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2020-01-18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设计人员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视觉传达设计是向群众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思维模式的改变,视觉传达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扩展更新。在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要不断取得创新,并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创意点去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视觉思维模式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视觉思维模式

(一)视觉思维

对于视觉思维,学术界并没有较为明确的概念认定,因艺术发展的自由创新性,从不同角度对视觉思维进行定义有不同的意义解释。但视觉思维通常所采用的概念解释是社会个体为获取所表达信息内容而整理所得的视觉意象,从而进一步去了解视觉表达思想内涵的过程。视觉思维是个体思维的概念,最主要的是社会个体对艺术的理解以及自身审美的发展方向。视觉思维与逻辑性概念有所区别,逻辑性概念更加强调的是个体的内在思维思想,而视觉思维更注重的是情感性、综合性、创新性,更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发展。

(二)视觉思维于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具有一定的艺术共同点,视觉思维是人们认知世界所感受到的事物,从而对物体进行有意向的认知与分析,视觉思维也是人们对物体观察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创造性的行为。视觉传达设计加强对时代社会审美观念的融入,通过加强对内容的融入,展现社会时代发展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加强视觉思维的创新。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二维转变为三维立体、四维空间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在艺术领域中作品的不断升级更新是创新的发展与思维的转变。设计师通过探索与创新,满足公众对审美的需求,展现作品内涵。视觉传达设计是基于视觉思维进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方向。视觉思维的应用打破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性,通过创新性发展形成更多视觉传达作品,展现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最终观众是公众,在设计作品时要考虑到作品的受众情况,将视觉设计做更为深层次的延伸扩展,为艺术创作添加更多具有内涵的内容,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艺术作品的设计并非无源可寻,更注重的是通过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反映群众的生活实况,以“以人为本”为创作理念基础,制作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品,从而完成更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

(三)视觉思维的分类和格式塔心理学的联系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主要分为三类思想模式。其中包括发散性思维模式、联想性思维模式与逆向性思维模式。三类思维模式在艺术设计人员完成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1.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要求设计人员在构思时具有更为广阔的思考模式,利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将作品素材的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总结整理出对作品有较高价值的内容,艺术设计人员在做发散性思维观察时,将所看到的事物与大脑内部接收的信息做更为发散性的想象,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创意想法。通过不同层面以及多方位来完成作品设计,加强设计人员的想象能力。

2.联想性思维

联想性思维模式是大脑在感官到事物时所拓展的其他意象,通过观察该事物,利用联想,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全新设计思想,从而达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目的。联想性思维模式的运用,要求设计者更加敏感地感知外界刺激,透过外在观察本质,加强事物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从而进行作品的想象性创新。联想性思维模式既是对事物不同特性的观察,同时也是对事物内在本质所重合部分观察,找寻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

3.逆向性思维

艺术设计人员在运用逆向性思维时,可以打破视觉传达设计流程,通过素材寻找设计灵感,改变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局限性,改变常规思考模式,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反向性内容思考,从而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创新。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得设计者在观察事物时有更多不同的途径进行发散思考,针对相同问题寻找更多的突破口。

(四)视觉思维的创新意义和视知觉规律的发展

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创新,艺术设计人员以创新为发展方向,从而完成艺术作品的不断升级,形成更受公众所喜爱的文化类别。艺术设计人员在完成视觉传达设计时,大多数以信息视觉为创作基础,从而加强对视觉思维的运用,通过对周围信息的获取与创作素材的收集加强灵感,将创新性思维运用到作品设计中,艺术设计人员所展示的作品更多表现了设计者对于作品所赋予的含义,同时也表达出了视觉思维对设计人员所带来的刺激,通过加强对各方面环境因素的渲染来完成发散性思维扩展,将创新性想法与思想中的文化内容更好地体现在作品中。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原则

(一)对比统一原则

艺术设计人员在创作时要遵从对比统一原则,相同作品下在不同情景或灯光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差异,艺术设计人员的作品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对比设计,加强对作品色彩的冷暖色调、明暗饱和度等多方面艺术相关信息的对比,确保在不同环境下艺术作品的统一。在完成作品设计时,根据不同环境中的作品差异性选择最适宜的作品色调以及颜色饱和度,尽可能减少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性,从而完成对比统一原则概念的运用。

(二)尺度比例原则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中注重尺寸比例的选择,尺度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整体,在一定程度对比下,不同尺寸的相同作品具有很大的视觉传达差异性。因此,艺术设计人员在新型作品设计时根据作品实际表达含义,选择正确的尺度比例,避免因尺度比例失调而造成作品的不协调现象,最大程度上将作品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营造艺术作品的和谐性[1]。为加强对作品比例的确定能力,艺术设计人员要提高自身审美意识与关注社会主流艺术的文化审美,通过观察他人的艺术作品,来提高自身对作品比例确定的能力,加强对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

