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境保护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未能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中的渗透,是指引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与方向的前提,为开启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了基础。应该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防止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其发展水平仍旧较为落后。应该致力于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消除传统发展模式中的种种弊端。

一、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首先,生态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生态农业模式下,能够实现对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协同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由于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步较晚,技术、管理以及人员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均有不足,因此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在发展中需要进行整合与协调[1]。农业发展涉及的内容繁杂,应该对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结构的逐步优化。另一方面,应该从自然发展规律出发,加强多种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提升生产力。应该对自然与生态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农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在农业发展中应该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优化与调整农业生态结构。这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而且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对农业承载量进行分析,防止在农业生产中出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2-3]。在经济活动开展当中,应该进行合理组织安排。

(二)完善服务体系。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能够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增强农业手段实施的实际效果。为了能够激发社会力量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4]。此外,应该对生态农业市场加以规范,为产品的外销与出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应该积极致力于集约型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出现乱恳乱采等问题[5]。

(三)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应该促进农业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为农业经济快速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也成了一项重点工作,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够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同时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出现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的问题[6]。

(四)完善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现代农业发展中,多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其发展速度的提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7]。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协调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在经济发展中以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减少化工产品的应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农业生产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加强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应用,促进能源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三、结语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较而言,其主要优势是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和政策扶持的利国利民的工程。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通过提升生产力、完善服务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和完善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等途径,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环境保护资源
环境保护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