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笔记小说“胜会”等考辨三则

2020-01-18张鹏丽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书证大词典卓越

张鹏丽

(南京工业大学 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816)

古代笔记小说泛指用文言所写之志怪、 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类著作。古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词语,而且很多口语性较强,是研究古汉语词汇之难得语料。重点考释“胜会”“俊迈”“辩速”等三词,讹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胜 会

(1)王献之少而标迈,不循常贯而撮其胜会,故为中书令。(檀道鸾《续晋阳秋》)

(2)献之文义并非所长,而能撮其胜会,故擅名一时,为风流之冠也。(同上)

(3)余问诸神在此何事? 曰:“今日为品花胜会,诸神各以其花献于品花之主,如受而玩赏之,则此花在天下,必馥郁蕃盛,否则须俟五年之后,重为品题。今日良会,子所以得至此者,盖以子博古多情,襟怀风雅,故特令子一瞻斯会,以示造化之机耳。”(《汉宫春色·蒋孝廉西征述异记(青溪居士)》)

(4)全曰:“我坐禅积业,岂方生彼? ”弟子云:“阇黎信道不笃,兼外学未绝,虽有福业,不能超诣;若作一胜会,得饭一圣人,可成道果耳。”全于是设会。(《古小说钩沈·冥祥记》)

案:例(1)(2)之“胜会”当释为“好时机”“关键”;例(3)(4)之“胜会”当释为“盛会”。均为偏正结构。

《大词典》收录“胜会”一词,其释义书证简录如下:

胜会:第一,犹盛会。唐张又新《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儒林外史》 第三十回:“杜慎卿道:‘我心里想做一个胜会,择一个日子,捡一个极大的地方,把这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都叫了来,一个人做一出戏。’”第二,谓脱略的兴会,不凡的风度。《晋书·谢尚传》:“(尚)始到府通谒,导(王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 ’尚曰:‘佳! ’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献之文义并非所长,而能撮其胜会,故擅名一时,为风流之冠也。”[1]

结合书证分析发现,《大词典》 对《续晋阳秋》“胜会”之理解,误也,当释为“好时机”“关键”,而非“脱略的兴会,不凡的风度”。另,《大词典》对于《晋书·谢尚传》“胜会”之理解,疑亦误也。

《诗经·商颂·玄鸟》:“武丁子孙,武王靡不胜。”毛传:“胜,任也。”[2]《大戴礼记·诰志》:“是故政以胜众,非以陵众。”孔广森补注:“胜,任也。”[3]《说文·力部》:“胜,任也。”[4]段玉裁注:“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4]“胜”本指“胜任”之义,引申出“战胜”义,《尚书·洪范序》:“武王胜殷。”《汉书·律历志》作:“武王克殷。”《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伐郑,胜乎皇门。”何休注:“胜,战胜。”[5]再逐步引申,可做形容词,表“美好”义,可具体理解为“美好”“高雅”“高明”等,如《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另如词语“胜妙”“胜 侣”“胜 计”“胜 气”“胜 绝”“胜 概”“胜 境”“胜谈”“胜缘”“胜迹”“胜壤”“胜览”等之“胜”亦均“美好”义,如《魏书·邢峦传》:“又江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萧统《与晋安王令》:“陆生资忠履贞,冰清玉洁,文该四始,学遍九流,高情胜气,逌然直上。”例句(1)至(4)中,“胜”皆可如此理解。

