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

2020-01-18姜雪来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思政课

姜雪来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江苏 南京 21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1]。以海量信息和先进网络技术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深刻改变着高校思政课教育,使高校思政课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2]。

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学校,是新时代下公安队伍的组成部分和人员来源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公安类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公安科学研究等多重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作为公安院校的基础课程与必修课程,对公安院校的学生发挥着人生导向、思想培育、意识塑造、政治坚定的作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让学生树立对党领导下的公安事业的忠诚与传承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

(一)属性需要:公安院校思政课的天然政治属性

思政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政治理念、价值导向的外在体现和延续载体之一,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必然是一定经济基础决定下的国家属性的反映。公安院校是国家的特殊的专门性院校,它首先要做到的是“政治建校”与“政治育警”的根本要求和政治站位。公安院校思政课是公安院校学生政治意识形成与对党忠诚牢固树立的第一传声筒,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因公安院校的政治属性,公安院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关系到日后的对党忠诚度、为民服务度、执法公正度、纪律严明度,公安院校的思政课不能在大数据下失声。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建设既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失本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因势而新。

(二)时代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下的课程建设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源,它不是资源大小的表达,而是一种动态的、数量巨大的、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的数据集合,它具有大量性、高速性、价值性、多样性、真实性、实时性等特点。大数据不仅是通过网络的数字化传播,更是多媒介传播体的有效融合运用。大数据的使用已进入到社会各领域,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服务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是高校适应信息化发展课程建设的具体体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慕课、微课等网络化课程的出现和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的使用以及大数据整合使用下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公安院校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有效回应时代命题和挑战,是公安院校适应信息化发展下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是顺应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发展所作出的战术选择,是思政课教改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手段。思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因为线上教育而舍弃线下教育,高校思政课信息化需坚持线上线下的有机统一[3]。

二、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特点与重点

(一)大数据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特点

公安院校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专业特点,它是专业化公安队伍人员来源的主渠道。因而,公安院校的思政课除了要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外,还要具有公安的行业属性和公安专业的特点,要紧扣育人育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是,大数据下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建设应达到学生对公安政治理论知识的获取、公安政工技能的培养、公安政治素质的提升等多重要求;二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要着力形成课上与课下、课堂与网络、公安院校与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具有公安院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三是,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自己要苦练基本功,准确把握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坚守红色信仰、拓展红色学养、形成红色合力,让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有思想的张力、理论的魅力、青春的活力[4]。

(二)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重点

对党忠诚是公安院校培养预备警员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公安院校思政课开展和建设的重中之重。人民公安除了要具备业务素养、法治思维外,其政治素质绝对可靠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决定了人民公安的党性、人民性、法律性和纪律性。大数据是时代的产物,应服务于时代的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课建设,对党忠诚要贯穿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对党忠诚的历史性、时代性进行科学化的、与时俱进的阐释。加强新形势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5]。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

当今时代,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碰撞,由于个别政治信仰不坚定、职业道德缺失、纪律监督缺位等原因的存在,公安队伍和公安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为民服务不到位、违纪违法执法、权力腐败等现象。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引导预备警员“扣好从警生涯第一粒警服扣子”的直接向导,公安院校的思政课要能服务于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时刻不忘“政治育警”的要求,为预备警员在大学期间就“加足油,补齐钙”。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提升思政课影响力和感染力、探索大学生成才规律、实践教学创新等都需要大数据[6]。大数据背景下,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7]。但是,大数据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应从多角度、体系化方面加强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

(一)大数据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不足的体现

1.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大数据背景下,思政课相对于其它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大班式、讲授式教学仍为主导,思政课在舆论引导中主动性不强、说服力不足、新媒体作用发挥不充分[8],致使学生上课时出现“抬头率”不高、“人到心不到”等现象。

2.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论性考评,过程性考核缺失或流于形式;思政课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创新动力不足。因评价机制不科学,教师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教学观念落后、信息化教学手段主动使用不多等问题的存在,致使思政课教学在理论更新、内容呈现、教学手段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距离。

3.公安院校思政课能够熟练使用大数据、信息化的教师数量不足。当前,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大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知识、自媒体设备应用以及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等能力方面普遍滞后于学生,导致传统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效果弱化,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9],缺乏既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又拥有丰富思政课教学经验的教师。201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要求思政课老师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4.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思政课内容、案例体现不足。思政课是所有高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思政课本身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和过程应有其特殊性,这符合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但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建设特色性不足,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上与普通高校几乎没有差别,案例教学选择上没能体现公安特色。如果公安院校仅仅是开设思政课,而没能根据公安院校的特点和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去深化思政课的教学,那么,这样的思政课教学就不能体现出公安院校思政课的特殊性,也不能彰显公安院校的办学特色,思政课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10]。

5.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公安工作经验缺乏。公安院校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多数教研人员对公安实际工作不够了解,实战经验更是不足。在公安一线,大数据服务于公安实战已运用广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作为教授公安业务知识的公安院校教师却对大数据条件下的实战化运用了解不多、参与不够、作为不强。由于自身公安工作经验的缺乏,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针对性不足、趣味性不强、实战性不明显,导致思政课师生之间互动缺乏来源、学生理论知识接受度偏低。

