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研究进展
2020-01-17张秀坤张丽坤
张秀坤,张 娜,张丽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PICC导管以其留置时间长、安全无痛苦、化疗间歇期可带管回家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医院发展不平衡,PICC置管主要应用于三级医院,基层医院开展缓慢。导管管理不当或缺乏医务人员监督和约束会导致多种并发症,文献报道化疗间歇期导管堵塞发生率高达30.5%[2],自愿拔管率高达30.47%[3],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40%[4],患者出院后及时规范的导管维护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现综述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差的原因及相关对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出院患者PICC导管维护的依从性提供参考。
1 日常维护方法
1.1 更换敷料
①透明敷料(3M公司1626W)每7 d更换一次,伤口渗血穿刺处垫纱布每2 d更换一次,特殊情况敷料污染或脱落、卷边、渗血、渗液时需及时给予更换[6];②撕贴膜时以穿刺点为中心,采用180°或零角度移除,以免损伤皮肤;③消毒时以穿刺点为中心,先酒精后碘伏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各3遍,范围为15 cm×15 cm,自然干后贴膜;④贴膜时注意无张力粘贴,轻捏透明敷料下导管进行塑形,再轻压整片贴膜,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从预切口处移除过框,一边移除一边按压边缘。
1.2 更换接头
纱布包裹取下正压接头,用含酒精棉片以螺旋方式反复擦拭消毒厄洛氏接口,擦拭时间不低于15 s,接预冲好的正压接头,松紧适宜[7]。
1.3 冲管及封管
使用10 mL以上注射器,采用脉冲式冲管方法;封管方法:SAS(S-生理盐水、A-给药、S-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1.4 填写患者PICC维护手册
准确记录相关内容。
2 导管维护依从性差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赵梁桦[8]调查发现导致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如下:①文化程度:因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导致患者缺乏导管自我管理基本知识,不能充分认识导管维护的重要性,未及时维护导管,引起严重后果;②交通因素:因居住分散,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顺势借不便等理由而延迟导管维护甚至不进行维护;③经济因素:经济条件不足,住院化疗费用昂贵,认为维护导管会增加经济负担,基于经济原因,将每周1次的维护自行延长至2~3周1次;④家属因素:家属不重视导管维护,不关心患者,由其是老年人,未主动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合理规划,经常给患者增加压力,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后续导管维护滞后;⑤身体因素:患者接受化疗后因不同程度副作用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无力再承受往返周折[9],身体原因限制患者出行,客观原因导致导管维护依从性差。
2.2 护理因素
2.2.1 护理人员对患者宣教不到位 沈玲等[10]研究报道52.0%的患者和46.2%的护士认为繁忙的临床工作影响对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实施。护士仅限于完成具体护理操作,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及专科宣教,从而导致患者PICC置管相关知识缺乏及意识偏差,直接影响患者对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2.2.2 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 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及新入职临床的护士经验及理论知识相对不足,风险意识差[11],操作技术不规范,缺乏对导管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不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
2.2.3 社区护士信任度低 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及就医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愿意到大医院就诊,50%的患者不信任社区护士的技术水平[12],认为其只会基本操作如打针、输液,导管维护这样的操作不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对社区护士持怀疑态度而造成意识偏差,从未考虑让社区护士给予PICC置管维护。
2.3 社会因素
2.3.1 PICC技术发展不平衡 PICC技术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PICC置管技术也相对滞后,县级医院、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均应掌握PICC相关技术及理论知识[13],形成导管维护各层级均衡发展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2.3.2 导管维护网点不足 PICC技术的发展与导管维护网点设置密切相关,技术滞后导致相关护理服务滞后[14],部分患者居住地没有导管维护网点,导管维护困难。
3 对 策
3.1 开展多方式、多途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PICC导管维护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障,加强各环节宣教,提高患者对导管维护的依从性。首先告知患者及家属导管置入成功后,带管期才是导管安全使用的关键[15]。制作图文并茂的维护知识手册,便于患者及家属理解与掌握。其次要根据文化程度、社会背景进行个性化宣教,并及时解决问题。对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及家属要进行反复讲解,并让其复述以评估其掌握情况,创造指导-参与-合作型的和谐氛围[16],最大限度延长导管寿命并发挥导管的作用。
3.2 加强居家维护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居家护理宣传力度并制定规范、严格的居家护理培训流程,为偏远山区、行动不便及返院进行导管维护比较困难的患者提供新的维护途径。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后,家属可对患者导管进行自行维护[17],此种方法省时、省钱、方便,患者更愿意接受。但朱薇等[18]问卷调查后发现55%的患者担心居家维护效果,因患者及家属无医学知识,自行维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不愿接受此种方法,此种方法可行性较差。
3.3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提高患者认知
基于微信快捷、方便、应用广泛的特点,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为PICC带管患者提供交流平台。
3.3.1 知识阅览 采用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推送相关健康宣教知识,如①手臂操锻炼视频;②日常注意事项;③意外突发处理;④沐浴指导视频,提高患者日常PICC置管维护水平[19]。
3.3.2 在线答疑 金晓静等[20]指出,定期维护微信公众平台,不断更新知识,可使患者受益良多,应建立人力资源支持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搭建患者间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21]。李丽等[22]指出应重点开展在线答疑,设定微信接待时间,全天候专科护士在线服务,群内患者可进行讨论或交流经验、心得体会等,最终由专业医护人员点评,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及时解答患者问题,提高患者PICC导管维护的积极性。
3.3.3 提醒功能 将患者信息录入提醒软件中,系统自动设定时间,为患者提供定时提醒服务,保证患者按时进行导管维护[23]。
3.4 电话随访
张海婷[24]等为患者建立随访登记,详细记录带管回家患者信息,专职护士及时对出院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给予健康知识宣教、督导导管维护,提高了患者导管维护的依从性,保证了院外护理的延续性,20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穿刺点感染,效果显著。
3.5 开设PICC门诊,增加维护网点
目前PICC门诊主要开设于三级医院,多数基层医院及社区医院没有开展PICC导管护理服务。董金莲[25]对234例患者进行调查,94.98%的患者认为PICC门诊可解决治疗间歇期的导管维护问题;张凤等[26]调查后认为社区与基层医院开设PICC门诊势在必行,可满足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3.6 专科护士上门服务,确保安全性
专科护士每周上门进行导管维护,既可保证导管的安全性,又可使患者得到专职护士的指导,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确保导管使用安全[27],但此种方法只适用于PICC技术开展好的城市中,有一定局限性。
3.7 借助医院联合体,资源共享
针对基层医院与社区医院PICC技术及相关知识缺乏的现状,通过联合体系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远程教学、远程会诊、不定期选派专职护士给予PICC规范化培训[28],开设短期学习班进行相关知识专项培训,以达到资源共享,提升下级医院导管维护技术,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患者。
4 小 结
综上,PICC导管护理技术是各级医院重点发展的一项护理服务,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应利用现有资源,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方法,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提高患者依从性,满足带管患者需求并确保导管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