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化管理视角下学生参与权的实现路径分析
2020-01-18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1198)
社会学家认为,利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的不同需要。高校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其中,学生关乎社会、家长、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在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和利益诉求不断上升的今天,从利益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管理参与权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为高校大学生管理参与权找到合适的发展出路。
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学生参与权分析
1.1 大学生参与权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关于参与权,一般是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事务的权力。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还有利于高校发展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化。从利益相关的视角来看,大学生无疑是高校这一利益相关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学生的切身利益诉求与高校的良好运转是分不开的。有人曾对高校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划分,认为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是核心利益相关者,高校校友、高校财政拨款相关单位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再就是与学校有间接利益关系的当事人和相关者,以及高校所在社区和民众等边缘利益相关者。从利益相关者的层次划分可知,学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发挥大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
1.2 学生在高校利益相关者组织中扮演的角色
由以上论述可知,高校学生参与权即高校学生参与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和后勤管理的权力,学生参与管理的前提是学生自愿。由权力的界定可知,学生的参与权归根结底是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众所周知,高校学生学费是高校财政的主要来源,从这一点来说,学生不仅是高校的物质资本投入者,也是高校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更是高校核心利益相关者。同时,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师选聘、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虽然高校并不是一个盈利机构,但是它在构成上仍旧遵守契约论,本质上仍旧是一个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结合高校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民主合作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心。教学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大学生作为这一机构的最终服务对象,决定了他们在高校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中的主体地位[2]。此外,学生这一主体利益相关者身上还承载着家长的利益需求、社会的利益需求、用人单位的利益诉求。
2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大学生参与权的实现
2.1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大学生参与权的形式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大学生参与权形式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必要性参与和选择性参与之分。直接参与权和间接参与权是根据学生在高校民主作管理中与其他利益主体的接触程度来划分的。最常见的直接参与形式即课堂、科研项目参与,在这一参与形式中,学生参与难度大,成本投入大,但是参与效果也最好。学生在这一参与形式中可以直接进行诉求表达,与学校管理主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一参与形式的效果相对较好。间接参与是学生在不直接、不愿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的参与形式,高校学生组织、社团等,都可以成为学生间接参与的桥梁和工具。学生组织和社团中的学生代表在与学校进行接触时,代表的是学生利益,传达的同样是学生的利益诉求,不过这种参与形式的结果可能不甚理想。必要性参与和选择性参与是以学生自身利益诉求的关联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其中,前者在高校最常见的形式有学校决策管理、学术事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在那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领域,大学生都可以选择必要性参与,以便保障自己的利益。选择性参与是那些与学生自身利益无太大关联的管理事务,如学校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这些事务对学生的利益诉求影响不大[3]。
2.2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大学生参与权的内容
当代大学生具备的参与权并不是全部意义上的参与权,它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大学生参与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四个方面。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学生参与权的内涵集中在知情权、发言权和表决权上,而决策权并不明显。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学生在教材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配置和监督、考试管理中有很多参与形式。许多高校在教师评价中对学生的参与权较为尊重,对教师的考核会以学生的评价为参考依据。高校后勤工作如餐厅、活动室、宿舍管理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后勤管理中是被管理者,也可以是管理者,如在餐厅管理方面,有专门的学生膳食管理委员会,虽然学生的参与范围小、内容有限,但是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点。传统的高校“他律”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自我管理成为许多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主要形式[4]。目前,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有学生会、自律会、班委会、团委以及其他社团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日渐完善。当然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还需要在学校管理者如班级辅导员等的引导下,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学习、生活、思想进行管理,同时广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参与意识。
2.3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大学生的利益诉求
高校学生的利益诉求指学生以某种形式将自己的需求向学校进行反映、希望诉求得以满足的活动,这既是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的表现,也是大学生社会性增强的表现。下面,我们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利益诉求的重要性:首先,大学生利益诉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民主理念和法制意识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作为高校主体利益相关者,大学生应本着民主精神,勇于表达自己正当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担当起未来建设的重任。其次,维护学生的利益诉求是高校和谐、校园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学生是大学服务的对象,如果大学生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校园民主建设就根本无从说起。高校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利益需求,并鼓励学生去维护和表达,才能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2.4 大学生参与权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学生参与权管理尚处于摸索期。目前,大学生参与权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大学生的参与权被剥夺。大学生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到了学校就是学校管理的对象,这是中国高校一贯的认识,也是中国高校忽略和拒绝赋予大学生参与权的主要原因。二是学生参与权保障机制严重欠缺。目前,在学生参与权保障上,许多高校要么是学生参与权保障机制缺失,要么是保障机制不规范、不完备。譬如,许多院校学生会的工作内容较少,学生的组织机构自我管理的步调不一致。三是学生参与权的形式、内容和参与程度等方面都有欠缺。高校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上常常将学生当作管理对象来看,较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在信息传播上也会对学生有所保密,即使在奖学金评定、课程设置、教师选择等与学生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务上也缺少学生的参与,且信息反馈途径较少,学生的正当权益难以保障。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生参与权实现的路径
3.1 完善大学生参与权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民主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涉及学生参与权的规章制度,在大学生参与权的内容、形式、范围、原则、实施途径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高校民主管理提供指导,以切实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高校应就学生参与权做出明确规定,就学校涉及学生利益的管理事务允许学生发表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具体来说,高校应该结合管理实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和运行保障制度,并在制度建设中将学生当作学校管理的参与者而不是被管理者,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克服决策直接主体参与程度不足的缺陷;完善学生听证制度、评价制度、申诉参与制度,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学生参与权保障机构和组织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学校的重要决策;做好学生的民主教育和行为引导,鼓励学生就教学管理、设施建设和使用、教学改革、管理制度遵守和维护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机会;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利用专门的讨论或审议机构对学生意见进行探讨、研究、管理、反馈[5],确保学生民主参与形式的多样化、科学化。
3.2 实现大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改变
在传统高校管理体制中,学生虽然是利益核心和主体,但是却长期在高校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高校应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管理。学校应鼓励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踊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中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在重大事务处理上坚持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原则,避免高校民主管理流于形式[6]。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来开展学生工作,及时反映学生的愿望和需求,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学生会和学代会应积极发挥学生权力组织的作用,做好信息的收集、归纳和整合,及时提交学生工作议案,向学校有关部门或学校领导汇报学生参与管理的最新情况,并协助学校做好学生诉求处理[7]。
3.3 应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读生是独生子女,其中不少人娇生惯养、独立性差,缺乏责任意识。在学校管理中,更多的学生缺乏热情、懒于参与,为数不多的参与者则缺乏主见和经验,判断力和影响力都不够。学校民主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学校应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同时,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可在社团、班级管理中鼓励大学生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在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定、奖学金评选、违纪处理、后勤管理中逐步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和参与程度,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民主的管理环境中健康成长[8],成为敢担当、会创新、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4 加大高校民主管理的透明度
高校事务民主管理,要从高校信息公开着手。这就要求高校在学校管理中,首先要认识到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信息不可以公开,选择公开的信息可以公开到哪种程度。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基本上能做到行政管理决策公开,如发展规划、招生计划、学校章程和制度规定、财务支出、就业信息等。但是个别高校选择了不公开,这无疑损害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可信度。许多高校的教学信息和学生管理信息公开力度也较大,如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学生入党、学生干部评选、奖学金评选等,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公共管理的平台。高等院校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促进内外、上下信息对称,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公共信箱、听证会等形式,为各级利益主体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9]。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是他们的正当权益,高等院校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利益诉求,加强制度构建,保障学生参与权的行使,确保学生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