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学新模式的探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2020-01-17赵幼鸣蒋剑云
赵幼鸣,蒋剑云,马 滔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受全球化毒品泛滥影响,中国毒品泛滥态势居高不下,毒品对我国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禁毒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禁毒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完善禁毒战略,突出强化核心关键领域,积极稳妥应对境内外毒情形势变化。禁毒工作规律表明,预防教育、打击惩治和戒毒康复治疗是禁毒工作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首要一环。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当今社会,审视我国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确实还存在覆盖面窄、方式手段单一等诸多缺陷,为克服这些缺陷,必须构建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这是当前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禁毒学教学团队自2014年以来开始探索毒品预防教育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网上网下”相结合、既注重教学效果又突出服务社会功能的毒品预防教育的新路子。
一、毒品预防教育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是指利用课堂教学、毒品预防、社会宣讲、新闻媒体报道以及特别预防等方式来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基本理念、制度以及机制的总称。该模式在传播毒品危害理念、阻断毒品纵深发展、警示青少年尤其是吸毒人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毒品预防工作的开展,其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大打折扣。传统的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陈旧
在师资队伍培养理念上,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注重培养教师的毒品预防工作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师资队伍教育知识培养,使毒品预防工作和教育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在预防教育平台建设理念上,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主要运用报纸、刊物、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对于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而言,这种预防教育模式传播的人群比较固定,传播的速度比较缓慢,传播的方式不够生动活泼,感染力不够。在受众教育理念方面,主要强调对其防毒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缺乏对健康生活理念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对他人罪错警示为主,缺乏自我预防体验的基本方式,难以在内心上形成主动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坚定信念[1]。
(二)教育主体不多
虽然我国很早就已经提出了全社会禁毒的理念,要求全社会参与禁毒活动,参与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但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由于对毒品发展形势估计不足,对其渗入社会的危害性重视不够,因而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社会广泛关注度并不高,导致真正致力于毒品预防教育的部门并不多,主要是负有法定职责的禁毒委和公安机关,自愿主动参与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则并不多。受近年来我国毒情发展迅猛的影响,禁毒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打击毒品和戒毒康复治疗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同时,由于警力有限和经费不足,致使公安机关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精力和人力来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教育方法落后
传统预防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面对面接触,开展讲座、讲课、在康复戒毒机构开展帮教等教育方式来完成禁毒防毒知识的转移。在预防教育手段上主要运用宣传栏、黑板报、新闻宣传、课堂教育等传统教育手段。这种方式和手段虽然教育对象比较有针对性,受众受到正面引导的效果较好,但由于手段比较落后,信息传递比较缓慢,导致受众面相对少,影响面比较窄,毒品预防教育社会效果难以得到广泛的实现。
(四)教育阵地单一
传统预防教育模式中教育阵地和平台基本上都集中在网下,采用的是一种“点”形态的预防教育模式,比如社区宣传点、报刊投放点、公安机关、校园宣传栏或者在看守所、戒毒康复机构等具体的“点”上,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很难全时段全区域进行全方位覆盖,“点”与“点”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因而难以形成“面”的效应。有的地方虽然比较早地开始利用网络进行预防教育,但由于宣传内容少,宣传形式不够活泼,也没有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五)教育内容狭窄
由于传统手段的局限性,在展示预防宣传内容上主要以文字居多;在内容选择上受到版面、栏目等限制,一般展示的比较简单、比较随意,针对性不是很强。对于一般受众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预防人群或吸毒人群,对于这种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缺乏社会生活气息的宣传教育作品,显得非常枯燥,既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六)教育受众受限
受教育方式和平台的限制,毒品预防教育对象也同样受限,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特殊学校或特殊群体,对于社会普通群众受到预防教育的可能性则比较少,内容也不够全面,缺乏预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难以在心理上真正受到震撼或警示。在教育时间上,也是集中在“6.26”禁毒宣传教育日进行集中预防教育宣传。“有的地方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只因为上级检查,在这种思想意识、理念的支配下,毒品预防教育变成了单纯追求博取眼球而形式化,最终造成在每年六月份国际禁毒日前后的毒品预防教育遍地开花,而在其他时间的毒品预防教育风平浪静、甚至无影无踪。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运动式毒品预防教育,其可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参与毒品预防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但这种认识和作用不可能持久”[2]。
(七)教育互动缺乏
传统模式下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一般很难有互动的机会,教育主体的目的在于完成预防教育任务,教育受众往往也只是配合教育主体,做做样子,就如演戏一般,曲终人散,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突出,活动搞完也就完事了。社会毒品预防工作如此,中小学预防教育更是如此。“我国当前教育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 “应试状态” 中,一些学校只关注自己的升学率,毒品预防教育需要为 “升学率” 让道、只能靠边站,不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毒品预防教育方面,更不用说专门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真正列入毒品预防教育的课时。其只是应对上级部门领导的检查,用“摆摆样子的 方式来应付了事。”[2]
