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大监督格局的构建
2020-01-18杨鲁峰沈祖龙李健中国石化集团共享服务有限公司濮阳服务部
杨鲁峰 沈祖龙 李健 中国石化集团共享服务有限公司濮阳服务部
一、前言
财务共享核算模式相较于原企业自主核算模式,是采取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式,使审批流程数字化、单据电子化、核算异体化进行处理,实现经营业务从计划、实施、成果到分析总结全流程系统线上反映。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后,原来的稽核、内控、法律、监察和审计等监督职能已经从监督的形式、内容、对象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原有的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急需建立与财务共享模式相适应的内部监督机制,与共享一起建立“大监督”体系。而共享端具备熟悉系统运营操作、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核算流程、熟练查询查证方法、财务综合分析能力强等显著优势,也是财务核算监督的有效关口,具备与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优势和条件,可助力企业提升监督水平和层次,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
二、共享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点
(一)业财分离风险
共享体系建立初期,大量的会计核算人员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财务视角收缩,远离企业生产前端业务,由此可能导致对经济业务实质的真实性、合规性的管控监督相对削弱。企业财务部门对财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更侧重于财务管理分析工作,对会计准则的敏感度逐渐淡化,系统查询操作逐渐弱化。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不仅涉及财务职能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共享、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能否形成良性互动,这对企业各部门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二)流程管理风险
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原有流程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原来企业各部门直接与财务部门沟通,业务处理和审核集中在企业财务部门。财务共享后,企业业务部门负责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共享偏重对原始凭证、账簿及相关报表的审核,没有部门负责对经济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监督。
(三)财务核算风险
财务共享在集中核算业务的同时也集中了核算风险。常规模式下,企业会计对财务核算业务的全流程负责,核算数据由各单位进行控制管理,产生核算失误也只是削弱本单位的会计数据可靠性。但在共享模式下,共享人员负责整个财务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对业务实质的前因后果没有全链条的掌握。大量的机械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易造成思想麻痹,形成思维定势,增加业务核算风险,有必要持续加强完善内部稽核机制。
(四)信息系统风险
为了打破企业内部原有各部门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加大企业内部相关信息的共享、传递和处理,大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数据仓库,储存了大量企业内部机密信息,必须要与互联网连接,这就大大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有效监管。另外,财务人员只了解本地财政政策,将无法在全球经济化、一体化法律政策环境中规范展开财务操作,信息处理与财务管理成效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财务共享建设经验,加之各税务部门联系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信息沟通与税务核算效果不尽理想,加剧了法律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监督体系应立足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客观实施,通过内部监督体系深化建设和应用研究,全面把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难点和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内控管理手段和机制,促进财务共享模式的深化转型,切实提高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
三、财务共享对企业监督模式的影响
(一)会计资料电子化改变了内部监督的方法
会计资料由纸质向电子化转变,给审计、稽核等内部监督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传统的审计、稽核一般都采用现场实地检查,需要翻阅大量的会计资料。实施财务共享后,ERP(AIC)、ERS、FSS、FSO 等系统都可以通过菜单选项,实现会计资料的影像查询,审计、稽核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远程集中获取各项财务数据和信息,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随时、远程就可以开展工作,减少了现场检查的时间和与被查单位沟通的时间,加强了审计与稽核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提高了内部监督效率和质量。
(二)线上审批方式改变了内部监督的范围
中国石化集团内控手册将众多风险点设置了审批控制点。如在期间费用管理业务流程中成本费用支出审批风险这样描述:成本费用支出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损害公司利益。实施财务共享后,通过赋予相应层级管理人员对应的审批权限,超越授权的审批直接被系统所拒绝,实现系统自动验证,从而实现人控到机控的转变,有效地规避了此类风险。
(三)系统集成调整了内部监督风险评估方向
实施财务共享后,各信息系统高度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数据丢失、被篡改等风险。如商旅平台与费用报销系统集成,企业员工出差前在商旅平台预订机票、火车票、宾馆住宿等,出差结束商旅平台自动将相关信息推送到费用报销系统,系统自动清算,员工不用事前垫资,提高了核算效率,也有效规避了假发票等风险。由此可见,实施财务共享后风险点发生了转移,原来有的发生概率高、影响程度大的风险,现在变得不太突出,甚至已经消除。因此,内部监督的风险评估方向应做适当调整。
四、“五位一体”大监督格局的构建
财务共享虽然给企业监督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但财务共享并不能完全替代企业监督,相反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点。企业更应该从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细节开展监督,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重新设计和构建一套完备的监督体系,使原有的监督死角得以曝光,新的监督视角得以拓展。
(一)“五位一体”大监督的含义
