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
2020-01-18刘春艳奇佳伟
刘春艳,奇佳伟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一、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
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指中学政治教师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形成的具有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辞辛苦的一种职业精神。这不仅体现了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有的学识、个人修养等内容,更体现出其内在的优秀精神品质。
(一)敬业精神
中学政治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一心一意、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行业。教师们早出晚归、对待学生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这不只是在时间上的付出,更是教师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中学政治教师才能达到乐此不疲、永不懈怠的境界。中学政治教师肩负着比其他教师更重要的责任,他们指引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只有坚守敬业之心,才能保持高昂的情绪、高标准的教学,为祖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1]。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平静的内心被光怪陆离的生活扰乱,部分教师质疑这份事业的意义,便将注意力转移他处。一些中学政治教师三心二意,上课敷衍了事。面对这些现象,培育中学政治教师的敬业精神迫在眉睫。
(二)专注精神
古人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保持专注,始终明确一个目标不动摇,终会有完美的结果。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专注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教师,除了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还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时刻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专注是执着,而不是偏执。教师要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把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专注是一个由知转化为行的过程。中学政治教师应把知识体系运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三)淡泊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但中学政治课的课程地位依然不高,中学政治教师的地位亦然。这需要中学政治教师保持一颗恬淡的心,耐得住教育工作中的孤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恬淡化解外界的喧嚣,达到宁静以致远的境界,专心于课堂教学,将自身毕生所学知识无私地给予学生,不图回报,为学生做出表率。此外,中学政治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敲、不断沉淀,经日积月累,才可“独具匠心”[2]。
然而,有些中学政治教师却唯利是图,遗忘了身为教师的初心和责任。一些不好的现象弥漫在教师之间,例如,收费辅导考试重点知识、不拒绝家长给的好处等。这些现象恰恰违背了淡泊精神。
(四)创新精神
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不断进步。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创新,减少传统教学中的呆板与不合理,为新时代中学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而一些中学政治教师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以教师的“教”为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停留在只有板书的教学上。不善于创新,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创新精神上。
二、培育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育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有利于中学生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虽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但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力;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辨别事物真假的能力。所以中学政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刻。一方面,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会感染学生,进而使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方向,将不良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学政治教师通过自身“工匠精神”的培育,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从而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认知,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和挑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毅力,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
(二)培育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教师自我的提升
1.有利于中学政治教师的自我完善
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中学政治教师必备的素养。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也就体现了“身正才能师为人范”这样的道理[3]。作为教师,无论是从文化程度来讲还是道德修养方面,自我卓越是十分重要的。“工匠精神”,就是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中学政治教师不断反思、自省,进而不断丰富文化底蕴、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实现自我完善。
2.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理论知识
思想品德课在中学生所学的课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思想品德课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全方面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更广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技能。中学政治教师匠心独运,掌握一套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让其处理各种难题。因此,匠心并不仅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是中学政治教师能够创造出一套属于中学生独有的、有利于其更好地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中学政治教师培养“工匠精神”,能够助推其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精益求精,更有效地为学生传播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培育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民族的繁荣
中华上下五千年,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有先义后利、大局优先的集体主义精神,还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为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极大贡献的民族精神;更有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伴随着我国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是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相辅相成,是民族繁荣不可或缺的精神。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更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这样,我国才会有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之栋梁成长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为此,需要“工匠精神”的滋养。新时代下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尤为突出。
三、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中学政治教师不仅影响着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对社会的进步、民族的繁荣、国家的昌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学政治教师却出现了职业倦怠、职业道德有所下滑、价值取向产生偏差、政治信仰趋向模糊、政治信念出现动摇等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探索培育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政府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一部分中学政治教师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不专心于教学。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一方面是教师行业的工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中学政治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可度低。因此,一是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为中学政治教师提供较完善的福利保障。在物质层面为中学政治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其安心于教学,以更好地发展其“工匠精神”。二是政府加强对不良舆论的监管和引导,减轻负面舆论给教师带来的精神压力。此外,政府还应完善相关制度、政策,重视对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励。只有中学政治教师的物质和精神要求得到保障,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其“工匠精神”[4]。
(二)社会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大弘扬力度
新时代,社会应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方面,要精准定位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提升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声望。一直以来,有些人认为中学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只有语文、数学、外语课才是重点。因此,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磨灭了其走进教育行业的初心。久而久之,一部分中学政治教师开始发展副业,事业的重心不再放到教书育人上面;一部分政治教师则是“不作为”。每天看似按部就班地工作,但只不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履行教师应有的职责。所以,应精准定位中学思想品德课,提高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使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付出与回报可以成正比,受到应有的尊重。
另一方面,加大对中学政治教师正面形象的宣传力度。借助网络、媒体、报纸等方式,大力宣传杰出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例,适当开展评选县(自治县、市辖区)、市(自治州、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优秀中学政治教师活动,从而激发更多中学政治教师弘扬“工匠精神”。
(三)学校高度重视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
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工匠精神”教育讲座等方式,使“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大表彰力度,发挥榜样、典范作用。其次,创造专业学习条件。鼓励中学政治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合理安排工作量,适当加大教研科研经费投入。再次,学校应加强教育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如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提供单独的备课空间、提供可以参考的专业理论知识资料等。最后,学校应多组织教研活动,例如教学比赛等,做到以研促教,在比赛中互相学习、成长,从而培育其“工匠精神”。
(四)中学政治教师以身作则
新时代中学政治教师的“工匠精神”不能仅仅靠外部条件来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软件因素”。要想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做到:
1.中学政治教师树立以德育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而‘工匠精神’所涵盖的内容与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工匠精神”包括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传授,融“教”与“育”于一身,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育”,育人是教育精神的内涵特质。“以德育人”的过程是对中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德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品质。一定程度上,教师是引领我们走向社会的“父母”。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学生不仅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学习做人之道。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要求中学政治教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使命督促中学政治教师努力发展“工匠精神”,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德育人”,更好地发展中学生的优良品质。
2.中学政治教师发扬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工匠的劳动是枯燥、乏味的,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失败的考验、做到精益求精。中学政治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始终对自己的专业负责,持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史学等其他辅助学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讲座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提高中学政治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3.中学政治教师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树立创新精神
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创新力、墨守成规,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工匠型教师要培养创新思维、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和教学信息,结合学生所想所需进行教学。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中学政治教师奋斗在教学的前沿,所以必须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热点,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融入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教法,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4.中学政治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中学政治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匠技”,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备课时,认真准备每节课,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仔细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前后的合理性,以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精准把握教材知识。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素材,结合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状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学后,不断反思和总结。其次,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拓教学资源。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把课本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教学观摩等形式进行学习。多开展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在交流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