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文学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2020-01-18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创作

李 如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文法与教育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如果说上个世纪最后20年对国内大众来说流行的文学形态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那么本世纪前20年流行的则是网络文学,可能有人没有阅读过网络文学,但可能看过热播的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一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学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和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文学不仅仅在汉语圈流行,也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受到追捧,“数百万的外国网友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粉丝”[1],通过网络文学,中国的文化也随之传播。因此,虽然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史比较短暂,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其发展和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网络文学、推动网络文学发展。

一、网络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一)网络文学概念

网络文学究竟是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比较难以界定。从全球范围来说,网络文学最早起源于西方,称之为电脑文学、超文本文学、赛博文学、比特文学等,主要就网络这一媒介而言。就当代中国而言,《中国时报·资讯周报》于1996年开辟“网络文学争议”专栏,网络文学在中国约定俗成地成为一种专有名词。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其概念和内涵也在发生变化。网络文学可以这样界定:网络文学是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形态,是在互联网上发表的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的原创文学作品。这样的界定把网络和文学都囊括进去。网络文学的表现形态也比较丰富,既包括网络散文、网络诗歌,也包括网络小说,因目前最盛行的为网络小说,这也是网络文学界的主流,所以本文研究的网络文学主要指网络小说,网络诗歌和网络散文等其他网络文学不在研究范围之中。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

1.萌芽阶段(1991年至1997年)

中国网络文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海外华文文学,1991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杂志《华夏文摘》,并刊登了旅美作家少君的小说《奋斗与平等》。随后,在海外创办的《新语丝》《橄榄树》《花招》等中文杂志相继问世,成为海外中国留学生发表原创文学作品的基地。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海外的中文网络文学萌芽开始扎根大陆。1995年,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开通并发表网络文学作品。1996年,大型网站网易开通个人主页,可以发表个人文学作品。1997年,“榕树下”个人主页创立,1998年,转为专门的网络文学公司,并发展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

2.起始阶段(1998年至2002年)

1998年,台湾成功大学水利系博士蔡智恒在互联网上连载34章节的网络爱情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引爆了中国网络文学。从此,全民网络文学创作成为一种潮流和风尚,网络小说日益成为网络文学主流。因此,199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1998年之后,继“榕树下”“黄金书屋”“西祠胡同”“清韵书院”“龙的天空”“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等一大批文学网站陆续诞生,发表了大量原创作品。1999年,“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榕树下首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拉开网络文学大赛序幕。这一阶段,诞生了中国网络文学早期知名作家,比如今何在、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邢育森等,也诞生了知名作品如《悟空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告别薇安》等。但好景不长,随着2000年全球互联网行业陷入严冬,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也陷入低谷。到了2002年,“榕树下”被卖给世界著名传媒公司贝斯塔曼,其他不少文学网站也相继倒闭。

3.转型阶段(2003年至2008年)

2003年,网络文学发展迎来了转型,起点中文网正式建立“VIP付费阅读制度”,由此开启网络文学新起点,网络文学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始诞生。其他文学网站随之效仿,网络文学日趋市场化,网络文学创作日趋繁荣。2004年,盛大网络收购“起点中文网”。2005年,“中国原创文学联盟”成立。2008年,“盛大文学”成立,囊括了“起点中文网”“榕树下”“小说阅读网”“红袖添香”“潇湘书院”“言情小说吧”等。付费阅读制度不仅盘活了文学网站,更催生了一大批网络文学大神,如血红、辰东、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猫腻、肖鼎、梦入神机、天蚕土豆等,还诞生了网络文学名篇《诛仙》《邪风曲》《神墓》《星辰变》《庆余年》《凡人修仙传》《仙逆》等。

4.繁荣阶段(2009年至今)

2009年之后,网络文学发展更加繁荣,不仅指网络文学创作本身,更是指网络文学IP价值,形成了网络文学产业链。网络文学从出版向动漫、游戏、电影、电视等其他行业不断延伸,其IP价值越来越高。网络文学改编的游戏有《诛仙OL》《星辰变OL》《斗破苍穹OL》《神墓OL》《凡人修仙传OL》等,改编的动漫有《斗罗大陆》《斗破苍穹》《魔道祖师》《全职法师》等,改编的电影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七月与安生》《悟空传》等,改编的电视剧有《后宫甄嬛传》《花千骨》《琅琊榜》《陈情令》《青云志》《庆余年》等。随着改编成功,互联网巨头也瞄向了网络文学这块大蛋糕,2013年腾讯成立腾讯文学,2014年百度成立百度文学,2015年阿里成立阿里文学,2015年腾讯文学整合盛大文学组建阅文集团。目前,网络文学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和阅文集团,呈三足鼎立之态势。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差异

