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语境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1-17杨超颖

知识文库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师资队伍应用型

杨超颖

1新时代语境下翻译实践领域发生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和高速发展,翻译技术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人工翻译逐步向机器辅助人、人辅助机器和人机互动方向发展。这些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使得翻译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样,操作模式更加丰富,翻译的种类和概念外延程度也愈加复杂。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翻译实践领域边界更加模糊,传统口译活动中以听觉为主要信息接收方式的翻译交传被称为听译,以视觉为主要信息接收方式的翻译同传被称为视译,随着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了远程口译、视频口译等新形式,但总体而言翻译实践领域的类型分界还是十分清晰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出现,翻译实践领域的界限逐步模糊,比如同声传译设备的出现让传统的会议同传变为具有交传属性的移动同传形式;游客在参观和乘坐交通工具时也可以实时获得翻译信息;智能翻译笔使得同传和交传得以混合等。这些翻译新技术和设备带动了新时代语境下翻译实践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同时也使得翻译市场人才的需求由传统技巧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变。广大高校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进行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过程中引入新思路和加入新课程。

2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顺应市场需要和服务地区经济,以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应用人才为目标。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应用型定位不够清晰

应用型翻译专业的学科建设应和传统的外语学科有所区别,对学生的定位应该是在掌握基本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有更加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跨专业知识水平。目前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定位不够清晰,思维方式仍是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特别是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资金、设备和师资规模有限,在进行翻译专业学科建设之处,都容易出现定位不明确、思维方式固化等问题。

(2)师资队伍建设重理论轻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组建一支具有职业技术能力的师资队伍,从业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品格,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师资队伍以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为主,具有企业经历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再加上国家教师职称聘任制度的评价标准仍以学术水平为主,导致师资队伍建设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现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是目前翻译专业学科建设的一个难点问题,有的院校是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标准,但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授课水平和综合能力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也不利于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3)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校企合作,目前院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一个主要源动力。但在部分院校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的目标有所偏差,学校在合作中的目的是利用企业的场地和设备,而企业是为了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廉价的学生实习劳动力,这种合作办学建立实习基地的模式已经较为普遍。这种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仅仅局限于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对具有更大教育成效和人才培养效益的专业建筑、课程改革、教材教法改革和新技术研发等环节都鲜有涉猎,这也是目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3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策略

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充分把握市场人才需求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应用型翻译学科建设要突出社会发展对象专业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坚持校企合作办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重视新技术、新教法和新理念的研究和实践。

(1)提升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首先就是要调整课程结构,课程的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把能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认为素养和职业技能素养的创新型课程加入进来,提高实践课的学时比重,真正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传统的翻译专业课程特点是技巧训练多,实践环节少,新技术的使用也少。新时代语境下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跨文化交流的特征,要包含翻译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工具,核心课要体现口译、笔译的基本技能,翻译工具的使用,翻译行规和基本流程的实践等,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基本条件,教师队伍要有高学术水平的复合型高职称教师,也要有良好的企业经历背景并掌握企事业单位翻译领域新技术的管理人员和高级讲师。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师资水平层次和年龄结构,按照以老带新和优势互补的思路来配备教研室。改革教师的评价标准,打破唯论文、唯课题的职称评价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长期发展铺平道路。学校也要积极开展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如组织教师访学,聘请高水平教师来校授课,进行学术交流等,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要优化专业建设和企业自身资源、人才需求的契合度,选择能够从实质上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合作对象。企业的选择要以翻译市场的布局为基础,选择产品、服务水平较高,与本专业课程体系契合度较高的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选择的企业要有能够接纳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地、设备和器材,要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来完成翻译专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能力,要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教师再教育培训提供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和服务。校企产学研合作也要在原有毕业实习和教师培训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兼职教授、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来丰富校企合作平台的覆盖面,为实现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产学研师资队伍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