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改善内敛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
2020-01-17丁香郭晓蓓
丁香 郭晓蓓
对于处在社会化早期的儿童群体而言,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因为儿童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内敛儿童的人格倾向于向内收缩,具有“内向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关爱和帮助,有可能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小组工作法主要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有目的的设置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帮助组员改善思想,促进成长;因此很适合应用于服务内敛儿童和同质性群体。
谈及内敛,其常常被很多人与内向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名词。内敛是指个人有意识的对自身的言行进行收缩与限制,以缩小自身意识的外显可视面;而内向是指个体天生不爱说话,不善于和他人交流。因此,性格内敛不一定就是内向,而是会隐藏内心真正的意图和想法。
对于处在社会化早期的儿童群体而言,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因为儿童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内敛儿童的人格倾向于向内收缩,具有“内向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关爱和帮助,有可能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不足。
作为专门研究“助人”的学科,专业的社会工作可以在内敛儿童调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有目的的设置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帮助组员改善思想,促进成长;因此很适合应用于服务内敛儿童和同质性群体。专业人士可以通过组建内敛儿童人际交往小组,运用竞赛激励、积极倾听、支持鼓励和澄清总结等技巧,引导内敛儿童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积极表达内心感受,在小组互动中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1 内敛儿童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成因
内敛儿童一般内心较为封闭,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排斥与人相处交流,对环境的不安全感较高,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其内心深处虽然渴望认识新朋友,但缺乏途径和方式,加上自身不善于表达,语言沟通能力有所欠缺,导致缺乏自信。这类儿童往往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经验,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善于去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因此和玩伴间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文化层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含蓄、委婉,亦因此造就了很多国人不善于表达内心感受的性格,古代女子尤其如是,甚至被要求笑不露齿,出嫁前更不能在陌生异性面前展露真容。而像这样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1.2 家庭教育层面
一些家庭由于父母不缺乏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较为严重的代沟和沟通障碍。比如,在孩子想要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和意见时,有的父母不会去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是一味的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从而会导致孩子不愿对父母说心里话,有了心事也只是藏在心里,自己默默承受,时间久了,内敛等心理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了。
1.3 社会环境层面
我国社会历来崇尚人情和面子,人们往往都不愿意将自己糟糕或者不好的状态展现给别人,大多都会在人前都尽可能展示自身的完美,在听到别人夸赞时内心总会有一些得意与满足;而一旦听到批评则多以狡辩、逃避的态度去对待,有时心中还会伴随着些许不悦的情绪;从而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不利于与人及时沟通。
2 研究内敛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意义
2.1 从个人角度看
由于内敛儿童的心理问题症状不够突出和鲜明,导致这部分群体容易被大众忽略,然而如果其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那么很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继发性心理问题,甚至会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
在人际交往方面,内敛的人是不占优势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更喜欢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这样的性格相当于给自己加了一层保护伞,但是也会给身边的人带去一种清高和孤僻的感觉,很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2 从社会角度看
社会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大集体,其间各种各样性格的人交杂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层次。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上都会经历一个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就不得不与人打交道。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反之,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劣势的人,在社会中往往就表现得比较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诚然,这些人中有些是自主独立性很强的人,而有些则是被社会“大交际圈”淘汰的人,如果是后者,就会因此影响心情,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2.3 从价值角度看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和谐”这一主题,而要实现这一要求,需要我们每个公民都能切实做到善于倾听、沟通,并且在人际交往时多运用同理心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使得邻里、同事等关系实现和睦融洽,人与人之间能够以诚相待。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整个国家势必将变得更加文明、和谐乃至富强。
综上,关心和帮助内敛儿童群体,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与美好,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变得阳光、快乐、健康,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并感受人际交往成功后的喜悦,不仅有助于为其自身的成长之路扫除障碍,而且有助于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增添力量!正是因为帮助内敛儿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相关专业人士如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去探索一些科学的方法,像是主要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小组工作方式、方法就可以进行参考和采纳。这种方法通过社会工作者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组员改善认知和行为,促进其成长,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 运用小组工作法改善内敛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措施
在小组工作开展之初,小组成员刚进入一个新情境,常常抱有不满、紧张和畏缩等的情绪;这时工作者需要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例如认识游戏、互致问候、共同绘画等游戏来缓解组员的不良情绪。此外,工作员还要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帮助组员形成小组规范,并澄清期待与目标,明确和认清每个组员的需求,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沟通,彼此建立相互关系,提升信任度和熟悉感。
在小组工作开展中期,小组成员会呈现出关系亲密、认同小组、权力竞争与控制以及冲突等特征;工作员此刻需要用包容、冷静与理性的态度去对待,通过一些调节性游戏,如踩蘑菇、扶倒练习、两军夺擂、蒙眼捉气球等,使用引导、支持和鼓励表达差异性等技巧帮助小组成员增进对自我的理解,学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方法。在此过程中,工作员还需要协助小组成员更好的认识自己,鼓励组员之间相互尊重与关怀、相互帮忙、彼此真诚对待,以维持小組的良好互动;进一步促使小组成员勇于表达内心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自主进行简单的交际,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小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工作结束时期,小组成员通常会产生离别情绪、情绪转移、两极行为(焦虑、逃避、拒绝、愤怒等行为)等特征,然而小组的结束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既是一种分离,也是一种痊愈、成长与任务的完成。在此时,工作者可以在最终离别前首先进行简单铺垫,使小组成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其次举行一些活动,如经验或感受交流大会、解开千千结等游戏来适当的缓解小组成员的离别情绪。工作人员要明确此时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小组工作的成果,对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学习到的技巧和经验进行梳理和强化,并且鼓励小组成员提升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能够独立的带着收获和成果的离开小组,在今后生活中积极、自主的处理各种人际交往问题。
4 小结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与否对于内敛儿童的发展影响巨大,尤其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组工作这一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能够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助力内敛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