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唐赵郡东祖房赞皇李氏支系略述

2020-01-17涂艳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李氏刺史墓志

涂艳青

(仙桃市档案馆,湖北 仙桃 433000)

一、赞皇李氏的由来

“赞皇李氏”一词,在学界还较为陌生,只有李文才先生曾在介绍李德裕家族时用过这一词。赞皇李氏起于隋唐,据《赞皇县志》介绍,赞皇在西周时期属房子县,隋朝开皇十六年从原房子县中脱离改置赞皇县,位于河北省内。[1](P11)《隋书》卷30《地理志中》“赞皇”条也提到赞皇县由开皇十六年置。[2](P1204)至于“赞皇”与赵郡李氏的关系,以及“赞皇李氏”得名的由来,李文才先生说:“按中国传统,祖宅、祖产、坟茔是有连带关系的,只要某地有某个家族的祖产等物,就用此地望称呼其家族。”南北朝年间由于战乱不少,赵郡李氏成员携家人祖产迁徙定居于此,以地望命名家族亦无不可,况且隋唐以来素有以地方郡望标榜身份的社会习气,赞皇李氏由此得名,成为居住在赞皇的赵郡李氏支系的身份象征。

关于赞皇李氏的传承,《唐代墓志汇编》所收《唐故试秘书郎兼何中府宝鼎县令赵郡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对赞皇李氏的先世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公讳方乂,字安道,赵郡赞皇人也。……其先出自帝颛顼之裔,历虞夏,世为理官,因以命氏。……自周广门先生五世至魏文侯师,文侯师四世至赵相武安君,武安君三世至淮阴侯师,淮阴侯师十三世至有道大夫,有道大夫八世至平棘君宣王……后魏君臣闲称之为清德重臣。……宣王生濮阳侯,濮阳侯生文静公……文静公生豫州刺史讳希礼……豫州生北齐黄门侍郎、隋上仪同三司讳孝贞,黄门生赠散骑常侍讳来王,常侍生仓部郎中讳思谅,郎中生许王府参军讳敬中,参军生都水使者讳暕,都水生仓部员外郎讳昂,即公之大父也。……员外生刑部郎中讳胃,公之烈考也。[3](P2003)

这篇墓志的撰写者李虞仲,为李氏家族成员——李暕曾孙,据此可判断其记载内容是真实可信的。另据史料推断,魏文侯师应为魏文侯门下宾客李悝,又叫作“李克”,曾任魏文侯相,实行变法使魏富强;赵相武安君,即指李牧;汉淮阴侯师应为李左车;有道大夫为李恢;平棘君宣王则指李顺。从这篇墓志可推断,赞皇李氏自先世以来地位显赫,出过不少名臣良相,门第经久不衰,可见赞皇李氏底蕴之深厚。

二、东祖房中赞皇李氏各支概况

赵郡李氏房支交错复杂,追溯最早的分支要到魏晋时期,据《北史》《新唐书》等资料介绍,魏晋之时李楷徙居平棘,随后赵郡李氏分化成东祖、西祖和南祖三大支系,并不断衍生发展,东祖房始终是发展最为繁盛的支系。据《新唐书·世系表》统计,隋唐时期东祖房是仕宦最多的房支。以下以东祖为单位,根据墓志和传记资料分析隋唐赞皇李氏的发展。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了解,东祖主要为东晋李楷之子叡及其后世子孙,叡之曾孙有勰、系、曾,这是东祖房主要支系。[4](P2518)

(一)东祖勰支

1.李均支

据《北史》记载,勰有两子,李灵、李均。李均一支,在隋唐有记载的有全寿、山寿一支。据《大唐故唐州慈丘县令李(释)君墓志铭并序》记载:

公讳释,字元楷,赵郡赞皇人,魏本郡太守,兰台大监李凤升之曾孙也。祖讳道宗,魏驸马都尉、冠军将军、平阳郡太守;考讳全寿,隋侍御史;……以武德之岁,孝廉被举,射策甲科,擢富平县尉,转随州司户,和、庆二州录事参军,迁唐州慈丘县令……卒于住所,春秋五十三……葬于房子县北卅里。[5](P189)

