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时代新人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

2020-01-18赵怡青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伦理道德公民

赵怡青 鹿 林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46)

作为文明大国、礼仪之邦,我国向来重视社会文明建设。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引发了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伦理道德领域新的变化、矛盾和冲突,一些公民道德观念模糊、文明素质低下,不辨是非、善恶、美丑,严重地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不符。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宗旨,着眼于时代新人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公民道德意识培育为起点,尤其是青年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为主。青年是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主体和源泉,因此能否从青年自身来着眼培养时代新人的公民道德意识,使其自觉加强公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提升和文明素质提高,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培养和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任务繁多,而本文主要针对青年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素质培养等具体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寻找其解决的路径和方法,以最终实现时代新人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目标。

1 时代新人与公民道德意识的内涵及联系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宗旨,而无论是道德建设还是时代新人的培养和造就,都是道德教化或教育的重要论题。因此要想深刻地认识时代新人公民道德意识培育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地辨析和理顺时代新人与青年、时代新人与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意识与公民道德意识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1.1 时代新人与青年之间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时代新人”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究竟如何理解“时代新人”,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刘建军指出:“所谓‘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体现和要求,指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列,具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的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严格地说,“时代新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只要具备上述精神状态、综合素质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无不是时代新人。然而如果深究起来,时代新人一定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青年一定是其主体和源泉。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同样强调,广大青年不仅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且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整个社会所有人的努力付出,更需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奋斗下去,因此,广大青年是时代新人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只要一代代青年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脚踏实地地勤奋作为,就能够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时代新人与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公民道德建设旨在培养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强调要“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要求。时代新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必须具备科学知识、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否则无法担当起此重任。作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时代新人首先理应成为社会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只有自觉地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才能进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一定的文明素质和公民道德修养,是任何人作为社会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是时代新人在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最低要求。严格地说,遵守社会文明秩序和公民伦理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是每一位正直的社会公民的分内职责。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重要战略任务的基本内容,这要求时代新人在参加国家社会伦理生活的同时,应遵循正确的伦理道德规范。由此需要青年人具有高度自觉的公民道德意识,才能使时代新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1.3 公民道德意识与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3]道德心理意识、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行为活动客观地构成了道德的三个层面,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意识,认识和遵循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才能现实地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行为活动。因此,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意识或道德心理意识,是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是否能够自觉地认识和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进而做出一定的道德行为的前提。所谓公民道德意识,归根结底是一个人作为公民在社会公共伦理道德生活领域里想着认识和遵循公共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公共生活秩序,自觉地驾驭和控制自己的伦理道德行为和活动的意识。是否处处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身份,是否时时想着认识和遵循既定社会的公共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公共生活秩序,是否自觉地驾驭和控制自己在公共场合里的伦理道德行为和活动,也是一个人作为公民能否正常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前提。由此说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前提在于培育公民道德意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与培养时代新人紧密结合起来,以时代新人的公民道德意识为着眼点,尤其是,必须以广大青年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为主。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在从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私人或学生向公民的身份转换,而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而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为起点,以加强广大青年的公民道德意识为主要任务。列宁曾说:“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够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4]因此,具备自觉和明确的公民道德意识,是时代新人参与社会公共伦理道德生活,发挥出强大的力量的根本,也是整个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更是时代新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德素质基础。

2 当前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成效与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学校课堂教学、社会上各单位举办的道德大讲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网上社会热点讨论,还是各种形式的公民道德观念教育或道德意识培育,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公民道德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纵使如此,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方面,尤其是青年人道德意识教育领域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新时代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成效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总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在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5]从根本上说,这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积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凝练和宣传普及,对各类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奖励表彰和宣传报道,对“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以及各单位举办的道德大讲堂、网络热点讨论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等等,无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进一步地促进公民道德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纳税人,是国家的公民,而且也越来越具有自觉的公民道德意识和公民道德观念,更加自觉地认识和遵循社会公民道德秩序和文明秩序。例如,在公共场合不自觉排队、高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正逐渐减少。公民道德意识的觉醒与提升,为我国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奠定了必要基础。

