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三个统一”

2020-01-18郭一宁郭笑羽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治党作风从严治党

郭一宁 郭笑羽

(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领导力量,是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先进性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全力凝聚党员力量,才能尽最大可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才能进一步保障党内民主的规范运行。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大力发展党内监督,将党内监督与党内民主有机结合,推动了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与主体建构,这对于新时期党和国家严惩腐败具有极端重要性。党中央动真碰硬的态度、“准狠韧”的劲头,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以党风带民风,形成了健康清明的社会风气。针对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危机与考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和中央不断明确与优化党内监督的主体,推进了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组织化,进一步优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有力地打击与预防了共产党员的腐败,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内的治理能力,以此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剂,实现党内的有效监督。

一、坚持党内治理和国家治理相融合

在国家治理体系全域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理念、探索党内民主规律、优化党内民主结构、丰富党内民主形式,描绘了以党内治理推动国家治理的全域图景,同时通过党内民主建设也优化和指引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布局,实现了政党民主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

治国必先治党,强党是强国之本。在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有学者深刻指出:“党要实现其领导核心作用,首要的前提是党必须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而这种领导力来自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1]。换言之,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前提就是推进党内治理。党内治理与监督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的直接动力,而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党的领导无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由此而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需要强大的党领导的,而党内治理也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果。国家治理的领域中要包含党内治理,并且这二者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相统一,这也是党内治理的价值旨归和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这深刻揭示了党内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理论逻辑关联,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党内治理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指向并追求其价值,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一定要与执政党的治理现代化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全党必须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无论是战略层面上的理论推证,还是实践过程的顶层设计,都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治理是国家治理整体框架和实现路径中的核心和关键,凝聚力量指引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党内治理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逻辑,探究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府的必然联系,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进而建构起国家权力运行的科学模式。国家治理的主体和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顺应了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体制机制由“管”到“治”,以及政党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为党的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助力推进,体现了政党治理的现代化并引领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推进制度的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党内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融合与创新,实现中国“制度优势”与治国理政“实际效能”的转化和互通。政党治理成效决定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败。

(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党内治理作为坚实堡垒。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3]。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各个历史阶段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成功经验,还是苏联共产党等执政党亡党亡国的沉痛教训,都证明了执政党自身建设和执政水平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决定国家事业发展兴衰成败。党中央抓住了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钥匙,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的思想路线、基层党组织建设、反腐倡廉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解决了党现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有效破解了跳出历史周期律这一历史性课题,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治党新路。这些在政党治理上取得的实质进展和现实成就进而引领辐射到国家治理全域,其蕴含着先进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为国家治理提供思想理论、精神引领;其取得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的优势和成果为国家治理注入了强大的改革动力和组织保障;其在严范党内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要求和举措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赢得了党心民心,提供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的是构建增进共同利益、形成民族合力的宏大布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与前提条件,党内治理和国家治理相融合,将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坚持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相融合

制度是党内建设的基础。党内如何管理要由党的制度去保障,政党如何保持高效运行也是需要党的制度作为支撑。回顾历史经验,一个政党的制度体系不完善会导致这个政党的治理绩效,甚至会导致一个政党的衰败,所以党内治理需要用制度来保障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治理能力,稳固党的领导地位。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制度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随着国家治理结构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文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优化了党内规矩与文化生态。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文件为党内民主立法提供了行为规范与制度保障,从而通过稳定成熟的制度操作推动党内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有效避免了个别党政领导干部对国家公权力的滥用,有效完善了党内的民主制度,从民主层面优化了党员行为规范的同时使党内监督在民主层面的制度更加规范化。同时,党内民主建设提升了党的作风建设水平,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有了新的要求,习总书记结合这些要求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改进有了全新的理论成果,把握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升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水平,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有效从党员个体层面规范了党员干部的执政行为。由此,党的作风建设改变了过去只是简单搞活动,开始为系列的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建立章程、订立制度,将“八项规定”作为突破点使一批制度性文件更加可控化和具有目的性。邓小平曾指出 : “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 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4]。由此,党的作风建设与党内监督制度相互融合,并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规范文件,为党员作风监督工作赋予了法律依据,使作风建设制度化的同时更加牢靠。

(二)党内监督思想完善了党内民主行为规范。严明的党内纪律与规矩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杰出传统,为中国共产党凝聚力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党的战斗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求将纪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且要挺在法律之前,在十八届中央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文件来明确纪律的重要性。在廉洁自律方面党中央坚持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正面引导,党中央曾提出‘四个必须’和‘八条规范’。‘四个必须’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弘扬传统作风、涵养道德情操,是全体党员都必须做到的道德准则;而‘八条规范’中的‘前四条’是对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的基本规范,‘后四条’是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特殊要求,它包括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四个方面,将以往的廉洁从政扩展到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提高”[5]。此外,党内监督也使党内监督的纪检机制更加完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行使党内监督权利时的权责规范,为党内监督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提供了党和国家监督公权力运行、预防党员干部贪腐行为、严惩贪污腐化行为的制度保障。

三、坚持民主执政形象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无坚不摧的血肉联系,而在和平年代,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同样是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立党之本。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将民主执政形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的显著特色。

(一)民主执政形象深入人心,依托于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与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民主执政也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和政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主执政需要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首先需要执政党和在位执政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意识和能力;第二需要人民群众能够维护和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不论是干部还是人民群众,他们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还有民主知识决定着民主实现的程度。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体现了对追求社会发展的更高水平的坚定自信。相比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在选举过程中做出施政承诺的,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能够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从严治党优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直接关系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与形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体现了共产党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政治魄力与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政党品格,而两者之间互动与优化都体现党内民主治理水平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外耳熟能详的管党治党新论,如“打铁还需自身硬”“防止灯下黑”“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等都体现了习近平执政形象建设思想中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与保障,也是从硬约束层面规范政府实践、政党行为与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是从依法治党、以规治党的角度提升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执政形象的重要方式。由此而见,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能够提升党的治理能力,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能力,也能使我们的党始终保持足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设计的重要依托。

猜你喜欢

治党作风从严治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