建立共享(稽核)、内控、法律、监察和审计“五位一体”大监督格局,分工负责、协同共管,使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每一步流程均置于“阳光”之下,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其中:共享从系统方面入手,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系统功能,实现系统控制;稽核从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入手,规范财务基础资料,提升财务基础工作质量,做到规范有序合规;内控从风险评估入手,完善审批流程、合理设置控制节点和审批权限,实现权限控制;法律从合规性方面入手,加强合同风险的事前管控,确保企业合规经营;监察从规范性方面入手,确保企业按照规章制度有序经营,而不违规;审计则从日常检查工作中解脱出来,选取政策性强、风险较大、影响面广、问题突出的领域和方向开展专题调查,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五位一体”各监督主体建立原则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的大监督工作机制,使之成为国有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利器,大监督各主体应该是专门的管理部门,包括监督、法律、财务、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展现出各自的专门能力。其次,大监督需要明确监督的工作范围,明确各个部门监督的职责,强化各监督主体的针对性,不可盲目工作。最后是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联合监督等工作机制,促进监督成果的深化运用,增强大监督体系的整体合力。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五位一体”大监督格局的建立
1.建立全方位内控管理体系
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的进程中,以“共享提升规范,服务创造价值”为目标,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理念充分融入经营管理活动中,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财务共享模式下明确共享与企业各部门、岗位的职责界面,严格各业务流程的监督环节和步骤,建立相互制约关系,保证有效监督,同时提高各部门、岗位的融合性。对敏感的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的审批,真正做到“三重一大”事项实施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提升决策审批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将各事项的审批纳入线上,实现人控到机控的转变,保证各监督环节阳光、透明。
2.开展有效的财务稽核工作
充分利用共享人员熟悉共享运营系统和企业的核算流程,掌握充足的大数据等优势特点,同时也是企业人员欠缺的方面,积极参与企业的财务稽核,与企业人员一起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推动企业不断夯实财务基础,提升财务工作质量,依法合规经营,持续做到经营风险、会计核算风险、资金风险和税务风险的防控。还可以充分利用共享人员熟悉系统操作,熟练查询方法以及财务综合分析能力强等优势,与企业一起,选取与财务数据紧密关联的项目开展联合稽核,如经营情况稽核、财务收支稽核、非生产性费用稽核等,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管理角度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3.提升智能化内部监督平台
实施财务共享后,会计资料由纸质向电子化转变,企业经济内容变得真实、透明。由于共享平台的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正逐步实现从人控到机控,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优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各监督部门均可以对共享平台系统的访问,直接查询相关业务数据和电子资料,客观上已实现“阳光”“透明”,任何问题都不可能被隐藏。企业各监督部门均要从以前的半智能、甚至是手工方式向全智能化提升,实现流程审批、线上审核和系统审计,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四)共享在“五位一体”大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1.强化单据合规性审核,把好监督的最后一道关口
实施财务共享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账务处理人员见不到实物单据,只能查看影像单据。为了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共享人员必须仔细审核每一张单据,关注单据上的每一个细节,从中反映单据是否合规、有效。如果单据存在任何瑕疵,均应引起高度重视,这背后很可能就隐藏着舞弊或其他违规违纪问题。特别是应从外部取得的单据,由于当前共享模式下企业审批流迁移到线上,也是对影像进行审核,企业审批往往流于形式而疏于监督,如果共享不能把住最后关口,则舞弊行为就会被最终放过。
2.加强资金流向的审核,把好资金出口关
舞弊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套取企业的资金,只有把好企业的资金出口关,扎紧了企业的钱袋子,才能有效地起到共享应有的监督作用。共享应着重分析企业的资金是否做到了应收尽收、该支才支。现金收入方面,应全面分析企业的各项现金收入是否按照内控流程全面、及时缴存指定的银行账户,是否存在不按流程操作的可能或途径,防范资金体外循环或被截留的风险;资金支出方面,应从业务发生的源头分析每一笔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同时严格落实资金是否真正支付给了对方的银行账户,防止资金被转移或挪用。
3.强化财务收支审核,把好损益真实性关口
企业最终损益来源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的增减关系。有的企业出于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考虑,如果指标完成不及预期,可能采取多报产值、少列成本的方式来多计当期利润,这样势必形成潜亏;相反,如果指标完成得好,可能采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方式来隐藏利润,为后期经营留下潜盈。共享作为核算方,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负有当然责任,有责任和义务对企业损益真实性进行监督。
4.强化财务指标监控,把好财务经营风险关口
共享掌握着企业的第一手财务数据,可以实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预警企业呈现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原来企业大批的财务专业人员集中到了共享中心,企业的财务人员呈现出欠缺的状况,而共享人员集中度更高、专业性更强,完全能够胜任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方面的增值服务。例如现金流的实时数据,可以为企业各单位量身定制预警值,如果现金存量低于预警值就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督促企业采取回收账款、银行借款等方式改善现金流状况,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五、结论
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于如何开展内部监督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本文通过建立共享(稽核)、内控、法律、监察和审计“五位一体”大监督格局,加强内部监督智能化提升、开展基础性的稽核工作和大数据分析等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内部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的效率和水平,希望对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