(一)媒介方式不同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媒介的不同,也就是传播方式的不同。传统文学是一种纸质文学,主要依托造纸术、印刷术以报纸、杂志、图书等方式存在,必须以实体的物质形式存在,或陈列在书架、或摆放在案前,供人在掌心阅读。而网络文学是一种数字文学,主要依托互联网以数字形式存在,是一种虚拟文字符号,可以直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子书等互联网终端上阅读。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互联网媒介方式、传播方式更为方便快捷。

(二)创作主体的不同

传统文学作家不是容易造就的,必须经过长时间文学创作历程,一部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需要耗费数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时作家也是社会精英。而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则是广大网民,主要来自草根民众,早期阶段凭着对文学的热情而创作,后期阶段凭着成名赚钱的欲望来创作。所以,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被称为网络写手,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作,一部作品数月就能创作出来,而且在网络上即时发表,不同于传统文学即使创作出来也未必能及时发表出来。

(三)阅读主体不同

传统文学因为受限于读者的文化素质、作品的印刷数量、读者的购买能力以及地域环境等因素,其阅读主体范围相对比较狭隘,主要是受过较高教育、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群体。而网络文学的阅读主体则无限扩大,是能识字、会上网的广大网民,涵盖了社会各个层次、各行各业。

(四)评价方式不同

对于传统文学的评价,一方面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是口碑相传造就文学经典;另一方面则是学院派的文学评论家从传统的文学评论方式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普通读者很难对作品进行评价。而网络文学的评价则是全民评价、即时评价,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广大读者就可以跟帖评论,学院派的评论很少或远远滞后。

三、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

1.自由性

网络文学在创作上呈现出典型的自由性特征,这种自由性从本质上是来自于互联网的自由性属性。网络时代,作家不是某些人的专用身份,只要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就能在网络上发表作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6月,在我国各大网站注册的网络文学作者数量超过1300万人;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底增长2253万,占网民整体的53.2%,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较2018年底增长2527万,占手机网民的51.4%。”[2]这种庞大体量的创作队伍在以往是难以想像的。但如今,网络文学的自由性解放了网民的创作欲望,网民可以随心所欲发表文学作品。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出现爆炸性增长。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性表现之一是作者的自由。对于作者不设门槛、不问年龄、不问学历、不问经历,能创作、能被读者接受即可;表现之二是内容的自由。对于创作内容不限制,不论体裁,不论类型,只要读者欢迎即可。但政府相关部门会从意识形态领域对网络文学创作加以引导,如开展净网行动,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禁止。所以,内容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是有限的、相对的自由;表现之三是时间的自由。网络文学的创作时间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随时随地皆可,只要有网络就能创作。

2.商业性

网络文学商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而逐步演化的。网络文学的萌芽阶段和起始阶段,其创作基于作者的一种文学情怀,只是为了表达自身的文学创作欲望,不为金钱,不为名声,只为情感和情怀。但这两个阶段也不是与商业没有任何关系,如某部作品在网上火热起来,就自然而然被出版社盯上了,今何在的《悟空传》2001年首次出版,至今出版9次,加印147次,印刷数千万册,自然是名利双收。但商业性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特征还是始于2003年起点中文网“VIP付费阅读制度”,标志着网络文学成为一种商品,成为一种有价码的消费品,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文学生产而存在。没有网络文学的商业性,就没有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首先,商业性解决了网络文学作者的生存之道。通过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作者成为职业写手,能够获得持续稳定收入,甚至成为富豪,比如2018年第12届网络作家富豪榜公布,唐家三少以1亿3000万的版税第6次排名榜首。为此,无数的网络文学作者日以继夜地创作,期待名利双收,造就了中国1300多万名网络文学作者,同时造就了中国数以亿计的网络文学作品,何其繁荣,何其壮观;其次,商业性解决了网络文学网站的生存之道。资本是逐利的,网络文学的盈利能力吸引了资本的力量,加剧了网络文学的市场化进程,如今网络文学形成了中文在线、掌阅科技、阅文集团三大上市公司三足鼎立之态势;再次,商业性打造了网络文学的文化产业链。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文学本身,更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不仅仅是内容本身,更因内容衍生了出版、动漫、游戏、影视、网剧、音频等一系列产品。网络文学甚至作为中国文化输出海外,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组成部分。

3.互动性

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产物,在创作上天然呈现出互动性特征,即作者和读者可以实时互动,读者可以影响作者创作。这种互动性主要表现为跟帖回复,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在网站上发表,读者可以在作品评论区发表评论,提出自己关于作品的理解,甚至可以就作品的下一步创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作者可以就评论内容进行回复,从而实现即时互动,如某些作者在作品后续创作中采用了一些读者的合理化建议。因此,这种创作上的互动性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特征之一。传统文学的创作是由作者独立完成的,而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完成的,更是作者与读者合力完成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上千上万个读者参与,当然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作者本身。互动性拓展了读者的存在空间,读者既是网络文学的接受者,又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参与者和网络文学评论的亲历者,同时还能充分享受阅读的自由选择权。