李元楷(释)之父全寿任隋侍御史,官职显赫,相较于父亲全寿,元楷仕宦并不显达,仅担任过地方司户、县令等职。另外文中提到元楷葬于房子县,一般古人讲究葬于乡居故里,“生于斯而葬于斯”,元楷为赞皇人却葬于房子县,据史料推断应为元楷父兄本居于房子,而元楷自己迁至赞皇。《故果州长史李(仁瞻)公碑铭并序》[6](P47)同样有佐证,仁瞻为赵郡房子人,道宗次子山寿之子,是元楷之堂兄,家族世代居于房子,可推断元楷父族应也随家族居于房子,到元楷却居赞皇可能为迁居至此,本为房子县人,故而死后葬回房子境内。

2.李灵支

勰之子灵,北魏太武帝时期入朝,[7](P623)此后这一支仕宦显赫。《世系表》记载李灵有子恢,恢有子悦祖、显甫、华。悦祖袭李恢爵位,世居平棘,子李瑾在北魏位居高位,至隋唐逐渐衰微,见于隋唐史传的仅有五人,且官位不显,隋唐之后几无所闻。

显甫见于史传的仅为开李鱼川并为其宗主之事迹,北魏时“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之”。关于李显甫开李鱼川的时间、地点,卢开万先生曾做过专门研究,认为李显甫开李鱼川的时间在北魏太和十八年以前,地点在唐宋时期赞皇县赞皇山一带。[8](P13)由此可证明显甫迁居李鱼川后,其后裔为赞皇李氏一支。至于隋唐时期显甫一支的发展,史料记录较少。

关于东祖勰支赞皇世系,以图文归纳如下:

图1

(二)东祖顺支

据史料记载李顺一支在北朝几经浮沉,其孙李宪官拜赵郡太守、濮阳伯,地位显赫一时,到隋唐其支系中依然有不少仕宦显达之人。李宪有四子,希宗、希仁、希礼、骞,皆为赞皇李氏支系。[1](P447)据《赞皇县志》介绍李宪四个儿子的墓均在赞皇境内。

1.希宗支

希宗后裔在隋唐之时有李守虚一支,据《汇编》墓志介绍李守虚有子李津,女李琰。[3](P1631)关于李津的墓志中提到:“天宝末,丧亲之后,口口官情……远集吴地,游口口口因而卒焉。”[3](P1771)可见,李津好交游,不喜官场,墓志中提到他虽举明经却没有做官,好文学,是典型的士族子弟作风。关于李琰在介绍北朝佛教的相关文献中偶有提及,《汇编》中也介绍琰“虽非落发比丘”,[3](P1631)但笃行佛法,常年在家侍奉菩萨。

关于这一支在隋唐的发展记录较少,资料不奉,故这里仅作简要介绍。

2.希仁支

希仁一支在隋唐有记载有李元确一支,墓志《大唐故国子明经吏部常选赠赵州长史赵郡李(元确)府君墓志铭并序》载:

君讳元确,……赵郡平棘人也……曾祖希仁,北齐国子祭酒兼侍中,赠吏部尚书,谥曰文昭公;祖公源,隋离狐县令;父善愿,皇朝刑部郎中大理正。[3](P1224-1225)

其女李柔的墓志记:

夫人讳柔……赵郡赞皇人也……曾祖公源,隋银青光禄大夫卫州刺史;祖善愿,皇朝散大夫大理正;父元确,明经孝廉高第不仕。[3](P1114)

父女二人关于郡望记录各有不同,一为平棘,一为赞皇。元确曾祖希仁出自南北朝平棘李氏,后迁居赞皇,此段历史已在《赞皇县志》中有过记载。[1](P447)但赞皇形成郡望是在隋唐,名望及发展皆不如平棘成熟,为标榜出身尊贵,时下人好以代表郡望自称以显尊贵,若出于此种原因,元确随曾祖记为平棘李氏以彰显出身并无不可。另外其女李柔墓志中籍贯记为赞皇李氏,元确曾祖又葬于赞皇,也侧面反映元确出自赞皇。毛汉光先生曾在《从士族籍贯迁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中就有提到唐代士族郡望确立的标准一为归葬之地,一为新旧《唐书》所记之籍贯。[9](P267)因此在这里说元确一支皆出自赞皇并无实质性错误。

