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20-09-25刘浩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新能源岗位

刘浩丰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一、京津冀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产业状态

通过调研,深入行业企业,了解市场现状,分析人员需求,明确相关新能源汽车岗位特点。调研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成熟,人才缺口很大,急需高技能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并且薪资水平较高,就业吸引力较大。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与产业对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产业对接情况

(二)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区域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护保养、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同步增加。按照汽车工业领域相关统计可知,汽车保有数量与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工作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大概为30∶1。通过查询相关数据,截止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有望超过50万辆,依据以上比例关系可计算出直接从事相关技术服务的人数将超过1.6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新能源汽车一线生产制造人员,人才需求很大。

2.就业职业岗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基层单位,在生产第一线负责新能源汽车装调、检测、维护、修理、销售等工作。毕业生具体的职业为:新能源汽车装调、新能源车辆保养、新能源汽车维修、销售等,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岗位表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技能等级分析

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开发设计借鉴国内外汽车专业领域普遍区分方法并参照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分为五大模块职业技能等级框架,分别为: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模块、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技术模块、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模块、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技术模块和多种能源高新系统技术模块。每个模块依据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的不同,设置初级、中级和高级证书,院校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五个模块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外,系部专业建设委员会要根据岗位职业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根据生产过程设计实操教学过程,依据以上原则设计实施方案和考核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证融合的途径

(一)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课程,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并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技能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培养满足岗位职能需求为目标,以具体工作活动设置任务组织课程,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

1.装配制造岗位模块

学习《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结构与高压安全》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评价》等课程,了解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基本常识、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结构,并能对整车的性能进行检测评价,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岗位必须的知识和能力。

2.维护保养岗位模块

学习《新能源汽车安全与防护》《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新能源汽车电路系统初级维护》和《新能源汽车维护实训》等课程,了解汽车保养与维护技术状况,学会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技术,使学生可以从事新能源汽车维护工作。

3.检测维修岗位模块

学习《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和《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课程,能够对新能汽车的发动机、底盘、电池和电机进行拆装检测,能够对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原理分析,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典型系统故障的修复,掌握汽车故障诊断连接插座的位置与诊断仪的使用方法,熟悉车辆技术管理的流程,使学生具备故障修复能力,适应检测维修岗位。

(二)证书内容与课程融合,重构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考试大纲吻合,在课程安排和考核标准中加入了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相关证书的考核内容及标准,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实操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完善课证融合。

在“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的具体方法是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嵌入到具体核心课程项目和任务之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要求。

(三)创建职场课堂,实现双元共育

实施在线学用相长的职场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的“双元共育”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教与学”关系,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和“情景导入、知识铺垫、计划决策、任务实施、职场互动、多元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将与企业教师互动贯穿课中教学,双元共育,有效创建学用相长的“职场课堂”。

教学环节分别在多媒体教室、电动汽车实训区和实际企业车间中进行。因目标而设的教学环境,保证高质量教学,使用交互式教学系统进行仿真实训教学,强化维修诊断流程,培养学生故障诊断流程的制定能力,利用手机在线连接职场技师,理实一体“双师”答疑解惑,有效实现“双元共育、学用相长”的培养模式。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1.学生的评价由学校、行业企业、工作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完成。学生课程理论成绩的考核由学校独立完成;职业技能等级实操考核由学校和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合作实施,考核颁证;工作单位依据岗位考核标准,对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和后续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形成反馈评价。

2.课程采用过程性+终结性考核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和终结性考核(理论+实操考核)各占50%。项目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平时完成项目情况,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按照不同项目所占比例进行赋分;终结性考核建议采用理论+实际操作的考核方式。

3.针对学生素养、知识、技能进行评价。课程知识、技能、素养考核并重,将素养目标融入到理论和实操考核中,日常授课中注意良好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优秀品质。

4.学生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自主选择考取职业能力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考核知识技能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考核中,课程的理论考核成绩可作为职业技能考核理论成绩,课程结课后可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实操考核,均通过的学生可申请相应的证书。

(五)坚持引进与培养原则,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操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中的技术骨干来校教学,保证1+X 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专任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业务能力强,有两年以上企业经历,一定的企业技术服务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培训能力,并且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参与项目课程的开发工作。

兼职教师主要从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中聘任,原则上应具有5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善于与学生交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以企业专家的身份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发建设,并编写相关文件。

(六)坚持校企共建,提升实训基地水平

1.校内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内依托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具有“电动汽车驱动技术实训室”“电动汽车底盘实训区”“动力电池实训室”“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实训室”“电动汽车整车实训区”,依照1+X 证书要求配备设备,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操实训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售后等实训活动,使学生有条件进行岗位体验,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3.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能够提供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服务等相关实习岗位。

四、总结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新能源汽车作为朝阳产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培养目标与就业途径的衔接统一。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新能源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