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区域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20-01-17杜旻轩张宇泽杨睿思栾学文
□文/杜旻轩 赵 瑞 张宇泽 杨睿思 栾学文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提要]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飞速发展时代呈现相互背离的趋势,因此必须力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更新换代。摒弃传统以邻为壑的发展思路,以“互联网+”新型模式,构建新兴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从而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激发产业内部的经济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背景
当代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其后Becattini(1977)提出了“新产业区”理论,认为“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意义的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区域生产综合体”。迈克尔·波特(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并于1998年出版的《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进行了明确界定:“产业集群是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他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其后,产业集群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不同的学者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Baskell和Lorenzen(2003)认为集群是一种具有市场特性的自由交易场所,那里的商品、服务和知识不受个体能力的限制即可以进行有效交易。OECD(2002)认为集群是相互依赖的企业、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技术提供企业)、中介机构(技术或咨询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相联系的网络。仇保兴(1999)认为产业集群是小企业集群为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失灵,自发相互协作并精细分工而形成的组织。余东华(2007)认为产业集群是内部的中小企业通过技术人员和资料的共享实现的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无论对产业集群界定,传统的产业集群概念总是以一定地理空间的产业与资源聚集为其空间组织形态的。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Davidovic(2013)提出了 E 集群(E-Cluster)的概念,即在一个区域构建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由企业、高校、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等组织结构组成的价值增值网络。柳洲(2015)指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了一批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并融入互联网基因的新产品、新业务或新模式的新型产业集群——“互联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梁琦(2017)认为互联网引致了基于网络空间而非地理空间的虚拟集聚,传统制造业集聚也在向虚拟集聚升级。
一般认为,产业地理空间集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专业化劳动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外部性与知识溢出效应等优势,但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传统产业地理空间集聚的优势效应,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虚拟集聚不仅促使新的物流形式的形成从而降低了地理空间集聚的运输成本,而且使知识溢出最低地依赖于地理邻近性,使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在网上进行,同时也大大节约交易成本、信息匹配和选择成本。因此,在目前我国以地理空间为基础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大量存在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领域,推进传统产业集群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形成跨区域虚拟集聚从而形成在扩展的地理空间上更广泛的集聚,是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升级,加快我国产业园区转型,打造我国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规模化、高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遍布于各地区大大小小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却存在着严重的产业同构问题,各地区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纷纷从地区利益出发加快国家政策指引下的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形成了各地区较严重的产业集群同质化发展状况。同质化产业集群的快速扩张,又带来了集群相互之间在投资、项目、人才、原料等方面以邻为壑的激烈竞争。同时,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国际订单,地区集聚企业间不惜大打价格站,形成“竞低比赛”,进而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这种同质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后果,不仅使各地区难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同时也造成仅注重规模扩张下的资源低效利用和生产过剩。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提升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对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这将不利于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摒弃以地区利益为上的以邻为壑的发展思路,破除行政区划界限的藩篱,借助现有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一体化思路,国际化视角,建立各地区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新型跨区域网络产业集群,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未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取向。正是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我国主要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信息网络平台类型与内容,研究平台支撑下新型产业集群的构建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建设,进而提出新型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这不仅拓展了我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视角,同时也对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目标
