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探析
2020-01-18王莹华
王莹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增至至今1423所,高职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青年辅导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高职青年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辅导员自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立德树人,也有利于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当前,青年辅导员由于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等原因,加上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如果忽视个人价值观的培育学习,就会导致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政治立场弱化。学校要建立科学培养机制,促进青年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
一、构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机制
青年辅导员是高职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力量,其言传身教会影响学生对价值观的选择。政治理论学习是引导其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一)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高职院校建立“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院系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和学工部负责人为成员”政治学习领导小组,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以身作则,带头示范。
学校党委组织部要把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上议程,制定可行的培育计划,推送学习内容。各基层党组织也要制定具体培育方案,认真落实。党委组织部要组织政治理论知识的竞赛或考核,其结果运用到后备干部选拔、党员评先和辅导员评先中去。
(二)创新方法,多种途径
学校各职能部门积极作为,特别是人事处、学工部、各院系、工会、共青团委、宣传部门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协同配合,保证培育工作顺利实施。
1.改进学习方式。通过集中学习、自学撰写笔记、发表论文、师生互学等多种方式学习;定期举办政治理论学习讲堂、学术论坛、辩论赛、演讲比赛、论文征集等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墙、红色广场等宣传党的历史、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事迹。
2.加强社会实践锻炼。青年辅导员缺乏基层经验,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自身价值、升华政治理论,支持国家的主张,落实国家的政策,提高社会责任感,必须下基层、到企业、到农村、到群众中去,加强基层锻炼和获得实践活动经历。学校党委组织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联合制定方案,充分发挥青年辅导员在学历高度、思维广度和专业深度等优势,到群众中去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科普知识、提供技能培训,将实践经历纳入继续教育学习中,适当给予师资培训经费[2]。
(三)提高标准,严格要求
青年辅导员对学生健康成长起重要引导作用,要督促辅导员带头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带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要带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学习和提升政治理论和党性修养。
二、建设新媒体网络学习机制
互联网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传播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工具,党委宣传部要主动积极利用网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建设网络平台推送信息资料
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潮流,利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党的政治理论、重大新闻、方针政策和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让青年辅导员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组织资深专家学者利用学习通和蓝墨云班课在线答疑,指导和培育青年辅导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手机下载注册“学习强国APP”
向青年辅导员推广全国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确定每天学习任务,促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强国平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学习便捷,方式灵活,深受广大青年辅导员的欢迎。还可倡导利用各地党建新媒体、公众号学习了解新政策、时事热点,增加阅读量。
三、建立情感认同机制
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自身所结成的某种关系的态度。个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后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模仿、吸收为自身成就客观目标的驱动力,在感情、心理、行为上的同化过程即为情感认同。青年辅导员从心理上接受并领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情感上高度认同,才能运用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建设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等文化软实力和育人生态环境是他们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素。育人生态环境能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青年辅导员一旦内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积极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等目标,就会激发其内心积极情感和积极参与的愿望。
(二)增强青年辅导员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如果在向某项目标接近的过程中以及达成该目标后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就会促使其在今后同类情境中选取类似目标,因此,青年辅导员的绩效评价、职称晋升、提拔推优等方面获得政策倾斜,能激励他们将践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教育自觉,自觉自愿投身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三)激发青年辅导员社会责任感
院系和学工部开展师生互动活动,让青年辅导员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和辅导员职业的神圣感。科研处、校企合作处和教务部门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激发辅导员肩负起责任感,带领学生走进基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从心理上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涵。
四、实行校园文化渗透机制
校园文化是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一)校园精神文化渗透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文化精神、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理想、行为准则。如宣传弘扬学校校训、职工精神、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等先进事迹;在国家重大节日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校园物质文化渗透
通过图书馆、教学(实训)楼宇、超市、寝室、道路等融于核心价值观理念;为青年辅导员建设红色网络平台,订阅相关内容党报党刊等,提供红色足迹调研活动和培训学习经费;在科研课题申请与立项中,降低青年辅导员职称限制门槛,增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课题数量。
(三)行为活动文化渗透
青年辅导员活动文化是在将核心价值观融于辅导员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参与的各类比赛和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校园青年教师歌手大赛”“教师书画大赛”“道德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道德讲堂”等载体,潜移默化渗透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年辅导员个人成长要与祖国假设和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与对学生培养等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四)校园制度文化渗透
制度建设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学、管理、科研、社会服务和生活等规章制度中,促进了核心价值观常规化。如在青年辅导员工作测评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年辅导员道德水平的考核内容;把党员活动考勤、“三会一课”纳入党员评议和评优中。
五、建立和落实制度保障机制
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保障的作用。
(一)建立激励机制
安排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对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青年辅导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重视楷模精神激励,组织“青年辅导员专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学生聆听,讨论,师生共同进步,促进青年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理解和情感认同。
(二)建立考核机制
学校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保障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秩序,也可以督促其他机制的顺利落实。要设立学习培训考核制度、考勤制度、奖金发放制度、科研绩效制度、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实践锻炼制度、党员讲党课制度等,设立项目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组织部还要设立督导评估制度,对党课、学习笔记等进行抽查,同时还要对表彰奖励的资金发放进行督查。
六、结语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内容,2016年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3]。因此,高职院校始终要高度重视构建青年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这对引导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