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之创新力作
——《中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策研究——基于信息需求侧和供给侧》评介

2020-01-18王慧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乡农民信息

王慧军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050051)

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海量集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广泛渗透,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机遇。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导致了农民信息不对称这一新问题的出现。信息不畅、信息围墙、信息孤岛等现象,在农村频频出现,一方面一些农产品在城镇会出现季节性短缺,另一方面在产地农产品卖难、滞销问题仍客观存在,这凸显了涉农信息在农业生产、流通中的重要性及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迫切性。信息社会,信息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制约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因此,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01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策研究——基于信息需求侧和供给侧》,是河北农业大学孙贵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Z061)的研究成果。该著作选题符合新时代要求,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的重要思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基于信息需求和信息供给,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做出客观评析,分析了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研究视角的独特性

在我国“三农”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全局和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信息在生产与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这为“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带来了新机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契机。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城乡差距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种表现。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反映出要素总是优先流向生产率高、回报率高的部门和地区,信息资源在城乡之间总是优先配置于城市,从而导致了城乡之间信息差距的出现,农村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村居民难以同城镇居民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日趋显现,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大等问题亦日趋显现,这阻碍着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农村全面发展。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为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生产中的效用,针对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信息需求侧和信息供给侧入手,探究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根源性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及城乡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书为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以及缩小城乡信息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提供了新的视野,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问题研究的客观性

中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以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评价农民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依据,对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客观评析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该书通过对我国城乡家庭信息终端设备、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系数进行对比研究,对我国东部、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资源、农民信息消费系数进行对比研究,对我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客观评析,结果表明:在城乡之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于城镇居民,农村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于城市;而在东部、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严重,东部地区的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弱,东北地区的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程度则介于二者之间。该结论指出了我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该书对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及不利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为:涉农市场信息(包括农产品供需信息、质量信息、价格信息)不对称、农业科技信息不对称、涉农政策信息不对称和农民教育信息不对称。这些问题会造成农产品市场失灵(表现为农产品市场供需背离、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信用退化)、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农民利益受损等一系列不利影响。该结论弥补了对我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影响的整体、系统认知。

三、研究问题的精准性

从信息需求侧和信息供给侧角度,探究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该书的又一特色。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指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所需信息缺乏充分掌握,导致生产、生活处于困境。农民是涉农信息的主要需求主体,造成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因素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在彼此作用与联系中,最终会从农民的信息需求和涉农信息供给上表现出来,从这一根源出发探究问题的成因,可以提高问题解决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该书借助相关统计数据,从农民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以及涉农信息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供给环境、供给主体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理性分析,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在信息需求侧,利用Logit 模型构建了农民信息购买意愿模型,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构建了农民信息购买力模型;在信息供给侧,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构建了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中介组织和农民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这为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辩证思维,提出应对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又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大举措,实现城乡社会协调、融合发展将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然而,各地不断出现的农产品滞销、卖难的情况却反映出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也体现了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农业农村发展诸多问题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科学的辩证思维,立足现实和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是该书的显著特色。

在造成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诸多因素中,信息需求侧和信息供给侧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该书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信息需求侧,结合农民整体上信息意识欠缺、信息能力偏低以及信息购买力不足的现实,提出了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购买力的对策措施。从社会认知不到位、有效信息产品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复合型涉农信息人才不足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信息产品重视程度、以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措施。从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服务引导性不够、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降低农村网络资费、发挥政府职能、加快“互联网+”涉农信息传播的应用、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措施。这种以问题为导向,辩证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了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该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希望对促进我国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以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的解决发挥一定作用,同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涉农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此外,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在缩小城乡信息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农民信息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