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虚实”可有效促进任职教育的“教与学”互长
2020-01-17邵红丁国臣唐金元
邵红 丁国臣 唐金元
任职教育是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任职教育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性导致对教员和学员的高要求,同时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遇到了瓶颈,“理虚实”三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互长。
1 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任职教育作为职业化专业系统教育,是对干部或士官进行系统知识或技能的逐级培训,着眼满足现有阶段或将来一定时期的任职需求,是建立在高等学历教育、初级任职教育或相应专业任职培训基础上,突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生成,具有典型的岗位指向性强特点。为满足新的岗位平台需求,任职学员需要学习新理论、发现新问题、想出新办法、解决新困难,不断提升任职能力。
任职教育教学对象多样化。任职教育的对象是各基层的干部学员和士官学员。干部学员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来自不同的基层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士官学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低于干部学员,来自技术保障、后勤管理等多种岗位,但也是部队基层的骨干力量,。军队不同时期建设要求的不断变化,导致培养目标的动态变化,进而使任职教育对教员和学员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任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迫切需要合适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互长和任职教育长期有效的运转。
2 传统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实践课是学员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传统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课的作用,一直把理论课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实践课只是理论课的补充。例如电子技术基础类课程实验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员根据实验内容步骤进行讲解、布置实验任务和说明注意事项;学员根据教员的指导,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验,常常因为理解不足完不成实验要求。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实践过程的统一性和实验内容的验证性,尽管也能培养学员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缺乏灵活性,对教员掌控整个实践过程的理解存在偏颇。
3 “理虚实”三融合的关系特点
任职教育学员尤其士官学员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理论授课融入了大量的PPT、图片、音频等教学手段,但绝大部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仍存在畏难情绪,没有真正理解元器件的结构和原理特点,以至于实践操作时照本宣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因为时间或器件的因素影响实验效率。在前几年实施的 “理实一体化”中由于学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限制,实践和理论不能进行有效衔接和融合,影响课程进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学效果甚至不如实践课和理论课分开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目前市场存在Multism等大量的教学仿真软件,可根据课程难度,在学员预习或教员完成理论授课后,让学员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操作。
任职教育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需要贴近岗位、贴近实战。实操课可以锻炼学员的基本实操技能,如对实装电路故障诊断和焊接维修等能力。虚拟实验有诸多优点,也不能替代实物的实操实验,但可作为实践和理论的桥梁提高教学质量。“理虚实三融合”教学模式,是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以学员为主体,虚拟实验作为桥梁,将理论和实操有效地“衔接融合”,真正实现“教”与“学”互長,从根本上提高士官人才的培养质量。
4 “教与学”互长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教员的合理规划和引导,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倡导都要靠教员来扎实落实。传统教学中教员是知识的讲授者,“理虚实三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员把主角、主体位置让给学员, 自己成为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所以“理虚实三融合”的实施对教员的理论水平、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等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员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能够时刻把握学员行为和思想上的动向。
“理虚实三融合”的实施,强调把学员培养成“会主动、会自学、会思考、会自我管理”的“四会”学员。“理虚实三融合”的教学过程是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能力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运用、深化和融会贯通的过程。“理虚实三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员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会举一反三,解决新的问题,进而能使学员接受瞬息万变的军事任务。
自古“教与学”是此消彼消,此长彼长的过程,能力素质强的教员,才能培养出的能力素质高的学员;有良好基础和较高素质的学员,才能拉动教员进入更高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ont-size:9.0pt;font-family:黑体;mso-hansi-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宋体;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 mso-bidi-language:AR-SA'>(下转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