另外,墓志记录元确“登甲科于密府……迹入常调,名登吏曹……荣利之途,岂若独寻山水”。[3](P1224-1225)可以看出元确不喜官途,寄情山水,“敦奖名教,远离尘俗……仲长统之园林,自谐真境……精究六文”,[3](P1224-1225)是一个才情出众,好交友远游,远离尘俗之人,也反映了隋唐世家子弟的特性——远离世俗,寄情山水诗书之间。

3.李骞支

李骞一支在唐中后期较为活跃,其后裔李岗为唐宪宗宰相李绛的祖父。《唐故谯郡永城县令赵郡李(岗)府君墓志铭》载:

府君赵郡赞皇人也……五代祖讳希骞,有盛名于元魏,仕至黄门侍郎,沧、冀等四州刺史,侍中,聘梁使主,谥文宪公……祖讳晋客,皇仓部郎中、万年县令、司农少卿;显考讳贞简,皇河南府武临县令。[3](P2018)

李岗一族不仅自身仕宦显达,还与显宦联姻以巩固家族发展,《汇编》收录的《大唐邓州刺史封公故夫人赵国赞皇郡君李(常精进)氏墓志铭并序》记载常精进的父亲为晋客,是李岗的姑姑,死后被封为赞皇郡君可见生前地位之显。

《世系表》记载李岗有子元善,曾任襄州录事参军,元善有子绛、经,李经曾任秘书省秘书郎、金州刺史,有子璩,璩门荫入仕。[4](P1069)在《唐故太子司仪郎李(璩)府君墓志铭》中介绍到李璩曾任京兆府参军、河南尉万年丞,最终官至太子司仪,一生仕途平顺显达,卒于长安永崇里私宅。《世系表》载李璩有子奉规,曾任襄州邓城县尉,较于其父,仕宦不显。元善另一子李绛,进士出身,曾与西祖房李吉甫同为宪宗宰相,忠谏直言,为宪宗赏识,后因兴元军乱被杀。《李司空论暕集》中提到:“李绛,赞皇人。贞元八年进士,中宏词,补渭南尉。六年,进中书侍郎平章事。太和初为出南西道节度使。四年,南蛮入寇,为乱兵所害。”《新唐书·温造传》也记载:“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乃授检校右散骑常尉、山南西道节度使……取百级祭绛……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3](P2018)叔元属于宦官势力,也可以看出李绛之死与宦官势力的强盛有关。

《世系表》记载李绛有璆、顼、璋三子。璆为河南府司录参军,生子隐;顼为卫州刺史,生子轩、毂、轸;璋为宣歙观察使。[4](P1471)绛死后,其子璆一直致力于为父报仇伸冤,但未能如愿。《唐故河南司录参军赵郡李(璆)府君墓志铭》记载:

变生祸家,司徒卒以忠鯁盗憎起难,冤强即世。君忍死茹毒……奉丧至京,率两弟叫阍请仇,邪根邃入,坚不可拔。诏为投斥罪人,使嘉喻君,君尤伏阙不去,久不报,退含辛鳌,未尝一息忘甘心。[3](P2018)

绛死后璆为父之冤极力奔走,誓要报仇的决心,但宦官势力之大,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仇人病死才放下执着。墓志中记载璆有子隐、陶,陶曾任右神武军录事参军。

4.希礼支

据《世系表》介绍希礼有子孝贞、孝基、孝俊、孝威、孝衡。

(1)孝贞支。孝贞历官北齐、北周、隋,一生仕宦显达,但关于孝贞的籍贯,在《隋书》传记中称其为赵郡柏仁人,可推断孝贞一支在隋时已迁居柏仁。但孝贞有后裔方乂,自称赵郡赞皇人,在前述墓志中提及“公讳方乂,字安道,赵郡赞皇人也”。[3](P2003)方乂是按照祖希礼的籍贯称谓自己也不无可能。《唐故试秘书郎兼何中府宝鼎县令赵郡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对孝贞一支的介绍较为详实:

