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2020-01-17黄吉丰
□文/黄吉丰
(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北海)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势头逐渐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明显,供需结构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的有效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在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以绿色金融为依托的绿色经济已经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结合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分析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改善措施。
一、引言
供给侧改革在对资源实施优化配置的同时更注重效率,以确保供给侧的质量及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侧改革。绿色经济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国家在十八大会议中明确了节能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并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作为发展绿色经济重要任务。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供给侧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彼此相互渗透形成合力。随着我国经济在新常态暴露出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改革适时地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而大力拓展绿色金融的成长空间则有助于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绿色金融的含义
绿色金融就是突出金融产业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引领作用,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绿色金融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通过法律的形式以及制定金融政策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应用方向,主要是用于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的变化。虽然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却可以吸收和利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进程。
三、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一)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强调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同时也展现了绿色产业广阔的开发前景。因此,需要加大绿色金融的建设步伐,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产业的支撑及导向功能,突出金融资源配置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二)发展绿色金融能够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去产能降成本调整产业结构等等,目的都是为了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供给侧改革在向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实施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资金的供给和支持,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也将为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动力。
四、供给侧改革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法规政策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立法层次低、责任难以明确、难以操作的情况。绿色金融法规政策建设的滞后性,不仅导致执行力和约束力上打了折扣,对于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受制于绿色金融发展实际案例的匮乏,在缺少相关法规政策支持,参考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在摸索中前行,这也使得绿色金融发展停滞不前。在对绿色金融概念进行解读时,可以了解到国家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政策对绿色金融发展施加影响,至于其他的融资机构则没有被提及,绿色金融市场缺少法规政策进行保障,这不仅会阻碍绿色金融的发展,也会放缓供给侧改革步伐。
(二)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认知。过去我国经济的增长对环境的依赖度很高,高耗能、高污染造成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恶化。这种依靠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今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才能治理,同时也与当今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背道而驰。然而,考虑到经济效益,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依然大量而持续地提供给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挤压了新兴绿色能源行业的发展空间。金融市场的无效供给和反向引导,使得生态与产业的发展难以和谐,产业结构出现失衡。对于绿色金融缺乏认知的高度,这也是供给侧改革中发展绿色金融必须克服的困难。
(三)信息披露标准和沟通机制有待健全。尽管国家已经把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化,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种手段,可是因为缺少完善的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对于环保的违规信息则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也加大了绿色投资的难度。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定,企业的信息披露方式几乎相似,大多数企业都会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性的回避关键问题,只是简单地处理披露信息,这不仅影响了披露信息的质量,也增加了评估机构对信息有效性和可比性评估的难度,使得投资者很难对投资做出决策和选择。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缺少绿色信息平台和绿色资源库支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对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碎片化的情形,在识别和获取相关绿色资源信息的成本也大大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衡量绿色金融的标准还没有统一,人民银行和发改委对于绿色金融的界定也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绿色金融相关项目监管标准存在着差异性,且缺乏公认的绿色认证和评级标准,不仅会让投资者产生疑虑,也会给市场的运作带来阻碍。另外,国内绿色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缺乏支持力度,至于绿色金融方面的办理手续则较为繁杂,且没有惠及到众多的中小企业,国家绿色经济的发展策略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并没有产生有效的激励效果。
五、供给侧改革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策略
(一)健全绿色金融法规政策。发展绿色金融是增强我国经济活力的有效举措,需要完善的法规政策作为保障,以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供给侧改革的继续深入。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法规政策,应该根据我国供给侧改革实际情况,参照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制度上明晰绿色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权责,并制定绿色金融市场的交易实施准则。在绿色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建立保障措施,确保绿色金融业务的规范化和秩序化,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培育绿色金融理念。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理念的支持。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绿色金融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提供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涵盖的新兴产业和节能项目,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都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是金融机构拓展份额增长利润的合理选择。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作为出发点。企业则需要有社会担当,摒弃耗能污染扩大生产的老旧思维,推行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利用绿色金融资源,以环保节能技术创新拉动利润增长。国家应该对绿色消费实施引导,从民生层次鼓励消费绿色节能产品。
(三)有效解决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权力度,对能耗污染企业的资料严格把关,做好信息披露。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信息披露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机制,确保相关披露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具有对比性。构建包含环境信息基础数据的公共绿色信息数据综合平台,强化信息的共享和有效。确保平台数据库所发布环境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给使用者带来的市场风险,节约金融机构评估的时间成本,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和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我国绿色金融制度的完善应该参照国际标准,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项目以及运作的实施标准和操作细则,明晰交易双方的权责,从制度上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并为绿色产业和企业接受金融服务时提供制度保障。根据我国国情鼓励绿色金融的发展,合理减少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增加其成功率以及投资回报率,尽量控制和减少污染项目的融资并降低其回报率,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走向绿色市场,把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全面地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发挥绿色金融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助推作用,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