教师根据知识点进行理论教学,介绍设计结构和要求,加深学生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活动设计方面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设计的水平,通过竞赛过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5.采取差异化教学助力学生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古人云:“导人者必因其性,治水者必循其势。”孔子提倡:“圣贤施教,各因其材。” 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扬长避短,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掌握标准,得到适合学生的发展。可以适当采取班级分层教学的模式,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讲解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拓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目标要定得低一些,主要是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训练,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