《仪礼·士丧礼》:“敦启会,面足,序出,如入。”郑玄注:“会,盖也。”[6]又《士虞礼》:“祝酌醴,命佐食启会。”郑玄注:“会,合也。谓敦盖也。”[6]可见,“会”最初指“盖子”。因“盖子”能“合”,能使物体两部分合上,故引申出“会合”“聚会”义,如《吕氏春秋·季秋》:“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 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高诱注:“会,合也。”[7]《尔雅·释诂上》:“会,合也。”邢昺疏:“会者,集合也。”[8]《说文·会部》:“会,合也。”[4]例(3)(4)“胜会”之“会”当释为“聚会”,为名词。“会”又逐步引申出“时机”“机会”义,如《后汉书·周章传》:“将从反常之事,必资非常之会。”李贤注:“会,际也。”[9]《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承老师以令孙相托, 此乃门生报德之会也。”词语“便会”“至会”“迳会”“径会”“隙会”“失会”“窍会”“事会”等之“会”,均为此义①,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张飞卒后, 领司隶校尉”裴松之注:“曹公遣刺客见刘备……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文天祥《赣州》:“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再引申出“关键”“要领”之义,主要出现在复音词中,如“会最”“窾会”“会要”“条会”等,其用例如王弼《周易略例·明彖》:“故处璇玑以观大运,则天地之动未足怪也;据会要以观方来,则六合辐辏未足多也。”程大昌《考古编·三宅三俊三》:“故夏之三宅,在武王时,尤为用人会最也。”《明史·王伟传》:“军书填委,处分多中窾会,遂荐擢兵部右侍郎。”例(1)(2)之“胜会”之“会”释为“时机”或“关键”均可。

综上,例(1)(2)之“胜会”当释为“好时机”“关键”;例(3)(4)之“胜会”当释为“盛会”。另,《大词典》释《晋书·谢尚传》“导以其有胜会”之“胜会”为“谓脱略的兴会,不凡的风度”,似无理据,疑不妥。先看《晋书·谢尚传》关于“谢尚”之详述,原文为:“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道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 ’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可见,原文语境乃言“谢尚”之音乐节感之事,故“胜会”疑与音乐节感相关。而“会”恰有“音节”“节奏”义,如《周礼·春官·大胥》:“以六乐之会正舞位。”郑玄注:“大同六乐之节奏正其位,使相应也。”[10]《庄子·养生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郭象注:“既适牛理,又合音节。”[11]《文选·嵇康〈琴赋〉》:“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李善注:“会,节会也。”[12]故此处“胜会”疑当释为“良好之音乐节奏感”。故“胜会”之义项当有三:“盛会”;“好时机”“关键”;“良好之音乐节奏感”。

“胜会”在文献中,多有“盛会”义,如《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从曮少敏悟,善笔札,性柔和,无节操……镇于岐山,前后二纪,每花繁月朗,必陈胜会以赏之,客有困于酒者,虽吐茵堕帻而无厌色。”《大慈恩寺志》卷十四《雁塔题名(一)》:“慨兴废之形,不可不谓之深也。胜会匪偶,同寅有徵,于是乎勒石而旋。”《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东坡叹道:‘吾妹真绝世聪明人也! 今日采莲胜会,可即事各和一首,寄与少游,使知你我今日之游。’”

二、俊 迈

褚爽字茂弘,河南人,太傅裒之孙,秘书监韶之子。太傅谢安见其少时,叹曰﹕“若期生不佳,我不复论士。”及长,果俊迈有风气。好老庄之言,当世荣誉,弗之屑也。(檀道鸾《续晋阳秋》)

案:“俊迈”当释为“卓越”“超逸”,同义连文,并列结构。

《大词典》收录“俊迈”一词,其释义书证如下:

俊迈:优异卓越;雄健豪迈。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陈郡袁躭俊迈多能。”唐崔璐《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襄阳得奇士,俊迈真龙驹。”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其诗固无飘逸俊迈之气,但平朴而常,不事虚语尔。”清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文寓俊迈之气于绵密之中。”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一章:“时有卜者为人言休咎,生静立人丛中,心仪卜者俊迈有风。”[1]