公讳方乂,字安道,赵郡赞皇人也。……豫州刺史(希礼)生北齐黄门侍郎、隋上仪同三司讳孝贞,黄门生赠散骑常侍讳来王,常侍生仓部郎中讳思谅,郎中生许王府参军讳敬中,参军生都水使者讳暕,都水生仓部员外郎讳昂,即公之大父也。……员外生刑部郎中讳胃,公之烈考也。[3](P2003)

从墓志可知,孝贞一支世代为官,且仕途较为顺遂,可谓仕宦显达,但位居高位者不多。

(2)孝基支。孝基历官北齐、隋,这一支在隋至唐初较为活跃。孝基有子野王,野王子镇遒,镇遒有子峤,李峤是唐武后宰相,《新唐书》卷123《李峤传》记: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十五通《五经》,薛元超称之。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授监察御史。高宗……稍迁给事中……久乃召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主为之……俄知天宫侍郎事,进麟台少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鸾台侍郎。……俄检校文昌左丞,留守东都。长安三年,以本官复为平章事……张易之败,坐附会贬豫州刺史……数月,以吏部侍郎召,俄迁尚书。神龙二年,代韦安石为中书令。……三年,加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罢政事,下除怀州刺史,致仕。……及玄宗嗣位……贬滁州别驾,听随子虔州刺史畅之官。改庐州别驾,卒,年七十。[4](P125)

李峤在唐前期仕途顺达,高宗时授监察御史,后迁给事中,武后时为相,中宗时依附太平公主,到睿宗遭罢,玄宗继位后为清除太平公主一党而被贬为滁州别驾。

峤之子李畅,门荫入仕,《汇编续集》中《唐正议大夫使持节相州诸军事守相州刺史上柱国赞皇县开国子李(畅)公墓志铭并序》记录:

公讳畅,字宣美,赵郡赞皇人也。……公即後魏太尉高平宣王顺之八代孙也。曾祖野王,陈鲁郡功曹……祖镇乃皇朝襄城令,赠魏州刺史……父峤,特进、中书令、赵国公……解褐,拜左卫率府仓曹参军事。……俄迁太子率更寺丞。……迁洛阳丞……神龙之元朝初革……出为歙州司功参军事。居无何,入拜太仆丞,加朝散大夫……寻迁职方员外郎,俄转郎中……转太子中舍人。……检校太府少卿。王府是司,宝储攸积。……服阕,拜吉州刺史。复如虔州之政,转衢州刺史……转德州刺史,兼充高阳军使。……以公才兼文武,所以任总军州。……又除公为相州刹史。未列官,寝疾,以开元十八年……薨于东都宣风里第,春秋五十有二。朝廷震悼,士友伤嗟,所知则赴者倾都,所莅则闻而罢市……嗣子右威卫司戈惟知……[5](P519)

李畅一生仕宦显达,且为官正直深受皇帝重用,神龙之前一直任职中央,神龙年间及之后,一直外派各地,政绩卓著,在百姓中也是地位超然,闻其死讯“朝廷震悼,士友伤嗟,所知则赴者倾都,所莅则闻而罢市”,可见李畅在朝廷和百姓心中的地位。另在《世系表》中对李峤一支也作了补充,子李畅生惟知,官拜大理寺直,另一子琰为合肥令。

(3)孝俊支。宪另一子孝俊,《北史》记其为北齐太子洗马。孝俊一支在隋唐记录不多,仅有李端见于史料。《饶州刺史赵郡李(端)府君墓志铭》记载:

卫州刺史嘉祚曾孙,荣州刺史璿孙,赠尚书郎铦子,讳端,字公表,官由台省兴元少尹少府监,出泉、饶二州刺史。参佐不书,略也。贞元八年秋七月,终于郡署,年六十一。明年八月庚申,窆于凤山之东原。[10](P1002)

