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执政定力的路径及其当代意义
2020-01-17范佳烨杨永建
范佳烨,杨永建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关键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而决定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执政定力。执政定力一般表现为执政党的理想信念、政治品质、组织意志、行事风格等。依据内涵指向和结构层级,执政定力包含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践定力三个层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以高远的思想境界、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全面阐述了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实践定力的深刻内涵,为加强执政定力和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和思路。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执政定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一、筑牢政治定力是增强执政定力的前提和基础
政治定力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于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将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与党的执政能力紧密联系起来[1]。习近平同志在2013 年6 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论述干部队伍建设时指出,“和平建设时期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2]。从这些讲话可以说明,政治定力植根于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以及对党中央的信心,植根于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高度认同与坚守,是衡量党员干部对政治信仰、初心使命、阶级立场的忠诚度、辨识度、持久性的标尺,是党的执政定力建设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首先,要从洞悉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上来筑牢政治定力。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走向强起来的辉煌成就。二十世纪90 年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尽管遭遇严重挫折,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又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军事冲突加剧,西方国家普遍内政持续动荡,“不确定性”成为唯一可确定的事实。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全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好学习好贯彻好,进而内生出无穷的思想力和深刻的鉴别力,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和迷惑,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岿然不动”。
其次,要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上来筑牢政治定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甩掉了“东亚病夫”、贫穷落后的帽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离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系列伟大成就。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是检验党员干部讲不讲政治的试金石。全体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4],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期,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错误思潮,不被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所迷惑,主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决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再次,要从推动新型国际治理体系建构的责任担当上来筑牢政治定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就胸怀“拯救天下苍生、谋求世界大同”的大爱情怀和不变初心。在当代,全球经济领域暴露出来的治理乱象倒逼出改革全球政治领域治理体系的呼声。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5]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人民更加需要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联合一切爱好和平、推动发展的力量,打造民主平等共享的国际治理新体系,维护联合国在多边体制中的权威,在国际事务中团结更多积极进步力量共同主张公平正义,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减贫等世界性难题,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提升战略定力是增强执政定力的关键要求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保持战略定力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战略变化的客观必然性,把握好大国关系演变的特点,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6]“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7]。2014 年5 月4 日,习近平同志调研北京大学时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8]从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看出,战略定力是衡量党员干部对变幻莫测形势的洞察力和预判力高低的尺度,也是政治定力的外部延伸,在党的执政定力建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关乎国家重大战略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要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提升战略定力。新发展理念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我国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点和前提。新发展理念中的“五个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统一体。我们要以经济“新常态”为新契机,跳出原有思维定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情,以牺牲一定的暂时的发展速度来换取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速度。要增强战略规划的统筹协调、示范带动和区域平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9],加快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等);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理念创新引领传统业态向信息化智能化等新业态转型,以科技创新带动低端产业向中高端新兴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要在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升战略定力。这是我国破解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最深刻、系统和关键的改革。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我们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扭转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倾向,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落实“关停并转”传统高污染企业的重大举措,支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施先进技术改造,减少低端产能,严禁高耗产能,杜绝无效产能,切实解决供给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要鼓励企业投资技术研发和绿色产业,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融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切实解决好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实体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竞争力。
三要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中提升战略定力。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物质和空间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高度新阶段所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要求。城镇化具有综合、带动、聚集生产力要素的特殊功能,在“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新型城镇化绝不可当作一般意义的城市建设,其不仅涵盖城乡融合、民生建设、社区管理,而且涉及产业布局、市场流通、就业保障,还包括自然生态、文化建设、休闲旅游等各种领域,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解决时牵涉广、协调难、困难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统筹协调增强要素流动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等重点任务,既要破解大城市病,又要留得住乡愁,促进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和劳动力向新型城镇有序转移。要按照“千年大计”的思维来谋划,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城市群发展,培育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增长极;以雄安新区为综合试点打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态文明型新区,探索城乡各要素有序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平衡、绿色生态美丽集为一体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
三、强化实践定力是增强执政定力的基本方法
俗话说:信心比金子更宝贵。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10]2013 年12 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北京市京桥热电有限公司,强调“解决环境问题要迈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11]。2015 年6 月,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抓下去”。[12]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告诉我们,实践定力是党的执政定力建设的落脚点和根本方法,外化为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到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强大的实践定力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一是通过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来强化实践定力。改革开放使我们走上民富国强的发展之路,并大踏步赶上世界先进行列。但是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不仅要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统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也要密切关注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密切关注国际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密切关注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科学预判风险并研制应对举措,建立风险隔离和缓冲机制,降低或避免重大风险可能形成的损失。爆发于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全球性的重大风险和严峻考验。党中央准确把握病毒传播的基本规律,清醒研判疫情的发展走势,果断采取筛查、阻断、救治等连环措施,统筹调动全国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依法防控、精准施策,以付出全国“停摆”一个多月的代价,换来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大成果,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成功防控疫情的标杆和榜样。
二是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来强化实践定力。习近平同志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来谋划,以“生态环境污染是心腹之痛”来表达对防治生态环境污染的极端紧迫感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胜决心。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即使付出降低一点发展速度、损失一些经济指标的代价,也要换来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当前,防治污染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志都处于最佳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3],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优先地位,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最坚定的必胜决心、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最有效的联动机制,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通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来强化实践定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是中国共产党党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各级党组织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中央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贫困群众的必胜信心和决心;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农村党建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形成战略布局衔接、上下组织联动、社会各方支持、党员群众携手的大扶贫格局;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落实党政同责和问责追责的考核制度;要对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如期全面地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四、在新形势下,增强执政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深度的转型升级阶段,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社会转型期“多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将比过去更多、更重、更难。但是,事物总是在克服和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在新形势下,切实增强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定力,对我们排除一切外部干扰和阻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增强执政定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全党同志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4]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弘扬中国共产党价值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15]。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是保持革命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之“钙”。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贯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
增强执政定力是提高各级组织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对知识、技能等运用产生的效果,而且取决于其内在的个性心理特质。而后者往往直接影响着前者作用的发挥。因此,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是增强执政定力。换言之,只要增强了执政定力,那么提高执政能力就有了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把加强系统的思想理论学习、严肃的政治生活锤炼、艰巨的改革创新考验等,作为增强执政定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当前,我们正面临深化改革深水区,精准脱贫攻坚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决胜期,对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定力和执政能力都是一个重大考验和全面检验。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忠诚事业,恪尽职守,勇于担当,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想尽千方百计,解决千难万险,访遍千家万户,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着力保障民生和促进就业,坚决彻底地打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增强执政定力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进入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虽然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是国际局势越发纷繁复杂,经济的脆弱性和下行压力加大,地区军事冲突不断,老牌大国势力对抗加剧,全球性公共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已经清晰地预见正在扑面而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外部局势越是纷扰迷乱、动荡不安,我们越要保持执政定力,冷静观察、精准研判、正确应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抓住关键战略机遇期把自己的事办好,把综合国力和整体实力提高上去。从长远看,这样做有利于增加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世界和平进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