《大词典》释“俊迈”为“优异卓越”与“雄健豪迈”,虽大致尚可,然存在问题有二:一是释语“优异卓越”“雄健豪迈”繁复,从语料考察来看,“俊迈”为同义连文,当或释为“卓越”“超逸”,或释为“豪迈”“豪放”;二是所给四个书证,没有与释语相对应,而是杂放一起,虽有时间先后顺序之别,然意义间杂,不易理清。实际上,《世说新语》与《天涯红泪记》书证之“俊迈”当释为“卓越”“超逸”为宜;《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与《玉壶清话》则当释为“豪迈”“豪放”为妥。“卓越”“超逸”与“豪迈”“豪放”相差较大,宜处理为两个义项。

《说文·人部》:“俊, 材千人也。”[4]《集韵·稕部》:“俊,才千人也。”[13]“俊”本指“才德超卓之人”,又如《尚书·立政》:“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孔传:“犹乃招呼贤俊,与共尊事上天。”[14]引申出“卓越”“杰出”义,如《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刘良注:“俊,贤俊也。”[12]《玄应音义》卷二十二“聪俊”注:“俊,绝异也。”[15]又卷二十五“英俊”注:“俊,谓绝异于人也。”[15]又如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王勃《梓州慧义寺碑铭序》:“爰有庾子山者,文场之俊客也。”《宋书·颜延之传》:“黄门郎殷景仁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由“卓越”“杰出”义之“俊”所构之词语较多,另如“俊茂”“俊朗”“俊力”“俊才”“俊秀”“俊拔”“俊 能”“俊 异”“俊 杰”“俊 群”“俊 髦”“俊 僚”“俊器”等。从句意看,“俊迈有风气”之“俊”即为此义。

“俊”由“卓越”“杰出”义又引申出“雄健”“雄迈”义,如范摅《云溪友议》卷六:“初,上自击羯鼓,而不好弹琴,言其不俊也。”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时钱塘名僧有若契凝者, 通名数一支,谓之论虎;常从义者,文章俊捷,谓之文虎。”杨珽《龙膏记·买卜》:“空空儿,精精儿,白日击人,矫如俊鹘。”据上文可指,《大词典》关于“俊迈”之部分书证中,“俊”即此义。

“迈”最初为“行”“远行”之义,如《尚书·大禹谟》:“皐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孔安国传:“迈,行也。”[14]《尔雅·释言》:“迈,行也。”邢昺疏:“迈,出行也。”[8]《说文·辵部》:“迈,远行也。”[4]逐渐引申出“超越”“超出”义,如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清迈夷齐,节拟古人。”《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蟠胸锦绣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再引申出“卓越”“超逸”义,如潘尼《赠长安令刘正伯》:“刘侯抚西都,迈绩参豹乔。”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孙兴公……桓温何如? 曰:‘高爽迈出。’”《晋书·王导传》:“惟公迈达冲虚, 玄鉴劭邈。夷淡以约其心, 体仁以流其惠。”《北史·魏纪三》:“(帝)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曾国藩《唐确慎公墓志铭》:“(唐鉴)少而迈异精勤,嗜学如渴。”从句意看,“俊迈有风气”之“迈”即为此义。

“迈”由“超越”“超出”义再引申出“雄迈”“豪放”义,如《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刘孝标注:“和尚天姿高朗,风韵遒迈,丞相王公一见奇之,以为吾之徒也。”[16]《北史·崔季舒传》:“敬邕从弟接,字愿宾,容貌魁伟,放迈自高,不拘检。”元稹《卢头陀诗》序:“性强迈,不録幽琐,为吏所构,谪官建州。”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迈峻,惟己之是信。”李贽《读律肤说》:“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侯方域《答孙生书》:“仆尝闻马有振鬣长鸣而万马皆瘖者,其骏迈之气空之也。”另外,词语如“迈气”“迈 捷”“豪 迈”“逴 迈”“抗 迈”“旷 迈”“逸 迈”“远迈”“隽迈”等,“迈”亦为“雄迈”“豪放”义。据上文可指,《大词典》关于“俊迈”之部分书证中,“迈”亦即此义。