我国的主要省市几乎都遍布着各种形式和大小的产业集群,主要呈现出分布广、门类全、效率高的特征,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多数行业,主要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主,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虽然产业集群有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但是近些年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存在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产业链较短、较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等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抵消配置与无端的浪费,而且还带来竞相被锁定低端的结果,不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种现状之下,需要发挥各地区优势,在各地区之间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形成一种新型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推动效益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本项目研究目标就是对我国产业集群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不同地区可以如何借用现有的条件构建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设计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现实性建议,为我国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条合理的路径,建立新型跨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避免恶性竞争,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调研成果报告
依据项目计划书合理安排,成员们依次分工合作前往南京、广州等地调研,走访当地相关企业,收集数据,调查相关行业个体商户、企业、相关部门的联动性。取得有关基于网络平台的产业最新数据与动向,结合前期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度的数据分析,提炼概括;并咨询老师意见,得到一定的调研成果。
本次调研主要以调查广州、南京等地有关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产业集群为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寻访部分企业,调查部分用户,采用抽样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从而展现长江、珠江等地区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类似电商、IT等与互联网高度相关的产业,本身就以互联网为载体,因此发展迅速,行业发展趋势往往代表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先进方向,也因此发展处于先列,从高新技术到基础设备上,互联网的应用度普遍极高。这是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最新的前沿技术都是从这里发源、应用,从而推广,像是水中涟漪一样扩散开去,最后震荡整个湖面。
在集群化方面,优势企业的发展与之是相辅相成。以调研的一家个体服装电商户为例,从广州服装设计公司到浙江服装生产厂家到各地运输公司,再到南京线上销售,在通过物流送到顾客手中,几乎是一体化。这里并不是同类企业集群,而是相关产业集群。如此的垂直化一体式,使得一个行业可以快速有效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使得经济得到最大化。
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行业的合作往往由于新颖化,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不规范漏洞,例如合作链之间没有相关规定保证部分经济法人利益。因此,行业弱势群体往往会受到不公平待遇,遭受损失。一位受访的小公司表示,部分行业尽管前景好,但是大公司逐渐形成垄断,用雄厚的资本吞并或者排挤小公司,小公司的出路并不好,往往是昙花一现。这是市场的必然,但也需要宏观上进行重视,去创造更多的就业,经济发展机会。
与互联网网络平台间接相关的部分行业,在集群化的道路上就没有那么通顺,并且大多遇到转型升级的瓶颈。根据调研报告,在调研期间,调研地大部分的传统行业,正在谋求互联网指向的升级转型,力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得到改变,提升技术,获得市场竞争力,并最终转换成收益。
显然各行各业都在谋求网络时代的红利,都想分得一杯羹。只是传统行业在大环境下,面临的难题是需要资金进行网络技术的应用,其次再转化为竞争优势。一家企业表示,该企业的生产线上需要进行网络技术的升级,但是苦于资金不足,投资方也没有十足的信心跟投。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仅仅贴合市场,并没有获得优势。而竞争对手却做了升级转型,尽管现在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后劲十足。“网络时代下,行业的发展方向会在市场利益指引下明晰,但是转型道路却不明朗,传统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抱团和升级,异常艰难。”一位企业家说道。
五、社会意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下,我国传统的产业集群存在的各种弊病与不足显露无遗,呈现出不能与线上虚拟平台相适应、不能与国际经济体制相接轨的景象。因此我们的研究首先就是基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考虑,为了克服传统产业集群的缺陷,寻求突破,从而摒弃以地区利益为上的以邻为壑的发展思路,破除行政区划界限的藩篱,借助现有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一体化思路,国际化视角,建立各地区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新型跨区域网络产业集群,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条路是未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取向,正是基于此,我们通过对我国主要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信息网络平台类型与内容,研究平台支撑下新型产业集群的构建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建设,进而提出新型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这不仅拓展了我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视角,同时也对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项目研究目标就是对我国产业集群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不同地区可以如何借用现有的条件构建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设计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现实性的建议,为我国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条合理的路径,建立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新型跨区域产业集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社会主要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一是促进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全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一体化,协调各方利益和解决各自困难,齐心协力地发挥各方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虚拟产业集群的优势,带动各方经济发展;二是以“互联网+产业集群”的理念加快促进传统产业集群与虚拟产业集群的融合,并通过中介咨询机构对大数据专业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帮助产业集群内的生产和供应单位科学决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跨区域虚拟产业集群壮大发展;三是改善传统产业集群内部组织体系和建构模式,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从根本上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融入国际发展新理念,与国际经济体制和理念接轨,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总的来说,本项目的最重要意义即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通过改善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来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更好地走出去,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惠及我国全体人民,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