(三)以视觉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要以视觉为中心,创新发展以此为基础,社会公众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会根据作品产生图片印象,调动大脑原先储存的意识,图像特征是视觉思维模式最主要的因素。当公众对作品有初步认知后会加强对作品的整体性分析,从而将艺术观察转变为视觉印象。视觉思维更加强调公众在观察作品时对整体的辨识度。艺术设计人员在完成视觉传达设计时要更加注重对设计的整体性应用,突出视觉中心,加强艺术作品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完成整体艺术作品的内容扩展,帮助公众在观看艺术作品时,对基本概念有更为明确的认知。

(四)整体与部分的协调原则

艺术并非单独的作品,艺术与各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度,艺术设计人员在完成作品设计时,要加强对全局观念的理解,提高设计人员对整体作品的控制能力,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文化作品。艺术设计人员通过对作品的整体与部分的内容控制,来加强作品所表达的强弱程度,从而使作品张弛有度,体现出其整体性,通过对部分的设计来完成艺术整体的制作。

(五)对称均衡原则

艺术的对称均衡原则是完成艺术作品设计最主要的原则,设计人员在完成视觉传达设计时,通过对称均衡原则的运用,为作品营造典雅、自然、庄重的自然视觉之美,从而满足公众对美感的需求,使艺术作品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同度。以对称均衡原则为基础,根据现代的审美意识概念来强调作品的整体性平衡,得到更多群众对作品的认同。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联想思维的运用

艺术设计人员的作品创新来源于个人思维的发散性,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多种联想思维。艺术设计人员在创作作品时,首先要使用因果联想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作品创作的前因后果,使作品的立意更加明确。艺术人员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对比思维将不同材质进行相关对比,选择适合作品的素材,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发散思维,加强对作品选材的确定[2]。艺术作品设计时通过联想的模式发散艺术设计者的思维,通过寻找相关素材,以及横向纵向对比来加强艺术设计人员的联想能力,为作品融入更多创意。

(二)逆向思维的使用

艺术设计人员在视觉传达设计时,要注重通过创新为艺术作品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为艺术作品营造更多的感受,不同群众在体会艺术作品时根据个人思想的差异性,会体验到更多丰富的创意效果。从事艺术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会遇到艺术发展的瓶颈期,无法用更多的创意性思想完成作品,或通过视觉思维模式无法真实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为此强调,艺术设计人员在设计视觉作品时,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思考模式,将已有的素材与内心想法做整合,从素材中去寻找灵感,从而完成作品的设计。艺术作品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设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收集身边素材,注重留意身边具有创新性或具有创意性的事物,并在完成作品设计时加以使用,为作品营造更多意向,加深群众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获得更多的艺术思想上的共鸣。

(三)发散思维的使用

发散思维属于视觉思维模式的一种,该思维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艺术设计人员在完成作品设计时,首先要构思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明确作品设计理念,使最终的想象力得以实现。在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并非完全脱离生活而无迹可循,这要求设计师不要过于随意发散,发散思维的运用并非只对艺术内容的绝对性自由,在完成艺术作品设计时,要以作品立意与自身含义为出发点,在合理的范围内完成发散性思维思考[3]。

(四)加强视觉语言的培养

视觉语言的内涵是通过艺术作品向公众展示的文化内涵,设计术语添加进艺术作品中,为艺术设计人员的创新性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与方向。设计人员可以从图案文字色彩等方面,加强对艺术作品的设计,将视觉语言与艺术作品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视觉语言能力的养成并非短期内培养的技术能力,艺术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经验积累,学习当下社会发展最为先进的艺术理念,逐步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提高个人对视觉语言的敏感度。为此艺术设计人员要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视觉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实现视觉设计数字化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视觉传达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融入媒体,使得艺术作品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艺术设计人员在进行作品素材收集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等搜索工具,提高素材收集速度,加强视觉设计数字化发展,提高艺术设计工作效率。艺术设计人员在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设计作品时,作品将会呈现更丰富的含义。

(六)诱导式创新型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思维培养,艺术类相关从业人员需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实践积累,从而形成创新性思维。艺术的创造更讲究独特性与创新性,灵感的来源是艺术人员做成相关艺术作品最主要的力量。为加强思维创新的训练,艺术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诱导式思维创新,对思维做引导训练,艺术设计人员在设计相关作品时,根据作品的实际要求列出关键性因素,并人为开展条件排查,从而找出艺术作品所需表达的形象特征与艺术本质[4]。艺术设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去感知周围。通过多渠道的获取来加强对自身灵感的养成,充分发挥主动性来寻找艺术创造的规律与灵感。

四、结语

艺术的创新发展是确保绝对活力的最关键性因素,创新性发展也是艺术文化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艺术设计发展领域,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变化,迎合大众的普遍审美的基础上,做出更具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我国当前的文化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正向创新、国际化方向发展,取得更多瞩目的成就。但视觉传达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因设计工作人员的思想局限性而造成一定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并非要搬到其他视觉思维模式,一味追求大众审美而失去艺术追求,艺术创新是艺术发展领域的最基本要求,从事艺术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更加具有创新发展的视觉思维模式,将作品融入更多创新元素,从而真正提升我国艺术行业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设计人员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星.云.海》
《花月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