综上,据“俊迈有风气”“好老庄之言”句意来看,“俊迈”当释为“卓越”“超逸”,同义连文。又《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英跱俊迈,联横许郭。”张铣注:“俊迈,犹俊异也。”[12]此“俊异”之释语与“卓越”“超逸”实同。同时,从上述考释来看,词语“俊迈”至少当有两个义项,即“卓越”“超逸”与“豪迈”“豪放”,均为同义连文现象。故“俊迈”之具体释义要结合语境方可,不可拘泥。

“俊迈”于笔记小说所见不是太多,其他文献所见稍多一些,其“卓越”“超逸”义,除《大词典》所列书证外,又如《玉壶清话》卷第四:“朱台符,眉州人。俊迈敏博,少有赋名,与同辈课试,以尺度其晷,台符八寸而一赋已就。”《吴郡志》卷第四十六:“松陵陈益,年少俊迈,尝冠乡举。尝梦一人,衣道服,促左右于巾笥中取绿衣、靴、笏,与益衣之。”《新元史·福寿传》:“福寿,唐兀特氏。幼俊迈,读书知大义。以宿卫年劳授长宁寺少卿,累迁引进使、同知侍仪使、正使。”另,其“豪迈”“豪放”义又如《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三《经籍考》六十:“牧才高,俊迈不羁,其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艳异编正集》卷之十一:“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三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 ’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三、辩 速

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 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使贤皆集。(檀道鸾《续晋阳秋》)

案:此处“辩速”当释为“敏捷”“聪慧”,形容词,同义连文,并列结构。

《大词典》收录“辩速”一词,其释义书证如下:

辩速:1.言辞敏捷。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2. 泛指迅速。《隋书·斛斯政传》:“外事四夷,军国多务,政处断辩速,称为干理。”[1]

结合书证,《大词典》 之二义项基本没问题,然义项一有串讲或增字为训之嫌,非确解,当释为“敏捷”即可,乃指思维之敏捷,非单指言辞也。

“辩”本为“治理”义,如《左传·昭公元年》:“主齐盟者,谁能辩焉?”杜预注:“辩,治也。”[17]《说文·辡部》:“辩,治也。”[4]徐锴系传:“辩,察言以治之也。”[18]《玉篇·辡部》:“辩,理也。”[19]《广韵·狝韵》:“辩,理也。”[20]引申指“治理之才干”,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再逐步引申出“敏捷”“敏慧”义,如《逸周书·官人》:“设之以物而数决,敬之以卒而度应,不文而辩,曰有虑者也。”朱右曾集训校释:“辩,慧也。”[21]《庄子·天下》:“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陆德明释文引《字林》:“辩,慧也。”[22]《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行舍其华,言去其辩。”李善注:“辩, 捷也。”[12]《读书杂志·荀子第二·非十二子》:“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王念孙按:“辩者,智也,慧也。”[23]词语“辩悟”“辩略”“辩逸”“辩晳”“辩智”等“辩”均为此义,如《韩非子·五蠹》:“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旦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招致游士。”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又《言语》“边文礼见袁奉高” 刘孝标注引晋张隐《文士传》:“边让,字文礼,陈留人,才儁辩逸。大将军何进闻其名,召署令史,以礼见之。”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序:“必求端悫而习于事辩达而勤其务者,命之官而掌之。”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其人亦生而辩晳,即穷巷下佣,无不能言语进退者,亦其风气使然也。”《续晋阳秋》中“辩速”之“辩”当为“敏捷”“敏慧”义,指思维之快也。