(二)网络文学文本特征

1.类型性

中国网络文学文本不同于西方超文本文学,西方超文本文学是基于网络技术、网络符号在文学领域的映射,是一种文学的实验。而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到目前状态,其文本的基本特征实际上就是类型性,也就是说中国网络文学是一种类型文学,是一种基于大众文化流行的类型文学,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网络文学在商业资本的裹挟下,以市场规则和读者的喜好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形成一个类型化的文学旨趣。”[3]类型性表现之一是网络文学的种类众多。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其发表的作品基础类型有12种,分别是: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现实、军事、历史、游戏、体育、科幻、悬疑,在基础类型之外还有诸如穿越、宫斗、魔幻、修真、修仙、盗墓、官场、职场、豪门、异能、机甲、耽美、同人、轻小说等分类。这些类型有着较为固定的结构方式、人物设定、审美风格、阅读期待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着广泛的创作群体和阅读群体;类型性表现之二是网络文学趋向通俗化。网络文学萌芽阶段和起始阶段的作品比较倾向于纯文学,体现了人文情怀。但随着网络文学商业化进程,类型小说一统网络文学市场,网络文学就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网络文学逐步演变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消费行为”[4],成为一种快餐式的文学消费品,大多数的作品只能充当一次性消费品,只有少数精品才能流传下来;类型性表现之三是网络文学趋向娱乐化。类型性就是要取悦读者的某种特殊阅读需求,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读者不希望阅读形而上、沉重的话题,只希望获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因此,网络类型小说表现出娱乐性,作为“爽文”存在以娱乐读者。如网络玄幻、仙侠、竞技、盗墓小说等以丰富的想象、刺激的打斗、离奇的故事给读者以感官享受。

2.幻想性

网络文学文本呈现出突出的幻想性,网络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重拾了中国幻想文学的传统。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的上古神话传说,到战国时期《逍遥游》的瑰丽幻想,到汉代《山海经》的奇思妙想,到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的奇闻异事,再到明代《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宏大幻想世界,再到清代《聊斋志异》的鬼狐花精,直至民国时期《蜀山剑侠传》的剑侠世界,中国文学的幻想因素一直传承。但建国后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中国的幻想文学在内地戛然而止,只在港台以武侠小说的名义存续。所幸,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树起了中国幻想文学的大旗。网络文学上承中国古典幻想文学文脉,下继港台武侠小说,并受到西方奇幻文学如《魔戒》《哈利波特》等影响,在幻想文学方面开疆拓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首先,幻想性表现在世界设定的另辟蹊径。以玄幻小说、仙侠小说、架空小说为代表,结合了现代科学关于宇宙的研究,人物所处的世界是宏大的,时空是多层次的,比如《盘龙》的世界包括四大至高位面和七大神位面,《雪鹰领主》的世界依次是天愚宇宙、混沌虚空、圣界、源世界、浑源空间;其次,幻想性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没有故事的网络文学是无法生存的,网络文学是内容为王,讲究的就是故事的出奇制胜、引人注目,比如辰东的“轮回三部曲”《遮天》《完美世界》《圣墟》以诸天万界为背景,以九龙拉棺为序幕,跨越几个大时代,描述了人族英雄拯救万族、消灭动乱源头的故事,其想象奇特、处处挖坑,让读者欲罢不能;再次,幻想性表现在人物的超凡入圣。在玄幻小说、仙侠小说中,“手可摘星辰”的超凡人物比比皆是,“毁天灭地”的场景比比皆是,小说的主角最终常常是三界之主、宇宙之主、位面之主等,即使是穿越类小说,主角也是能力超群、独领风骚。

3.新颖性

网络文学的文本具有新颖性特征,表现在结构的超文本和语言的新颖。网络文学不同于纸质文本,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文学的结构比较新颖,呈现超文本性,在一部连载的网络小说中,不仅有文字,还可以有图片、视频、音频、网页等超文本链接。点击每部网络文学,都可以通向其他作品的链接,每部作品都有评论区,可以点击、评论、互动。网络文学的语言相对于传统文学来说比较新颖,如用“MM”表示女孩,用“GG”表示男孩,用“7456”表示“气死我了”,用“8174”表示“不要生气”,用“520”表示“我爱你”等。除了网络语言的应用,网络文学的语言也经常让人耳目一新,如《悟空传》中“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我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仙逆》中“我颠覆了整个天地,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我逆转了整个苍穹,只为了那天,遮不住你要睁开的双眼。我轰开了无穷虚无,只为了打开一条路……让你找到回家的方向。”

