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0-01-18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应用型

洪 莹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论》中说,“语言有一个基础……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塑造我们生活的制度和信仰而存在。”语言学习的内容不仅是符号本身所记录和传递的信息,而且是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俗。[1]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按照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需求,应“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为满足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求,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优势,提升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是:“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并对多元文化现象持开放态度;能敏感地感知和解释文化差异;能够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促进中日两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2]

教师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首先是谦卑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本身要注意文明用语,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眼神之间的交流,充分给与对方话语权,让对方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认可,从而达到交流最基本的目标。其次是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与背景,提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以及应变能力,在交往过程中注意对敏感字眼的把握,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让交流顺利进行。最后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培养。[3]交往对象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职业、文化背景、性格等都会对交往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与对方的交往过程中要及时把握细节与本质,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与关系,使交流目标与谈判目标顺利达成。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改革方向,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4]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学术型为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研究型的大学,也不同于职业学院,因此与以往传统的日语教学相比,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注重毕业之后如何更高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偏向传统

在教学理念方面,传统的日语教学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的方式,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围着教师听,没有考虑到学生在专业、思考、接受等能力上的差别。

在教学模式方面也比较传统。首先,日常的日语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校的日语专业前三学年的课程安排主要是笔译理论与实践、饭店情景日语、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概况、日本文学概论、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等课程。后期可能开设商务日语和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看出,涉及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即便前三年的课程有饭店情景日语、日本概况等文化交际类课程,但在课堂上教师很少会涉及跨文化交际类的案例,导致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影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授课效果。其次,过于强调应试能力。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目前主要是通过参加“日本语能力测试”等相关等级考试来判断自己的日语学习水平,但是这并不代表过级的学生将来就一定能够很好地与日本人交流,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喜好等,也无法保证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二)整体师资力量不够

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日语教育整体起步就比英语教育晚,而且日语学习的难度也比英语要高,所以对日语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首先是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交际意识不够。很多教师依然停留在日语的基础教学方面,认为学生只要能说、听得懂、能交流就可以了,不注重学生应该怎么说、说什么、怎样说好,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日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其次是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经验不够。国内很多日语专业的教师没有赴日留学、进修或旅游的经历,平时也没有多少与日本人接触或交往的机会,缺乏生活实践。而中日交流的内容又很丰富,中日文化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忽视学生在日语基础学习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跨文化交际类的教材及资源少

由于跨文化交际研究本身起步较晚,所以这方面的教材不多,而适合日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及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在当当网站上以“日语”“跨文化交际”为关键词搜索,显示有225 件商品,但除掉其中重复的书籍,其实只有9种相关书籍;在亚马逊网站上以“日语”“跨文化交际”为关键词搜索,显示只有2种相关书籍。与日语相关的跨文化交流的教材、资源欠缺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日语教学。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索

(一)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接触英语,但是大多数学生是进入高校才开始接触日语。大部分教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一上来就是日语单词、日语语法、日语翻译等传统教学。其实可以在日语基础学习阶段加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例如在讲某个单词的时候,不单单是讲解单词的意思和用法,还可以拓展与这个单词有关的日本文化,让学生了解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另外还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输入,更要输出。输出的同时既要注意学生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更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跨文化视角了解中日两国国民在同一事情上可能会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和态度的原因,由此来激发低年级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进入日语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后,在有了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一切与跨文化相关的课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基于所学的日语基础知识查阅相关文献材料,深入理解日本以及日本国民,由此来反思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己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实力。

(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水平

首先,从学校及院系层面多给日语专业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包括学历进修、赴日访学、校际交流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类会议,从教师自身开始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其次,可以将企业或者高校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最后,教师自己本身也应该多关注中日交流新动态、多阅读多欣赏日本文学文化作品、多参加与日本学者或专家的交流互动,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日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与认识

首先,适当提高跨文化交际类相关课程的课时,或者是调高相关课程学分,让学生重视起来。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来收集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资料,可以在课堂上与大家互相分享。同时课后可以开展跨文化交际类的课外活动,例如日语角、参观日本企业、举办日本文化祭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加深对中日两国交际的思考。再次,可以聘请校内外著名的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学者、教授进校园给学生开展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省级或是国家级日语类交流活动或会议,与不同学校、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开展日语文化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最后,可以利用学校的日本留学生或是外教,加强中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在校园内创建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从学校层面为日语专业的学生搭建中日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学校项目赴日交换留学、研修或实习,同时吸引日本留学生来校留学,加强中日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水平。

四、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应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应对未来职场中跨文化交际的难题。尤其是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日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更应该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来了解日本、应对与日人本的交往,为自己在将来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