墓志中提到“(李端)能通其意以为教本,……饶之人始有讲睦之声……昔桐乡啬夫,犹葬桐乡,桐乡之人皆祠之。”可以看出李端任饶州刺史之时民望极高,深受爱戴,死后百姓“皆祠之”。另外,墓志介绍孝俊一支在隋唐有卫州刺史李嘉祚、荣州刺史李璿、赠尚书郎李铦,以及饶州刺史李端,可见其仕宦之显,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支任职地方者多。

(4)孝威支。孝俊弟孝威,《北史》记“涉学有器干,兄弟之中,最为敦笃。位太尉外兵参军,修起居注。仕隋,礼部侍郎、大理少卿。”[7](P1021)孝威子太冲,《全唐诗》称其“赞皇李太冲”。《全唐书·李华传》记载太冲名冠宗族间,乡人语曰:“太冲无兄。”太宗时,擢祠部郎中。关于乡人所语的“太冲无兄”,在《旧唐书·李知本传》中提到知本父孝端,元氏县人,隋嘉丞,孝端与族弟太冲俱有世阀,而太冲官宦最高,孝端较劣,故乡族为之语“太冲无兄,孝端无弟”,可见在隋唐之时官职高低决定房支地望高低。

太冲之子为嗣业,同州司户参军,嗣业有子虚己、恕己,虚己为安邑令,恕己为典设郎。《唐故蒲州安邑县令李(虚己)府君墓志》介绍虚己:

府君讳虚己,字并同,赵郡赞皇人也。……至濮阳文侯希礼,生遂州总管孝威,衣冠推邺下之盛,姻族擅山东之美。遂州生我祠部郎中太冲,祠部生同州司户参军嗣业……起家以明经高第,应陈州司兵、濮州司户参军、於潜安邑二县令……尝闻君子之教其子也,授之礼,使知忠孝友爱之节;授之诗,使知久安风口之道。府君中子华,承拜文,前邢州南和尉。……华之兄曰万、曰歆;华之弟曰韵、曰苕。

《世系表》中记载李华为恕己子,李苕为虚己子,与虚己的墓志铭有出入,应是后人记载这一支时出现错误,华与苕皆为虚己子。墓志中可以看出虚己注重文化教育,讲究忠孝友爱,也正是因虚己的家风教育,才有其子李华的文学成就,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李华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时因任伪职,平乱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自觉未能保节后避居江南,朝廷屡次征召而不仕。《全唐文》载:

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中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禄山陷京师,伪署为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不拜。……大历初卒。[11](P2001)

李华之弟李苕,其墓志记载曾任殿中侍御史,《唐故殿中侍御史赵郡李(苕)公墓铭并序》)载:

公名苕,字季茂,赵郡赞皇人也。官婚人物,为山东首族五百年矣。……随尚书左丞孝威,其高祖也。皇尚书祠部郎中太冲,其曾祖也。同州司户参军嗣业,其大父也。公即安邑府君虚己之幼子,尚书吏部郎华之季弟。华以儒显焯於天下,公以德闻溢于民听。……夫魁雅粹温,天之姿也;风教礼乐,家之范也;言语政事,儒之训也,故宗族称其孝,宾友称其仁,官师称其理。……乃十有二月景申,甫窆于龙门之北原,礼也。[12](P69)

墓志大幅度赞扬了李苕的风教礼法,也说明了李苕在宗族之间的地位和影响力。另外,从虚己、李华、李苕等人的礼乐教化的关注来看,孝威一支是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李氏一族对家学门风的重视。

(5)孝衡支。孝衡曾孙延祐的墓志对这一支的发展有简要介绍,《大唐故朝议郎行益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事李(延祐)君墓志》:

君讳延祐,字同心,赵国赞皇人也……祖素王,隋左亲侍……父仁纬,徐州司户、苏州同功、相州临漳、沧州东光二县令。[3](P1067)

从墓志中可看出延祐祖孙三代官职都不高,但延祐的妻室却家世显赫。据《汇编》收录的《大唐亳州录事参军博陵崔公赵郡李夫人墓志铭》记载,延祐妻子祖父为义玄,为隋唐地位显赫之人,延祐与崔氏有着世代联姻的关系,延祐的兄弟延纪,娶博陵崔氏女为妻。[3](P1170)延祐之子李韬虽也仕宦不显,但同样娶了崔氏之女,在《汇编》中的《故益府士曹李府君夫人清河崔氏墓志铭并序》中有记。

