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研究
2020-01-18吴保军
吴保军,黄 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高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引导青年、凝集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把青年学生努力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共青团机构设置过于简化,人员配置不科学,工作任务不明晰,工作职责不到位,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不主动、不积极,甚至存在工作脱离青年团员、活动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绝大部分共青团活动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原因主要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执行团中央关于高校共青团机构设置的要求,领导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师生的意识薄弱,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基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么毫无底线地迎合青年团员去盲目地开展活动,要么就干脆不开展活动。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团组织尤其是院级团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高校共青团的整体工作效果。班级团支部组织涣散也导致了团支部的活力不足,开展各类团学活动基本都是应付上级检查。虽然“班团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但绝大部分同学还是认为班长才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忽视了团支书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也基本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原因主要是共青团工作事多人少,工作任务和职责不明确,基层团组织涣散,团员意识淡薄,凝聚力不强,组织委员与宣传委员基本是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共青团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共青团专职团干部因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间长会出现工作懈怠;兼职团干部的流动性大、业务也不精,整个团干部队伍都年轻化,理论知识功底都不深,理想信念迷茫,自身能力不强,这严重影响了共青团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效果。还有少数团干部思想脱离原则、工作脱离实际,服务青年团员意识淡薄,在平时的工作和交往中还摆官架子。原因主要是团干部队伍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团干部自身学习不系统不经常,服务意识不浓,工作动力不足。
(四)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存在的问题
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活动载体和教育途径单一,团员意识淡薄,身份认同感很差,团员的先进性没有得以充分体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够,例如“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行和“网上共青团”建设的推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网络信息化手段表面化,利用新媒体工作的能力不强,抵制网络多元化思想冲击不力。原因主要是团员先进性不能体现、认同感不强、优越感增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有欠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机制创新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共青团工作制度
1.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当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强调的最高政治原则。”全国各级共青团组织都要接受同级党组织与上级团组织的领导,尤其是高校党委应把团建纳入党建范畴,党建带动团建,党建考核应包括团建工作情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共青团组织要始终保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路线健康成长,把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完成好党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
2. 优化工作机制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依照《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改革和完善共青团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改善共青团组织人员配备问题,注重共青团内部职能部门设置和专项工作开展,支持和鼓励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高校工作和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时调整和优化共青团组织内部机构,做到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
3. 改善工作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必须准确把握这一时代要求和发展机遇,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办学特色,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和激发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抓住成长成才的机会,敢于面对时代挑战,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奋发有为。高校要根据日常办公、实践调研、基地建设、活动开展等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来保障和改善共青团工作环境。
(二)强化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
1. 完善院系组织建设
高校基本上是“校团委、二级院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共青团组织架构,校团委机构设置一般没问题,班级团支部建制也没问题,但二级院系团组织建设不够完善。高校二级院系团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基础工作和活动开展绝大多数都是由二级院系团组织实施。所以二级院系团组织应该完善组织建设、健全工作队伍、配齐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划分工作职责,在团的基层建设、入党推优、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巩固班级支部建设
班级团支部是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最基本的单位,建设好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基础保障。建设班级团支部应积极推行“班团一体化”制度,探索实施由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机制,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努力抓好班级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加强“活力团支部”建设,尤其在入党推优环节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团员意识,发挥班级团支部凝聚、引导、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作用。
3. 构建团学组织格局
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以共青团工作为轴心,以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来构建高效的团学组织格局,要按照《高校学生联合会、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来推动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的持续改革和不断创新,要有效利用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指导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到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实践中来,帮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三)加强高校共青团队伍建设
1. 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团员队伍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团员的认可、参与和支持。高校共青团应抓住时代机遇,把握青年学生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团员意识,树立先进典型,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成人成才、全面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广大青年团员要适应时代要求,时刻牢记党和国家的建设任务,树立新目标,迈向新征程。
2. 打造业务精干的团干部队伍
专兼职团干部和团学干部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始终密切联系广大团员青年,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中流砥柱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专兼职团干部和团学干部的教育培训与考核评价,要让团干部用真心真情、真实可靠的实际行动去引导青年、凝集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
3. 协调团组织与青联、学联关系
高校在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协调团组织与青联、学联等青年组织的关系,尤其要注重培养青年人才这一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对广大优秀青年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引导青联、学联组织按照有关规章制度独立地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引导青年和服务青年,使广大团员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
(四)改善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
1. 实施“先进思想引领”工程
高校必须重视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采用重温入团誓词的方式,让团员青年再次感受入团时的庄重感和使命感,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精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系统学习共青团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团员青年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通过团费收缴、团籍注册等工作让青年学生明白自己的团员身份。
2. 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发展,能锻炼青年团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共青团应引导团员青年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第二课堂去大胆实践,拓展视野,开阔眼界,亲身体验,丰富生活。高校共青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它常态化、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系统化,争取让每一位团员青年都能参与其中。
3. 推动“网上共青团”建设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有效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格局,打造反映青年心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特色和品牌。要结合“智慧团建”系统,利用微博、微信、QQ、学校网站等加强与团员青年的沟通和联系,用信息化来管理共青团工作,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健全网络管理制度,传播优秀网络文化,推介成熟网络产品。
三、小结
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引导和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与青年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青年的真实心声,了解青年的现实诉求,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工作做到广大青年学生最需要的地方,获得青年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广泛支持,最后达到彼此相互信任,在青年学生与团组织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