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师团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研究
——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2020-01-17李光考辜晓艺郑少凤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导师育人

李光考,辜晓艺,郑少凤

(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长或者兴趣爱好动员全体教职工组建育人工作导师团,根据双向选择结果,导师团导师手把手指导学生技能的培养或者文化素养的提升,开展丰富多彩的导师团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了新型的师生交流平台,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开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的育人模式。

一、黎明职业大学基于导师团的“三全育人”机制运行现状

(一) 全员育人: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培育教书育人新动力

学校确立了“师生本位,文化育人,开放融通,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出台了《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导师团实施办法(试行)》、《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导师团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在学校层面成立学生导师团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学生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以提高导师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级学院成立学生导师团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教师指导工作的安排、管理和考核。学校在制度设计上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应按照专业特长或者兴趣爱好选择参与一个或两个导师团工作,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指导活动,或在职业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指导,每学年末根据工作实绩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相挂钩,促进教职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开展育人工作。同时,学校在按照1∶200比例配齐辅导员的基础上,为所有班级配备了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在每栋学生宿舍楼配备驻楼辅导员,建立“保卫处+社区党工委+驻楼辅导员+楼管员”共同负责的楼栋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保障学生寝室安全稳定。学校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教育”计划,在开学应急资助、贫困学生认定的基础上,动员党员老师率先垂范,对政策兜底贫困户和特别困难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行“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老师与精准扶贫对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定期联系学生,在经济、专业学习、思想教育、技能培养、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 全程育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延伸育人时空范围

学校结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构建了分年级、有重点、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一年级:以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重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二年级:重点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教育,引导学生结合素质拓展,导师团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大学三年级: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举办毕业作品展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举办不同类型的专场招聘会、综合招聘会、优秀校友返校招聘会等搭建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对“双困”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促使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后两年:着重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毕业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工匠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于思考,热于钻研,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对“双困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

(三) 全方位育人:打造黎明文化生态圈,构建育人新格局

学校以构建“黎明文化生态圈”为落脚点,以导师团为切入点,形成“专业教育+素质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学校加大校园标识系统和文化场所建设,对校门口陡坡阶梯和披云园进行文化景观改造,新建尚大园、毓英园、灵光园等,将黎园重要人文历史典故传承融入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对校史校情的认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学校全面推进导师团工作,实现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目的,如2017~2018学年,全校共成立了自动化类技能竞赛等76个专业导师团和篆刻艺术等60个素质拓展导师团,形成了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互补的“专业教育+素质拓展”育人形态。学校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油菜花新媒体工作室和易班工作站,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新媒体宣传作品,构建了涵盖所有行政班级的易班、微博及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学生社团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网络宣传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育人的效度和广度。学校加强学生寝室的思想引领工作,以社区党工委为平台,依托楼栋党支部项目立项活动和社区文化节,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积极扩展校地共建平台,加强校地联系,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成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共筑英才的良好局面。

二、开展导师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师生对导师团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

虽然导师团的推行,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所有教职员工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但是部分师生并未真正理解导师团的重要意义,只是被动参与。部分教师觉得导师团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占用了业余时间,却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于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指导工作不够细致深入,指导学生次数较少;部分学生将导师团与选修课混为一谈,倾向于选择简单易懂、获取学分容易的导师团,而不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来选择导师团,觉得导师团的实行占用了课余时间,存在消极抵触心理,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不能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

(二) 导师团活动时间上时有冲突,不利于活动开展

学生在选择导师团时,要求选择一个专业导师团和一个素质拓展导师团,各导师团在导师的安排下各自开展活动,加上不同专业学生课程的冲突及学生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导师团活动时间上的矛盾,经常出现学生同时要参加两个导师团活动的情况,以致于导师团活动较难开展。

(三) 导师团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活动氛围不佳

首先,导师团工作机制的宣传不到位。部分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只知道被要求参加导师团指导学生,而对导师团的意义、运行机制、活动载体、考核方式等不甚了解,造成教师主动性不高,被动参与;部分学生对导师团活动形式、与校选课的区别及对自身的利弊了解不深,兴致不高。其次,对导师团开展活动的过程、内容、活动成效等报道甚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比赛竞赛的报道,缺乏一个开展导师团工作的宣传氛围。

(四) 导师团工作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

导师团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在育人工作量考核中占据较大比重。然而,教师参与导师团工作作为一项硬性指标,除了获取育人分外,没有额外的奖励,对热心于学生活动或可通过其他形式完成育人工作量的老师来说,对导师团的参与热情就不高。同时,导师团经费配套上不尽人意,使得导师团工作较难推进,也就降低了导师开展导师团活动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导师团工作的对策

(一) 导师团与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分层次开展导师团工作

由于时间上的矛盾、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等原因阻障导师团工作的开展,故可考虑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素质拓展导师团只面向一年级学生,专业导师团只面向二年级学生,既可解决专业导师团和素质拓展导师团时间上的冲突,又可避免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跟不上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参与导师团的积极性。同时,可设置导师团工作的专用时间,避免课程、会议、学生活动等冲突,使得导师团工作更好开展,师生参与更加积极、热情。

(二) 导师团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学生活动既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又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主要载体,可结合导师团工作机制,设置专项素质拓展导师团,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活动的开展,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合唱导师团导师可指导学生合唱训练,一起参与“12.9”合唱节比赛。通过导师团工作,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提高学生活动的组织效果。

(三) 导师团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提高导师团活动针对性

坚持“以赛促学”,针对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创造条件,组建团队,成立相关技能竞赛指导导师团,将导师团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群策群力,加强各类技能竞赛的辅导,引导学生创作优秀作品,并推荐其参加相关技能竞赛,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样亦能提高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 加强导师团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育人工作的品牌效应。

首先,要加强导师团工作机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导师团工作的正确认知,明确导师团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使得导师团工作被更多师生接受并积极参与,保障导师团工作的时效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加强导师团活动的宣传,建议在校园网主页开设“三全育人”工作专题,加强导师团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结果等的宣传力度,总结导师团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经典案例,通过微博、微信、校园网、宣传栏等平台加大导师团活动的报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导师团宣传矩阵,形成教职员工积极开展导师团活动,热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 构建校内与校外联动机制,推动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用人机制,打通学校与企业的联合通道,实行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1]。学校应主动挖掘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共建、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校友、社会组织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制延伸育人服务工作,如:可成立校友扶贫助困导师团,集合热心校友资源,发掘优秀校友的个人先进事迹,在经济、精神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对贫困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可设立就业创业导师团,除了在校期间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外,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由班主任与实习单位对接联系,吸纳企业高级工程师、业务主管等优秀人才担任学生校外导师,在实习或者就业期间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努力成为专业扎实、企业认可、社会欢迎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 完善导师团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提高教师育人积极性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教职工参与“三全育人”工作的考核往往只需一纸总结,全体合格[2]。考核、激励机制的欠缺,导致教职工参与导师团工作积极性不高,敷衍了解,不能发挥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故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在导师团活动经费上尽可能地给予支持,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教、考核领导小组评价、活动成果评价等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相挂钩,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个人评选等形式,使“三全育人”工作情况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以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导师团工作的热情,切实将“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营造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

四、结语

导师团工作机制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拉近师生关系,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使学生增长才干的重要载体。开展导师团活动既是作为教学延伸的一种形式,又是寓教于乐的平台,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更易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导师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V eraW an g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