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大学生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不应该独立存在,是相辅相成的,思政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理念转换,能够统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短板,不断促进创业的提升,健全创业服务指导,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到创业者角色的转换。

(一)思政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石

在现阶段高校的思政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实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端正思想作风,使其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确立理想信念,并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教育理念,其蕴含的价值观得到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认同是开展教育的基础[1],其目标是培养在校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创新能力,以适应进入现实社会的发展;思政课的目的是,通过课堂内外,探索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式,形成思政课程与创业教育同向同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让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做到既立德又创业、既育人又育才,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朝气蓬勃、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因此没有思政教育的创业是不完整的。

(二)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转化

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前沿的理论知识促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资本。2015年5月,国务院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指明了道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思政教育就是让相关理论教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为创业奠定基础。因此创业教育是在思政教育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转换,是思想的行动者。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模式

面对当今新形势、新问题,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动力,遵循科学规律,紧扣时代发展要求、让思政教育贯穿于创业需求和学生在创业成长中的诉求之中,做创业者的引路人。

(一)思政教育服务于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服务职能的里程碑,应该对创业者的需求与愿望产生实际影响。思政课,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因为思政课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3]的特点,就会引导创业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品格,使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播下第一颗种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服务于高校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是增强思政课的平台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培养社会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教育目标来看,二者同属于“立德树人”的两种手段,创业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创业团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政策理解、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养机制,能够科学调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与高校思政课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观念教育相符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创业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时俱进,让理论联系实际,使二者在创业意识、创业人格方面高度相似和交叉,相应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创业意识和创业人格两个方面。通过创业教育这个平台,让思政教育在整个知识与教育体系中得到综合性的培养与训练,提高成长目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创业成了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的途径之一,而创业教育的培养就要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问题,就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需求,建构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使思政教育为创业的发展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这既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