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8贾甜夏
贾甜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 310018)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功底强、综合素质高的第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要从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的实效路径,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存在的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强调“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的路径探索还不成熟,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融合度,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既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创新创业的基石,只有掌握扎实的职业能力,才有可能在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这一实际;又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前沿科技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学习的深入思考和运用能力的深刻领悟具有推动作用。
(一)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融合度不高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抓手,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中增添几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和一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加的课程大多是以公共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并且授课形式以理论课为主。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剥离,只有少数学生从创新创业教育中受益,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具备洞察市场机会、研发创新产品、筹集各类资源、筹划运作市场等综合能力是能够成功创业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仅依靠几门通识性的理论课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融合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有待于加强
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能够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社会需求相接轨;实践教学从课程教学效果的角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与切磋,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的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明显不足。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化、层次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规划,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不够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常规化、规范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很难为学生提供与创新创业课程相匹配的实践训练。大部分学生难以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错失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大好时机,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融合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要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我国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整合优化师资资源,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多是由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课程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很少有教师拥有创业经历。这样就使得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性灌输式教学较多,结合实际经验、案例教学将教学内容具象化、生动化欠缺,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教学缺乏特色和亮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将一部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之中,用以壮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挥专业课教师熟知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案例,并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提供师资力量保障。高职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源泉,强大的师资团队可以精准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点,对于提高学生创新的技术含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的新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关注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新思路。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的实效
职业能力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术能力。高职教学周期是三年,要完成普及教育、能力培养和实践实训三个层次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三年的学制与三个教学层次一一对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阶梯式排序地开设课程和开展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大学生关注变化的世界和商业机会,通过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激发出大学生个体自身潜在的激情、智慧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家庭、企业、国家和人类社会带来可持续的良性发展[2]。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职业能力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在三个教学层次和两个课堂中占有重要位置,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开设系列化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开发门数更多、知识面更宽、难度循序渐进、实践训练更多的系列化创新创业类课程,如《企业家精神》《项目融资分析》《创业心理学》等课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独立人格、批判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和周期性的强化才能实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将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阶梯递进式地分布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并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这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根本保障。
其次,选取典型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模块。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将启动实施“1+X”制度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能力等级证书,增强就业创业本领[3]。“职教20条”的出台为开发职业能力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促进的课程体系建设创造了绝佳的机会。高职院校各专业群可以选取部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元素融合,采用项目化授课形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去选取和运营管理项目,在项目化课程中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并将各小组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分析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学生既能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又能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实践练习,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思考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考核评价“真”学分制。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采用学分制,但学生的课程和实践内容选择十分有限,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在积极鼓励创新创业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品格,必须在规定修读的学分中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新领域。可以运用创新创业学分,以模块的形式将创新创业学分划分为课程模块和实践模块两个部分,课程模块包括修读创新创业课程、各专业群的项目化课程和创新创业选修课,实践模块包括参与创业类社会实践或市场调查、创新创业讲座、创业类毕业设计、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类赛事、创新创业类社团等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以修满创新创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并且在完成时限上给予弹性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注重产教结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习实训的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走产教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路子。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秀的校友资源、优质的专家团队资源,大力开发常规化的、体系化的创新创业类实践课程,完善好利用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政府、企业、校友、教师、学生与学校互利共赢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整合优化各项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聘请专家和校友进行创新创业讲座,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岗位,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业类比赛和社团,学生的创业项目由相关企业孵化,政府给予项目扶持等等。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给予学生最贴近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的实践与指导,让学生以企业真实的项目进行自我训练和提升,再将所学所感应用于自己的创新创业计划中,真正实现项目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业精神。产学结合的实践平台建设,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融合度,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强,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创造参加培训、实践、访学的机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一起努力。一是选派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从同行和企业中领会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二是高职院校应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创新创业精英,招聘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高职院校现有师资队伍的优势在于理论功底深厚、教学技巧娴熟;亲历创新创业的企业教师的优势在于实践经验丰富,对实际业务思考深入,拥有大量的创业相关资源,通过有效利用两类教师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将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国务院出台的“职教二十条”就强调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3]。未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师资来源,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现代产业发展起到服务和保障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破解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深度融合中的难题,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