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研究

2020-01-17蔡志君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试点校企课程体系

蔡志君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202)

1 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1.1 模式的提出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允许各地探索切合实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统筹构建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6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面向企业在职员工招生,探索构建以七个“二元”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此,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诞生了,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专门面向企业在职员工招生,开启了校企一体化育人的破冰之旅。

1.2 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是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的本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育人,不再是学校的单打独斗,企业要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储备情况,与学校积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体系等相关培养措施,共同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是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即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实际上是企业的在职员工,这些员工在“二元制”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正式员工。

三是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即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学校期间由学校教师负责教授理论知识与基础实践技能,而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时,则由企业的岗位师傅进行实践指导。通过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师傅二元教学,教授知识与指导技能,这是一种工学交替、实际岗位育人的教学模式。

四是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二元制”管理机构,对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时间进行联合管理,校企联合探讨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五是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即对学生的评价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的,由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机制,在学校评价的基础上,引入行业与岗位职业标准,联合制定出更符合学校与企业双方实际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

六是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即“二元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资格鉴定相关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学生需要在“二元制”学习期间考取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毕业时候不仅可以拿到毕业证书,也可以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七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即“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用较为弹性的学制,由于学生的二元身份,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需要,采用较为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与学习形式。采用学分制度,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分阶段完成相关学业。

1.3 实施思路

改革招生考试办法。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培养主体,共同提出招生对象、专业、规模等需求。与以往的招生对象有所不同,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生源来自于企业员工,并且是要与企业有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员工需要通过教育厅要求的文化综合知识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办法,进行单独考试与录取。

转变教学方式。采取学校与企业两个教育主体共同教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这二元之间进行深度合作,联合进行专业设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按照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采取学校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有学校和企业两位导师,利用工学交替方式、集中跟分时授课相结合来进行培养,学校试行弹性学制、学分管理,允许学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需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学校和企业联合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重新划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岗位实践课等相关课程,共同制定更加适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与课件等。

强化实习实训。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来说更加注重岗位实践与实训,所招收的学生本身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为员工提供符合自身岗位需要与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进行运用与实践。

突出行业企业导师责任。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双导师制度,学生在学校有授课导师,在企业中也有一位企业导师,企业选拔优秀的技术人才或者优秀管理骨干作为学生在企业的导师,教授学生相关岗位技能的知识与实践,企业导师需要承担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课程教学任务。

完善学业考核机制。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采用学生自评、任课教师评价、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评价的评价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与职业或者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毕业的同时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适合各自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4 实施情况概述

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开展“二元制”首期试点工作,全省“二元制”项目有43个获批,试点企业63家,24所高职院校参与合作,招收企业员工1 177人。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总结推广“二元制”改革,共有131家企业与30所高职院校合作的86个专业参加二期试点,招收企业员工2 546人。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全面推行“二元制”改革,项目达95个,试点企业218家,40所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将近80%。2019年,“二元制招考”招生院校再创新高,45所省内高职高专院校,312个专业点,617个合作行业企业。与2018年相比,在招生院校、专业点和合作行业企业方面都有较大幅度提升。2016年试行、2017年总结、2018、2019年全面推广,日渐成熟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认可与支持。

2 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经验

2.1 精准选择试点专业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确定试点专业,既然称之为“二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综合考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因此,精选出适合学校与行业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是决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能否走得更加顺利、长远的关键。申报试点的学校在申报前需要综合调研各种资料,例如,所申报专业是否具有学校代表特色,是否是学校优势专业,该专业的办学能力如何,师资条件能否满足企业需要,所申报的专业是否符合企业员工需求,是否能服务于行业企业等相关资料。在此次针对“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的调查中发现,个别院校在试点专业的遴选中,没有综合考虑学校与企业的需求,造成了试点专业招生困难的情况,有个别试点专业甚至招不到学生。因此,在学校精选试点专业前,一定要先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精选出符合市场需要、企业需要的优势专业参与“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 严格遴选合作企业

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在“二元制”试点中,需要着与高职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为学徒提供符合产业发展最新技术和技能岗位要求的实习实训环境,因此,在申报过程中,高职院校选择的合作企业应该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企业要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试点中,只有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才更具有引领作用,只有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才能更好地招收到生源。

企业有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相对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二元制”试点校企合作企业,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还要能够提供行业发展方向、相对先进的生产设备,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能满足企业需求,更能与岗位无缝对接。

企业有一定数量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师傅。“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中,招收的员工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更是学徒,员工在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能手或是经验丰富的师傅来进行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与实践的效果。

有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储备、使用管理制度。通过“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培养出的企业员工,通过提升获得企业的认可,并且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这就需要合作企业能够具有好的人才培养、储备、使用管理制度,让员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提升。

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校企合作能否形成长久机制的基础是安全保障,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够更好地让员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3 制订科学的项目运行方案

在试点专业跟合作企业确定之后,学校与企业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成立改革试点工作机构,通过沟通研讨出科学的项目运行方案。方案中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内容:

组织完善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机构。科学的项目运行方案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组织保障,所以试点前应该成立“二元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副组长应该由学校分管领导与企业分管领导组成,成员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代表共同组成。“二元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促进“二元制”改革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科学、合理、完善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与评价模式改革。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新制订科学、合理、完善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工学结合的力度,进行课程体系的全新构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师傅,用以培养更为优秀的企业员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二元制”项目还需要建立一套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体系。

需要落实机制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措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协议中应该明确校企双方的合作内容、权利与义务以及校企合作中的优惠政策。例如,合作内容中应该包括合作共建专业、联合招工招生、联合组建管理机构、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编写特色教材、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等。在制度保障方面,应该出台相关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制度为“二元制”项目提供制度保障。在经费保障方面,应该成立“二元制”改革项目专项资金,以政府财政补贴与学院自筹资金为主,保障“二元制”改革项目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试点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