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研究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性校企金融

一、前言

当前,随着全球化经济迅猛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也快速发展,金融产业成为了全球主要国家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版图,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着改变,由于经济的增长、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不断的对外开放,新形势下使得各企业对金融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逐渐提高。为此,金融专业的课程被各高校提上了主要的发展对象。在金融大环境下,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形式进行改革。培养符合金融业需求的人才,加大校企间的合作,实现行业与专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高校金融专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金融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式单一且老旧。高校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方式单一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固定的理论讲述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一直追随着教师的方向,学生很难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忽视了实践训练,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学生的习惯性反感,不利于学生后期实践技能和应用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不能强化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案例的讲解,但是经典的案例缺乏针对性,直接导致了课堂的氛围缺乏生气,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也会影响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专业教师缺乏。就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而言,大多院校招聘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这些年轻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并没有较多地实践经验,虽然高校中开展了实践性课程,但讲授的教师均缺乏相关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的,即使开展实训课程也是以理论性引导为主,甚至有时候无法引导学生开展实训课程,这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是不利的。

(三)缺乏系统化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金融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较为单一,由于金融机构的局限性,很多在金融机构实习的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的应用操作,而且金融机构重要的部门都是高学历的人才,这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危机感。另外,高校缺乏对应的软件平台,相关的硬件设备也不完善,直接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环境,而对企业而言,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远远不足以应对日常工作。这也是造成很多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能力不足而害怕进入金融机构的原因。

三、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满足高校以及社会的要求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基于此,就需要对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完善优化促使它发展的方向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专业主要以宏观金融为主,相比于目前金融行业中的微观金融的快速发展,高校需要对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适当调整微观金融的教学模块,比如公司金融等。

(二)建立教师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定期将教师送往合作企业中参加实训,在增加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还可以招聘一些有金融工作背景且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定期举办讲座或者授课,让学生更好的补充实践知识,将更多带有实践性的金融技术带入高校。同时,还可以与自身内部的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增强教师技能,推进双方金融技能化的转变。

(三)增加实践性课程。从教育实践性的角度来看,高校必须提供实践性课程,而且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基于此,对于该专业的教学就不能够仅仅进行理论性的讲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应用型的转变,如在校内建立模拟仿真银行,仿真证券交易实验平台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仿真金融工具实现实践性的效果。

在实现实践课程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有效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而校企深度融合能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双方互相支持,深入合作,共同培养科学化人才,是构架起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之间的一条重要的桥梁。校企深度合作改变了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结合目前金融机构的现状,更能针对性的完善对人才的培养,定向完善金融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该应对金融工程教学进行深入改革,针对现有问题,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制定并完善符合教学的要求,建立实训基地来丰富教学的手段,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补充原有教学体系的不足,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实践性校企金融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