2.2 新时代公民道德意识培育存在多个问题

公民道德意识培育是公民形成自觉而健康的道德意识的必要途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涉及一个人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所经历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单就青少年来说,由父母主导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由教师主导的学校伦理道德教育,由舆论主导的社会伦理道德教育,以及由反思主导的自我伦理道德教育,对他们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客观而言,目前这些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2.2.1 家庭对青年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忽视与弱化

任何一个人都经历着从家庭走进学校和社会的过程,由父母主导的家庭道德教育对青年,特别是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的言行举止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道德意识水平直接决定着青少年的道德境界,如果父母没有自觉的公民道德意识,不能从社会文明的高度遵循和维护社会公共道德秩序,很难让青少年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自觉地学习和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礼仪。现实中,在道德意识培育方面,很多家庭更多地引导青少年学会尊重和亲近父母、兄弟、姐妹或亲人、邻里,而对社会上的陌生人则教导他们提高防范意识,教导他们更关心自己、亲人、熟人的利益,而对陌生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重视不够。甚至教导他们为了实现私人或家庭、家族利益不惜牺牲或损害陌生人的或社会的利益。因此,家庭对青年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这种忽视和弱化,使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在道德意识形成的起点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2.2 学校对青年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忽视与不足

学校既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学习系统的社会伦理道德知识、培育健全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独立的道德人格的重要地方。走出家庭进入学校,青少年所生活和身处的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原来在父母、兄弟姐妹或亲人的呵护之下的他们,现在却面对许多陌生的同学、老师。他们不仅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做人,既要学习和掌握系统的伦理道德知识,培育自己比较健全的伦理道德意识,还要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人格。因此,学校教育实际上肩负着多重任务,既要做好智育,又要做好德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当前,各学校在应试教育下重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轻道德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忽视了学生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片面强调学生的刻苦、勤奋、自立、励志,而不注重培养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课程设置上,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视为多余的、占时间的副科,为了强化知识教育,尽可能挤占道德教育课程时间,造成学生无法有效地形成道德意识。在教学内容上,不同层次的学校没有根据学生成长年龄阶段形成系统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安排,造成青少年无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公民道德意识水平。在教学方法上,将道德教育知识化,重课堂灌输式讲授,轻视言传身教,忽视道德实践养成,对发生在社会上、学校里乃至身边同学们之间的道德问题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引导,甚至不自觉地将社会上不良的、错误的道德观念引入课堂。此外,道德教育手段和途径单一,教育资源短缺。归根结底,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青年们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

2.2.3 社会舆论对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问题与偏差

社会是任何人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舞台,踏入社会,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是每个青年必须完成的成长历程。任何社会都是人们在物质生产、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上的各种伦理道德原则、观念和规范,都是自然形成的,它们凝聚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共识,任何人在社会上生活、与其他人交往,都要自觉地遵循它们。然而,任何社会的伦理道德原则、观念和规范实际上是多元、多样的,彼此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在社会转型过渡期尤其如此,因而对同一种道德现象或同一个道德问题的社会认知和舆论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当前,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国,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形成了激烈的冲击和较量,整个社会道德舆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消费主义正通过影视、网络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挑战。青年人在张扬个性、自我的同时,忽视了作为公民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担当意识。总之,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的道德观念模糊、公德意识缺失。

