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监护仪在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监测血压的应用

2020-01-18辽宁省沈阳康民医院辽宁沈阳1101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危重收缩压心血管

辽宁省沈阳康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14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心电监护仪应用在心血管危重患者血压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危重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危重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医护人员定时采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的方法进行血压监视,观察组则选择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测仪进行血压监测,对两种监测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总负荷、24h平均收缩总负荷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心血管危重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的时候,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的应用能够准确地对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进行测量,同时也能够节省相关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为医生对患者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心血管危重患者病情表现比较严重,为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心血管危重病症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早期诊断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这样能够为患者提供明确的早期治疗措施,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1]。现如今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对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测开始得到临床的重视和关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可根据震荡波的原理,充气迅速,能有效地实现实时的血压记录,这种血压监测方法准确有效,可提升临床医生对患者血压的关注,剔除假性高血压等相关表现,对于制定合理的血压方案而言具有重要价值。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将心电监护仪应用在心血管危重患者血压监测中的价值,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危重患者56例作为本文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危重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确保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一致性,以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8例,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χ2=0.1430,Z=0.3765,P=0.7066;观察组患者年龄46~86岁,平均(64.56±12.0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9~83岁,平均(65.38±11.44)岁,t=0.3692,P=0.7127。本文所有患者均为心血管危重患者,患者神志清醒,没有精神异常的表现,双侧上肢没有活动障碍,患者存在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表现。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对照组均选择通过医护人员定时采用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并记录,进行血压测量的时候需要连续进行三次的血压检验,同时取平均值。

观察组选择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血压的监视,持续性为患者进行24h的血压监测,同时为患者应用12cm×22cm的袖带固定在患者的右上臂或左上臂部位,以便于对患者进行血压的实时测量。将袖带的下缘和患者肘窝相隔刚好能够放入两根手指、昼间设置时间为7:00~21:00,患者每隔0.5h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夜间的时间设置为21:00~7:00,患者每隔1h进行一次血压测量。所有患者需要在监测当天禁止存在剧烈性的运动,监测有效主要以监测次数超过80%为准[2]。

1.3 观察指标

对本文所有调查对象的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和昼间平均舒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收缩压等进行相关的观察与比较;还要对两组研究对象24h收缩压总负荷和24h舒张压总负荷进行调查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通过对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的应用对所有的临床标本、数据、资料等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并且以t值检验所有的计量值;计数资料应用n、%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并且以χ2值对所有的计数值进行检验;等级资料均通过Z值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示,并且以秩和检验与Ridit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验证性分析;P<0.05说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监视情况进行评价,在夜间平均舒张压方面,观察组为(84.5±8.4)mmHg,对照组为(77.5±8.2)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夜间平均收缩压方面,观察组为(138.5±11.2)mmHg,对照组为(131.8±10.6)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昼间平均舒张压方面,观察组为(95.4±10.6)mmHg,对照组为(91.5±7.2)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昼间平均收缩压方面,观察组为(151.8±12.5)mmHg,对照组为(142.6±10.7)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24h平均舒张压方面,观察组为(94.5±9.6)mmHg,对照组为(82.5±9.2)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4h平均收缩压方面,观察组为(144.5±11.5)mmHg,对照组为(133.5±8.5)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24h舒张压总负荷角度,观察组为(35.6±10.8)mmHg,对照组为(48.7±12.4)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24h收缩压总负荷角度,观察组为(50.6±9.7)mmHg,对照组为(56.7±11.3)mmHg,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压是对心血管危重患者进行监测的一个有效的基本指标,临床对血压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表现较多,比如心输出量、循环血量、血液黏稠度、动脉管壁弹性、外周阻力,除此以外也和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患者进行测量的时间、袖带的松紧、患者的体征等相关情况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所测得的血压值其精确程度和测量的技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相对于人体真正的血压值而言,因为测量条件和测量部位等存在差异,也可能会导致对患者的实际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早在1966年世界上就已经首次通过便携式的血压记录仪,对24h的血压进行监测,其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24h血液监护仪也在不断地完善并应用到相关临床病症的防治过程中,它能有效地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血压监护仪能够对患者的血压,日常活动中的个体情况进行精确的测量,因此也被认为是对相关心血管病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进行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这种仪器的应用对心血管危重病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能够提供精确良好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危重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的时候,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的应用,能够准确地对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进行测量,同时也能够节省相关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为医生对患者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危重收缩压心血管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