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共青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探析
2020-01-17袁波
袁 波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036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各级政府乃至高校十分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倍加关注,2016 年12 月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由这项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这项工作一直以来的不甚理想的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络社会,网络世界通过电脑、手机等形式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网络世界信息、所传递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又良莠不齐,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新的网络环境中,探索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办法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中的作用,是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
一、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
网络世界虽然精彩,但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拟的,共青团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有着系统的组织、章程与特有的文化,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上有自己的优势。首先,组织内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共青团组织有自己的文化传承,积极向上、爱党爱国、团结有爱、助人为乐,这是每一名进入团组织的人都会形象的感知到的共青团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组织内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现在团组织活动中,体现在团组织的规章制度中。文化是有感染力的,会令身在其中的大学生产生“不令而从”的思想向心力。其次,共青团组织能够在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大学生已经基本上满足了物质需要,但是,他们对精神需要,例如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却分外注意,有些人甚至表现出饥渴状态。共青团组织内部的诸多活动、工作、组织内人员的交流互动、组织内部的晋升机会,等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并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最后,共青团的政治属性能确保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在方向上的正确性。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与后备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组织,无论从组织建构,还是其活动上,能保证其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身在其中的大学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为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先从团组织的文化建设入手,以优化的的团组织文化氛围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优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搞好组织建设,让高校共青团组织成为大学生心向神往的组织,吸引大学生参加组织活动、过组织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大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创新共青团工作方法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认清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路人的工作,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核心职能。一方面,高校团组织要善于借助于外力,整合各种有利因素,创新工作模式。高校党组织与学校的支持是团组织高校开展工作的可靠保证,专家学者的参与是组织活动优质高效的重要前提,高校青年教师、辅导员更是团的工作的生力军。团组织要把诸多的力量整合一起,使之形成合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通过团组织的牵头、带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激发起各方面的工作激情,各尽所能,使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引领工作既科学有效,又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改变过去那种生硬的说服、训导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代之以个性鲜明的、生动形象的、符合大学生实际的、能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团组织在教育引导时要彰显“有用性”,即在服务大学生、满足大学生需求中相机进行教育引导。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共青团组织应该把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首先,团组织可以采取搭建平台的办法帮助学生与企事业单位对接,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例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企业的联盟,在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并把良好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展现给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其次,举办各种创业比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最后,积极配合学校就业部门搞好大学生的职前教育工作,让大学生以正确的职业姿态走上社会。
三、创新共青团教育载体
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 年出台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与载体问题。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只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会取得预期的教育实效性。对于共青团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样如此。
(一)利用好网络媒体
在网络环境下,团组织的教育引导无法回避网络世界的存在,应该主动的研究网络媒体、利用网络媒体,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建设好“姓团”的网络阵地,建设好专门网站、贴吧、论坛、微信群、QQ 群等,及时更新内容,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的传递给大学生,弘扬主旋律,振奋大学生的精神。做好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做好舆情监控工作。要发挥团干部、大学生党员的作用,依靠政治立场坚定、品学兼优的学生把控好舆情,确保高校的舆情安全稳定。
(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共青团组织介入大学生教育的最佳途径与载体,通过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可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团组织可以在第二课堂进行一些思辨类的研讨活动,组织大学生就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思考、辩论,提高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辨别善恶能力,强化他们的思想免疫力。还可以利用好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比如,党的生日、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等等。
(三)发挥团属阵地的作用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为了有效的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高校团组织有力的思想教育阵地,高校团组织要利用好这样的阵地,同时发挥高校团校的作用,在培养好青年骨干的同时,开展好面对所有大学生的大众化教育。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在阵地作用的保证下,既有精英分子的凝聚、带动作用,又有广大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思想引领效果,不断扩大团组织思想引领的影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