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人才战略研究
——以十堰市为例

2020-01-18干国胜魏文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人才

干国胜,魏文芳

(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即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2019年12月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出台的针对民营企业的顶层设计,对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人才问题就是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是以十堰市为例对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进行研究。

一、十堰市民营企业现状

目前十堰市民营企业5.3万多家,民营经济体量占比达到50%,是十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在民营经济中,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企业是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的统计报告中,全市30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936家规上企业。

(一)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

为引领民营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3331” 人才工程、“武当人才支持计划”等系列人才培育工程,帮助企业家优化战略、破解难题、创新发展。加强对企业家的表彰激励,近3年来,十堰市先后推荐26名企业家入选省级、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51名企业家获得市级突贡专家、津贴专家、拔尖人才、劳动模范等命名表彰,135名企业家当选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时,各县市区也通过重奖经济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等方式,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先进人才的表扬激励,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氛围。

(二)加速建设人才服务平台

为支持民营企业引才育才,围绕十堰市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不断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平台280余家,依托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平台260余家,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促进高校院所、东风公司与十堰市企业“产学研用”深度对接,建成了驰田矿用自卸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等18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成为推进企业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与近百名专家团队签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合作项目320余项,破解技术难题520余项,培养企业人才1300余人。

(三)加大培养民营企业家力度

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优化升级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3331”人才工程、“武当人才支持计划”等,先后遴选组织500多名企业家,分批次、分行业、分年度、分领域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加强对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46名企业家,为企业发展排忧患解难题,开展了千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十堰市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这对于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育才稳才举措更有力度

随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政策的不断创新完善、人才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较好解决了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服务保障等系列问题。2019年引进356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1家,比2018年增加5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5.47亿元,同比增长36.6%;占GDP比重19.65%,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人才梯队建设初见成效,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智力基础。

二、引才难、稳才难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管理人才体制落后

大多数企业家都认识到人才在企业长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较弱是现实,例如:家族式管理,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以及没有稳定性等使人才很难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2]。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只满足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思维,没有深切地理解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主动性不够,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个别企业主还停留在搞好与东风专业厂的关系,按单生产和重复制造的经营模式,缺乏科技和人才投入理念,产品竞争力不强。参与调查企业中有85%未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工作机构,没有专人对接政府各类补贴、奖励、扶持政策,更没有人才引进、培训、培养的长远规划;75%的企业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重设备投入轻人才投入、重人才使用轻人才培养、重短期效应轻长远规划的现象,导致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产品缺乏科技含量。

(二)人才薪酬待遇偏低

薪酬在稳定人才和提高绩效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以情感承诺为中介的薪酬满意度,不仅间接提高员工的任务绩效,而且减少员工的离职意图[3]。

调查统计显示,2019年我市企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平均收入4.2万元,低于周边的襄阳(5万元)、武汉(5.7万元),高层次人才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待遇差距更大。工资水平的高低,特别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是首先的考虑事项,而没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要留住人才是十分困难的。目前,我市企业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工作2年至3年内平均流失率高达75%左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家族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

我市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绝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大量的案例表明:家族制有利于创业, 不利于发展。

家族制企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因为资本有限,管理、技术、信息和其他资源都不足,所以可以用家族内部资源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然而企业发展后,仍然靠家庭观念这一初级的社会规范来维系,家族企业的不规范性和封闭性, 导致企业引进人才的排他性,不利于吸引外部人才[4]。

调查发现,我市民营企业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主要吸收有血缘关系的人进入企业从事工作,企业的经理、财务、人事、业务等核心部门也都被血缘密切的家族控制,只有家庭成员才能进入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决策层。

没有血缘关系和通过外部招聘的人才,通常被分配到非核心部门。因此,被引进的人才是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永远是打工者心态,对企业没有长期扎根的观念和认同感。

(四)企业用人偏重使用疏于培养

民间企业主对外来人才最担心的是他们的忠诚度,害怕他们一旦辞职,就会抢夺企业原有的客户资源,成为原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调查发现,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认为,人才就要有普遍的实用性,往往是觉得人手不够才临时去招,人一到岗就可以马上发挥功用,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要为企业即刻带来效益。对人才的招聘、使用,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多数岗位的劳动强度比较大,由于一人承担多个职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工作人员过度劳作。企业使用人才只看到眼前,不管将来,用时就高薪聘请尊敬有加,不用时就冷落一旁,表现出急功近利。忽视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愿对人才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担心人才能力的提高后,雇佣成本的增加和企业利润的减少,或担心人才跳槽后为竞争对手服务而使自己利益受损。

(五)企业文化建设缺失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人的心联结起来,使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和相互依赖,调动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缺失会导致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很难形成向心力。

调查发现,我市很多企业无论是创业阶段还是在发展阶段,在企业主的眼里获取理想的企业利润和效益才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和放弃。薪酬制定随意性大、节假日得不到保障、社会保障未及时交纳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大都是付之阙如,不知如何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够,很难对企业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企业难以发挥对人才的整合、适应、导向、发展和持续功能,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缺乏内在驱动力。

(六)企业家自身素质也是引才稳才的重要因素

企业家自身素质、人格魅力都是引才稳才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

然而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部分企业家存在创业成功之后,缺乏自我管理之道,从最初的兢兢业业到后来的浮躁散漫,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盲目自大,从最初的谦虚平和到后来的唯我独尊,从最初的调查研究到后来脱离实际,从最初的内敛慎独到后来的飞扬跋扈等一些“致命伤”[5]。在2019年,我市就有近百个企业被列为税收、诚信“黑名单”。另外,企业主缺少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缺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谋划,缺少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导致了人才对企业的不认同。而企业家的情怀、愿景和人格魅力,则是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人才团队的关键。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要营造引才、稳才的制度环境

第一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认识到人才是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是资源不是成本,是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第二要帮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人才制度,让人才的发展有足够的空间,让人才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追求的事业,充分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让事业留人。第三要帮助企业制定人才中长期培育规划,建立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将人才工资薪金与工作绩效、成果效益挂钩,用股权、分红等办法让他们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让待遇留人。第四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制度先行、突出特色”企业文化,以文化活跃生活,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提升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让感情留人。

(二)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第一是通过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节假日工程师等形式柔性吸引优秀人才。第二是鼓励骨干企业与驻市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人才培育的主体。第三是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激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办法激励员工,加强学习,成长成才,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培养具有企业特质的人才队伍。

(三)重视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

企业家自身的领导魅力对于留住人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家强化政治意识,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家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典范,真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专题培训,特别是管理知识培训,增强企业家自身修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重品行、讲诚信,强化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支持企业家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公益慈善、应急救灾等活动,对在科技创新、纳税、就业、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家加强宣传,树立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另外,要健全沟通机制,企业家在工作中要豁达大度,尊重员工,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四)完善民营企业引才办法

针对民营企业引才难、稳才难问题,市级层面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引才办法,要适当降低引才门槛、提高待遇、完善激励制度,加强保障,支持企业引进一批与企业匹配度较高的生产、经营骨干人才,柔性对接一批拥有关键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组织、人社、经信、科技、交通、商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人才职称评审、住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商超、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对民营企业引才工作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共引共育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关心关怀企业人才,积极为他们做好服务,为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对表现优秀的企业人才要及时表彰激励。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家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