(三)网络文学传播特征

1.网络性

网络性是网络文学与生俱来的传播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没有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快速迅捷。网络文学自诞生之初就被打上网络性标签,最早的网络性指的是网络文学文本本身的超文本结构,但中国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主要还是就传播媒介而言的。网络性表现在互联网媒介本身,就是网络文学依托互联网而兴盛和传播。互联网为文学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普通人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是台湾的博士生蔡智恒在BBS论坛上有感而发,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发表,如果没有互联网,也就没有这部作品的诞生,更没有之后网络文学的繁荣。其次,网络性表现在网络文学传播的快捷。很多网络文学作品都淹没在网络文学的大浪之中,但是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一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社区”首发,随着名声传播开来立即风靡全国、风靡全球华语圈,这种传播速度在以往的时代没有数十年的时间是无法实现的。

2.粉丝性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最初是指特定明星、球星、歌星等偶像的追随者和拥护者,比如追星族、球迷、歌迷等。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粉丝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模式。在当前网络文学环境下,网络文学的传播呈现出典型的粉丝性,网络文学的粉丝是对某个作者或某部作品的拥护者,是对网络文学品牌的追随者,是网络文学读者的升级版。首先,粉丝性催生了网络文学的粉丝经济。网络文学的读者可以分为“看客”“读者”“粉丝”“铁粉”四种类型,“看客”偶尔阅读网络文学,“读者”长期阅读网络文学,“粉丝”爱好网络文学并愿意付费阅读,“铁粉”十分爱好网络文学并愿意大方付费。所以,没有粉丝,就没有网络文学的买单者,就没有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就没有网络文学的繁荣;其次,粉丝性创造了网络文学的新盈利模式。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形成产业链,就在于网络文学的品牌价值,每一个知名网络文学作家、每一部知名网络文学作品,都有忠实的“粉丝”,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改编成动漫、游戏、影视等衍生品,都有“粉丝”为之买单,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再次,粉丝性体现了网络文学的新传播特征。传统文学的传播是单向传播的,作品一旦面世就成定式了,仅有少数作者对其作品不断进行局部修改。而网络文学的传播则是双向的,在作品的连载过程中,“粉丝”是有话语权的,“粉丝”提出的某些良好的建议可以被作者所吸纳,进而影响作品创作。

3.多样性

网络文学的传播途径是跨界的、多样的,就是网络文学传播不局限于互联网,而是多种形式传播,比如出版线下实体书传播,改编成漫画、动漫、网剧、电影传播。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网络音频传播,比如“懒人听书”“掌阅听书”“喜马拉雅FM”等都有网络小说听书,热门网络小说《斗破苍穹》在“懒人听书”播放达12.9亿次。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播范围不同,文学网站是源头,是传播源头,通过网站面向所有读者;出版社遴选出网上火热作品进行线下出版,“粉丝”是线下出版的买单者;网络小说改编的网络游戏传播较为狭窄,一般是游戏爱好者;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动漫、音频等视听内容传播较为广泛,观众或听众范围较广。

四、网络文学发展的不足和建议

虽然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并形成其基本特征。但网络文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需要纠正。在网络文学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国家监管政策的不足,网络文学创作内容肆无忌惮,导致暴力、色情、黑暗、权谋等因素流行,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二是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不成正比。虽然网络文学的作品总量数以亿部,但是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一次性的文学快餐,注定会淹没于茫茫的网文大海中,能脱颖而出的只有极少部分作品;三是网络文学的艺术性与商业化失衡。网络文学过度商业化发展导致更加注重网络文学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没有一定艺术追求的文学创作注定不能持久。网络文学的发展毕竟时间较短,如何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值得深思。

(一)政府加强网络文学发展政策引导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14年之前,与网络文学相关的规定只有2000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2002年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且不是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专门制度,网络文学发展缺乏国家政策的指引。直到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关于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了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等。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网络文学的发展还需要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二)作者树立网络文学创作精品意识

网络文学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作者身上。文学作品的价值观是作者价值观的直接映射,网络文学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摈弃低俗的价值观。网络文学作者应当树立网络文学创作精品意识,“融入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层面的内容”[5],以质量取胜,走精品路线,立志创作出传世的网络文学名篇,传播正能量。

(三)网站倡导网络文学经营行业自律

网络文学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网络文学网站。网络文学网站应当倡导行业自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创作生产过程;坚持完善编辑制度,把好网络文学品质关;坚持版权保护观念,抵制侵权盗版;坚持依法经营,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创作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