延祐一支虽仕宦不显,但因其赵郡李氏的士族地位,依然能与同为山东士族的崔氏家族联姻,可见隋唐之际士族间依然重视门第婚姻,即使家族地位有所衰退,仍倾向士族内通婚。

从李顺支的支系发展可以看出,这一支是东祖赞皇发展中最为繁盛的一支。李宪五子的后裔皆出自赞皇李氏,其支系发展可归纳如下(见图2)。

(三)李谔支

据《隋书》卷66《李谔传》载:赵郡东祖有李谔,北齐任中书舍人,隋任丞相,赐爵南和伯: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爵南和伯。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迁治书侍御史……[2](P572)

图2

李谔支的李珏为文宗宰相,《世系表》记李珏为赵郡赞皇人,文宗宰相。李珏祖父光朝为唐鄂州司马,父仲塾曾任监察御史。《新唐书·李珏传》记:

李珏,字待价,其先出赵郡,客居淮阴。……举明经。……河阳乌重胤表置幕府。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及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徙河南尹,复为户部侍郎。……进封赞皇县男。……始,庄恪太子薨……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迁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罢为太常卿……贬江西观察使,再贬昭州刺史。……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俄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4](P1003)

传记中还提到李珏善于处理边防外交,文宗为相时颇得重用,但因文宗时请立陈王而得罪后继位的武宗,屡次遭贬,但其优越的政治才能也使其受到提用。

李谔一支在隋唐之时世代为官,应是东祖赞皇中的官宦世家。《世系表》记载谔为隋南和公,子爽为金吾卫将军,爽子震为太子中允,震子光朝为鄂州司马,光朝子仲塾为盐铁判官、监察御史,仲塾子珏相文宗,珏子阶,度支判官、兼殿中侍御史;次子弱翁,盐铁判官、兼监察御史;谱为校书郎;幼子愈为密尉。[4](P1481)这一支系发展如图所示(见图3):

图3

(四)李诠支

李诠一支在唐中后期较为活跃,最为出名的属李潘,据《唐故朝议郎使光州诸军事守光刺史赐绯鱼袋李(潘)公墓志铭兼序》:

公名潘,字藻夫,先世赵郡赞皇人,分继东祖之后。皇赵州司马府君诠之曾孙,皇检校司门员外郎府君章之孙,皇赞皇县令府君并之第四子。[3](P2205)

这一支仅在《汇编》中有简要介绍,其先世暂无从考证,但其属赞皇支系不可否认。

通过《世系表》和相关墓志资料对东祖房赞皇李氏的介绍可知,仕宦于隋末初唐的有勰支中的元楷一支,顺支中的希宗、希仁、希礼等支系。其中希礼一支发展最为昌盛,李峤曾任武皇宰相,李畅为相州刺史,为帝重用;孝威子太冲仕宦显赫,一度出现“太冲无兄,孝端无弟”,令赞皇郡望闻名于赵郡李氏之中;李华更是因其文学造诣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可以说希礼支是东祖赞皇中最为显赫的一支。另外仕宦于唐中后期的仅有李骞支中李岗、李绛一支,其中李绛为宪宗宰相,显赫一时;希礼支中的李端在中晚唐出任饶州刺史一职;李谔家族可以说每代均有子孙入仕,但以李珏最为著名,曾任文宗宰相,是中晚唐牛李党争的重要人物,与西祖赞皇李德裕为代表的党派进行了长达四十年之久党争。

从东祖各支系的仕宦人数统计可以看出,东祖赞皇李氏主要活跃于初唐时期,这主要与科举制的发展、士庶合流、士族衰落的趋势有关。即使在中晚唐鼎盛的西祖赞皇,其仕宦人数也不如初唐多,可见士族的衰落已成必然趋势,中晚唐出现的仕宦盛况,仅仅是衰中之盛。

猜你喜欢

李氏刺史墓志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文言文练习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浅谈我对“李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