“辩”又引申出“机辩”“雄辩”义,如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史迁、班固取其博大,昌黎取其浑,柳州取其峭,庐陵取其宕,三苏取其辩。”词语“辩俊”“辩捷”“辩富”“辩慧”“辩赡”等“辩”均此义,如《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隋书·陆爽传》:“(侯白)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南史·谢弘微传》:“瞻等才辞辩富, 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那么《续晋阳秋》中“辩速”之“辩”可否释义为“机辩”“雄辩”义呢? 从“辩速”一词于文献中使用状况之调查来看,“辩速”之“辩”均没有突出“雄辩”之特色,仅表现为思维之“敏捷”。其用例不多,如《晋书·袁宏传》:“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于冶亭。”《南史·刘勔传》:“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此人应声曰:‘未审孔丘何阙,而居阙里。’绘默然不答,亦无忤意,叹其辩速。”《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四:“谢安常赏袁弘机对辩速。安为扬州刺史,弘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及祖道于治亭。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弘手,顾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弘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据以上分析,《续晋阳秋》中“辩速”之“辩”当释为“敏捷”“敏慧”义为妥,而非“机辩”“雄辩”义。

再看“速”之意义。《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何休注“速,疾也。”[5]《尔雅·释诂下》:“寁,速也。”[8]郭璞注:“速,亦疾也。”[8]《说文·辵部》:“速,疾也。”[4]“速”本义即“疾”“迅速”义,又如《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王建《远将归》:“去愿车轮迟,回思马蹄速。”词语“速急”“速疾”“速锐”“速蹔”“轻速”“躁速”“遄速”“迟 速”“峻 速”“速 快”“逡 速”“逸 速”“忽 速”“严速”之“速”皆此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畜马”王冰注:“健决躁速,火类同。”[24]《荀子·赋》:“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 ”王充《论衡·状留》:“窃人之物,其得非不速疾也,然而非其有,得之非己之力也。”《南齐书·刘善明传》:“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 掩袭未备。”《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张良奉命入中宫,处分儿郎速蹔听。”《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宰杀》:“若抹羊胡速急呵,或将见属及强将奴仆每却做速纳呵。”《西游记》第二一回:“孙大圣跳在空中,纵觔斗云,径往直南上去,果然速快。”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肃顺问碧湄曰:‘子向来写作迟速何如? ’”“疾”“迅速”义中包含思维或言辞之“敏捷”“快速”,如《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明帝于是拜渊大司马,封乐浪公,持节、领郡如故”裴松之注引晋陈寿《魏名臣奏》:“(鬷弘)口论速捷,辩而不俗,附依典诰,若出胸臆。”[25]《陈书·赵知礼传》:“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南史·恩幸传·戴法兴》:“尚之甚聪敏,时百姓欲为孝武立寺,疑其名。尚之应声曰:‘宜名天保。《诗》云:《天保》,下报上也。’时服其机速。”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十》:“所以尽古今大聪明、 大决断、 大疾速的人,到此都不得滋味。”据句意,《续晋阳秋》中“辩速”之“速”即思维或言辞之“敏捷”“快速”。

综上,《续晋阳秋》中“机捷辩速”之“辩速”当释为“敏捷”“聪慧”,为同义连文。“辩速”文献所见不多,主要为上文所举数例。另,《隋书》见一例,即《斛斯政传》:“辽东之役,兵部尚书段文振卒,侍郎明雅复以罪废,帝弥属意。寻迁兵部侍郎。于时外事四夷,军国多务,政处断辩速,称为干理。”②据句意,此处之“辩速”当为“迅速”之义,亦为同义连文。

总之,古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词语,是研究古汉语词汇之难得语料,因而对于古代笔记小说词语尤其疑难词语之考释,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其中“胜会”或释为“好时机”“关键”,或释为“盛会”;“俊迈”当释为“卓越”“超逸”,同义连文,并列结构;“辩速”当释为“敏捷”“聪慧”,形容词,同义连文,并列结构。

注释:

①所列词语中,不排除有多个义项者,如“事会”,在此,仅表与之相关之义项者。全文同此,不再赘述。

②亦见于《大词典》,可见上文。

猜你喜欢

书证大词典卓越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书证提出命令的泛化适用及其限缩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