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0-01-18天津市静海区医院肿瘤科天津301600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肿瘤科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 肿瘤是一种具备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特质的病症,病症极易发生蔓延,演变为恶性情形。一旦肿瘤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恶性化趋势,则意味着患者极大可能性错失了病症诊治的最佳时机,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不良作用,对患者精神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摧残。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发展,恶性肿瘤患者极易伴随多种并发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静脉通路的创建造成了阻碍作用。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创建不同的静脉通路,而患者自身携带的外周静脉有限,因此,创建可靠、有效的静脉通路显得尤为重要。
恶性肿瘤是指机体的细胞增殖进程发生异常,异常增值的细胞由于偏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而逐渐演变为癌细胞,并不断攻击淋巴系统及循环系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造成了双重打击[1]。临床上通常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化疗、血小板及血液输注及其他支持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实施诊治处理,而且在上述治疗方案中均需创建可靠、有效的静脉通路。
1.恶性肿瘤疾病的静脉治疗路径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由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处理,且导管尖端位置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区域或上腔静脉中下方三分之一位置处[2,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操作方式具备便捷性的特征,用途相对广泛,应用时间具备长期性的特征,其安全性能较佳,有助于缩减静脉穿刺处理的频率,降低高渗性溶液及化疗药剂对血管的刺激性作用。现阶段,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已经在抗生素治疗、肠外营养、肿瘤化疗等治疗方案中获得广泛应用。
2.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临床上通常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而在放疗及化疗过程中,机体内的血细胞含量将不断下降,机体又保持免疫妥协的状态,极易引发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不良症状[4,5]。若化疗过程中选用刺激性药物或发疱剂,极有可能发生导管受损情形;若化疗过程中选用大分子药物,极有可能产生沉淀效应并阻塞导管。
3.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类型
3.1 静脉炎
静脉炎属于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理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症状的发生率可达30%[6]。依据致病因素可将静脉炎划分为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等几种类型。
3.2 皮肤过敏
患者的临床表征包含穿刺部位及周边皮肤明显红肿、丘疹等症状,且伴随一定的瘙痒感[7]。
3.3 穿刺部位存在明显的渗液及出血现象
有研究表明[8],给予患者穿刺置管处理24h内,患者的穿刺部位发生渗液、出血等现象的可能性超过80%。该现象与患者自身的机体条件、凝血功能、营养情况、操作人员的穿刺技术及维护技术、局部区域感染等因素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3.4 导管阻塞
若患者存在导管阻塞情形,将对输注过程造成一定的干扰,回血过程迟缓,导管内可见血凝块或沉淀物质,难以实现冲管[9]。
3.5 形成静脉血栓
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肩颈部及置管一侧的上肢存在明显的疼痛感或肿胀迹象,患肢部位的浅静脉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基础臂围增长至少2cm。
3.6 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属于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之一,该情形的发生率为34%[10]。导管移位包含原发性异位及继发性异位。
4.诱发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其一为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是诱发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11],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更易伴随导管阻塞的风险。另有研究指出,体质指数高于25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不良症状的几率更高,可见体质指数高于25属于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患者伴随腹内穿孔、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那么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将显著提升。其二为导管因素。PICC内腔的数目与导管相关性感染事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紧密的关联性。有研究指出[12],给予患者单腔PICC导管有助于削减深静脉血栓、CRBSI等状况的发生率。有研究证实[13],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与导管管腔的数目呈正相关关联性,运用单腔导管时,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为8.4%,而双腔导管可达38.2%。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相对频繁的PICC导管的材质为聚氨酯。聚氨酯是一种具备强回缩塑性、高顺应性、高弹性、高度耐压性、难吸附等优势的合成材料。其三为使用者的操作方式。有研究指出[14,15],相较于左侧手臂置入PICC导管,右侧手臂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削减并发症的存在率。
5.结语
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类型包含静脉炎、皮肤过敏、穿刺部位存在明显的渗液及出血现象、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诱发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导管因素及使用者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