(二)大数据下公安院校思政课的体系建设

1.公安院校思政课数字资源的共享。目前,全国有部、省公安本、专科院校三十余所①;此外,在一些政法大学和公安学院开设公安类的相关专业②。公安院校行业属性和专业化较强,院校之间相互交流较为频繁,这为公安院校之间思政课数字资源的打造与共享奠定了基础。可以借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由公安部政治部门牵头、教育部支持,打造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及相应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平台、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网上交流平台”等。各公安院校的思政课老师可以把自己专长的、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章节、专题等上传到相应网络平台。通过相应网络平台,把公安院校的思政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进行共享学习、交流。一来,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自己的知识价值,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来,通过交流、建议留言,集百家之长,可以不断改进课程,提升自身的思政课教学水平。

2.公安院校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党忠诚是政治灵魂,决定着公安机关的政治站位,体现着政治建警的根本方针,是公安队伍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11]。对党忠诚是习总书记对在职民警和预备警员的第一政治要求,培养对党忠诚的意识是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最根本任务。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始终要把适应和利用大数据为思政课服务、培养学生树立对党忠诚的意识放在首位。可以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把最新的政治理论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并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因公安院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组建公安院校思政网及相应平台显得尤其必要。通过公安院校思政网及相应学习平台建设,可以及时上传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内容、政治理论等,让公安院校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在网络中培养、深化政治素养。

3.丰富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一是,公安院校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思政课中,应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公安院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公安院校要格外重视思政课中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要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和公安机关业务骨干的双向交流机制;在思政课的警察职业道德教学中,把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公安实际案例相结合,让案例中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内心[12];二是,大数据背景下,通过运用大数据、网络化手段增加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训内容的针对性、趣味性、感悟性。课堂上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堂下要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近公安工作实践。公安院校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影像资料的观看和查阅、瞻仰公安英烈、参观公安先进人物事迹展览等,在公安事迹宣介中塑造对公安职业的崇敬。

4. 采用公安院校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学不应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的口头化传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班集中的满堂灌输、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简单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本本讲授。对于思政课的相应课程应进行精细化的打磨,在实行小班制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入网络技术,实行实时的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在大数据的使用下让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吸引力、鲜活力和感染力。大数据背景下,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除传统的口授、文字表达,还可以是静态的图片、动态的图画、影像、声音视听资源的播放、三维动画等。针对思政课老师的信息化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公安院校要把思政教师持续的信息化培训、人才引进、教学设备提升、思政团队打造、交流调研作为一项重要和长期工作来做。

5.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是一对包涵概念,总体来看实效性是目标,是总体评价;时效性是增强实效性的必要元素,体现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时效性是实效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思政课教学提升时效性是思政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的基本要求、是应对大数据信息传播方式变迁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变化的重要途径[13]。可以说,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预备警官的政治素养与价值取向、关系到国家公安事业的整体发展。因而,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时效性要做到及时吸收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生建立实时的师生交流平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做好学生在网络社会包围下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如公安院校的公安类专业学生晚上七点有观看《新闻联播》的自习内容安排,思政课老师授课时可以就前一天或前几天发生的国家、国际重大事件、党和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进行随堂的讨论、交流,也可以就当天晚上看到的重要新闻内容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实时的思想感悟表达、下次上课时讨论主题的布置等。通过与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的及时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政治感悟、培养政治意识、树立为民情怀、坚定从警信念。

6.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大数据引入。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融合大数据对教学进行评价,对顺应思政课教学变化和深化思政课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4]。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5]。公安院校思政课不仅在理论层面,在技术层面也要紧随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属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模式,对思政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信息化引入程度的相应评价。让思政课融合、融入新技术,有范围、有程度地实现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使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实体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形成学生对思政课网上课堂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度、教学方法的灵活度等进行数据化的评价。目前,一些公安院校开展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内网评价功能,主要是在期末考试前后进行,此时一门课程已进入学业结束阶段,评价的实时性、科学性、反馈性还有待提高。对思政课的网上评价、大数据引入不是评价目的,而是一种评价方式,要让思政课教师首先能够理解、支持大数据评价的引入。大数据评价的引入最终目的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服务于大数据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不是束缚思政课教学的手脚,更不是简单的数据化的量化考评与监督。公安院校教务部门、思政课所在教学系部应对评价后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分类,为下一学年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改进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

7.校内外数据服务于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公安院校的教务处、学生处、政工部门、教学系部、图书馆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习爱好等进行数据化的整理,及时地服务于思政课的建设。一是,公安院校教务部门可以把在校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学生违纪处罚情况、奖励表彰情况、社会实践、社团、文艺参与情况等进行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归类;二是,公安院校政工部门应积极与公安实务部门合作,在不涉及公安人员涉密信息前提下,取得公安用人单位政治部(政工科)对公安在职人员的政治表现数据,使在校数据与用人单位数据相衔接,并主动、及时地建立对毕业生的调研数据库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数据库;三是,公安院校党委、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课建设。校内外数据的取得、整合,在校内涉及到多部门的联动、在校外需要取得各级各类公安用人单位的配合,这些需要在公安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才能完成。

结语

大数据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服务于时代的工具。公安院校的思政课要积极广泛地引入、使用大数据,为新时代下的思政课建设注入时代内涵、时代精神、时代方式。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旗帜鲜明地做到对党忠诚,政治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6]。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应主动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工作的警队忠诚、政治安全做出保障与贡献。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思政课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