2.2.4 青年对自我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忽视与缺陷

一个人能否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关键还在于自身。任何意义上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都是外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都无法代替青年人自身的道德意识培育。只有当青年人能够对自己的伦理道德活动和行为进行自觉的反思、反省,从而自觉地认识自己的公民身份,塑造自己的公民道德人格时,他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当前我国整个社会处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深深影响着青年人的生活和学习,无论是身边的还是社会上的各种伦理道德现象和问题会通过网络、手机迅速地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和热点。对于正在或已经踏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究竟有多大的自制力抵制和克服各种社会信息的控制,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德立场和原则,做出什么样的道德评判,最终只能取决于他们自己。然而,现实中,不少青年沉湎于各种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之中,深受其害却不自觉,缺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混乱,行为怪异,从没有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过必要的反思、反省。特别是,一些青年虽然认识到自己的公民身份,但更加强调自己作为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而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和担当。因此,青年自我公民道德意识的培育不仅为自身所忽视,而且往往存在着缺陷。

3 时代新人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基本路径

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国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其中,高度自觉的公民道德意识是时代新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当从以下四个路径培育时代新人的公德意识培育。

3.1 强化父母道德表率,确立青少年公民道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也是最好的老师。首先,父母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和氛围,要让子女通过健康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树立良好道德的重要性。其次,父母需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不仅在行为上带给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影响,而且在言传上为子女的道德意识培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特别是,要善于培养青少年的伦理道德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再次,父母要善于引导青少年学会敬重他人,培养他们对人格的尊重和敬畏意识。为此,在培养青少年公民道德意识的过程中,要做好表率,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训斥,使他们意识到尊重人格是与社会上其他人开展良好交往的前提。最后,要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自省意识,为他们确立成长的方向,不仅需要用正确的行动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且也需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反省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总之,只有不断强化父母道德表率作用,才能为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奠定必要的前提。

3.2 完善学校道德教育,健全青少年公民道德意识

青少年绝大多数成长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他们一旦走出校园就成为社会公民,学校道德教育是否完善、系统、科学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是否能够形成健康的公民道德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把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养成教育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帮助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加强道德文明修养,将和谐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深入到青少年生活学习中。其次,要把道德教育理论融入到青少年的道德实践中,通过实践学习,加强培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育意识。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德行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7]最后,教师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培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青年人进行道德教化,而且要在道德引导的过程中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加强公民道德培育的目标。

3.3 引领社会道德舆论,规范青年公民道德意识

合理规范青年公民道德意识,离不开社会道德舆论的正确引导。踏入社会,青少年变成了青年,没有了直接的道德教育者,即教师,社会舆论在青年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优化、净化社会道德舆论环境。要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地优化、净化社会道德舆论环境,旗帜鲜明地杜绝和排除丑恶不良现象的发生,尤其要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年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使青年公民道德意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得到正确规范和引导。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道德舆论监督力量,借助大众媒体宣传正确舆论,用更多积极正面的力量感染和影响青年人,对已经发生的丑恶现象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和揭露,为青年的道德意识培育指明方向。最后,在社会道德舆论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制度,做到按要求办事以及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做出正确道德舆论引导的人,给予合理的奖励。总之,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需要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舆论方向,从而规范青年公民道德意识。

3.4 强化个人道德反思,提升青年公民道德意识

提升青年公民道德意识,关键在于青年能否自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积极主动进行个人道德反思。首先,培养青年的道德责任意识,让青年人自觉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并且也要增强青年的权利意识,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在参与中加深对道德意识的感悟,产生积极的道德影响。其次,树立青年自身的主体意识,认清自身存在的价值,明确自身责任,形成独立思想,并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他们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最后,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不仅需要学习和吸收优秀道德文化,而且需要接受良好道德文化的熏陶。因此,强化个人道德教育是每个人走出家庭、学校和踏入社会后需要不断推进的教育活动,青年人不仅要具有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而且需要坚定的毅力,特别是要敢于担当、敢于自我批判,最终在永无止境的个人道德反思和教育中提升青年公民道德意识。

4 结语

时代新人,尤其是青年人,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因此提升青年人的公民道德意识无论是对青年人自身的成长还是对国家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地加强时代新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才能不断地提升时代新人公民道德意识,为此,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公民道德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青年人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解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最终提升青年人的思想觉悟意识和道德情操,使之成长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青春力量的人。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伦理道德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