其次,教育效果不太理想。近几年,18-35岁青少年吸毒人数占总吸毒人数的比例均超过50%,也凸显了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效果不彰。这说明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并没有全面深入影响到广大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任重道远。出现如此状况,与缺乏预防教育评价科学体系有一定的关系。传统教育模式只管预防教育活动的开展,由于其主要通过社会面来落实,没有相应的专业机构对预防教育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评估,尤其是缺乏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撑,无法真正地得出科学的教育效果评价结论。即便是部分地方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也是拍大脑估计出来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
二、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优势分析
针对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的弊端,禁毒实务部门和理论工作者作了积极探索,不断丰富毒品预防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效果。2015 年 8 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宣部、教育部等 14 个部委颁布了联合制定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划 (2016—2018)》,同时也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毒品预防教育还需要从观念到执行力进行全面变革。”[3]“‘互联网 +’教育蕴含着巨大的优势和潜能,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新的重大机遇。‘互联网 +’时代,用大数据服务教育,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将‘互联网 +’技术与毒品预防教育相结合,改变教育模式,弥补传统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不足,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4]充分发挥网上优势,构建“网上网下”全面互动的毒品预防模式是毒品预防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侦查系禁毒学教学团队在改革过程中,逐步确立和明晰了新模式的价值目标,为新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更新了教育理念
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首先在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别,在构建新模式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了以下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的预防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的人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本质。毒品预防教育同样必须体现这一教育本质。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促使毒品预防教育大众化,而不是小众化;必须不断促进教育的深刻化,而不是预防教育的粗浅化;预防教育不仅在于给予人们警示毒品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整体氛围。不仅如此,针对毒品危害不断加剧的严重态势,应该考虑将毒品预防教育列入到国民教育的体系当中,作为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不断完善国民教育的基本体系,提升人的基本素质。“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模式扩大了受众面,拓展了传播信息,深化了传播内容,能够较好地实现了这一功能。
2.“网上网下”全面互动理念。大数据、网络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社会交往交流的基本样态。传统人力传播的预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这种信息流、数据流不断膨胀的社会发展新常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必由之路。“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模式强化网络化毒品预防教育新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网络化交流需求。无论是毒品预防专业课程网络化传播,还是微信、微博、QQ等私人交流工具,还是抖音等自媒体交流平台,事实上都体现着人们对新信息、新形式和新手段的需求。毒品预防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化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将毒品预防教育内容信息通过网络语言、网络渠道、网络化形式传播到网络,最大化的让普通人群接触到、喜欢上从而内化到个人意识当中去。
3.分类预防理念。当前,毒情发展日趋复杂,毒品类型日益增多,吸毒人群日益分化,成瘾原因千差万别,建立分类预防、分类处理机制十分必要。“基于海洛因与冰毒的危害不同,确立不同毒品滥用危害分类预防理念,强调针对性与有效性;针对不同滥用群体滥用原因不同,确立不同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原因分类预防的理念,强调科学性、合理性。”[5]
(二)创新了教育方法和手段
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预防教育时间集中化,宣传手段单一化和临时化,社会受众尤其是社会青年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坐在礼堂或会议室聆听教师宣讲,因而很难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受教育者可能在接受宣传教育的那一刻深受感动,但过后则会逐步淡化,甚至完全忘记毒品预防教育的基本警示。因此,经常性持久化教育,不断反复巩固,是促使人们不断内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网上”课程的开播为这种教育方式提供了保障。“网上”慕课不受时间、地点拘束,不受对象制约,只要建设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展现,从而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的毒品预防教育过程。
(三)促进了教育主体多方联动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采用简短的教学视频,精炼的现实案例讲解,将碎片化的知识点镶嵌在生动的案例之中,将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当中。同时,在网下不断推进社会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讲座。通过“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建设,使毒品预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此外,积极密切学院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实现了师资互补、资源共享、数据共用等良好互动,将有力促进校局合作,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四)提升了教育效果
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落脚点在于取得良好的预防教育效果。这是评判这种模式是否成功的基本依据。此次预防教育模式改革,重在提高实效,不搞花架子,玩空套路。不仅要求“网上网下”同时展开预防教育,更注重网上网下参与的社会广度和深度,不仅体现宣传场面的大小和宣讲次数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参与者获得的感受和体念,以及社会态度的转变,参与度的不断提高。在实效的评判上,注意把握一般受众的真切感受、特殊群体的内心变化和行为转化以及社会组织认同度、参与度的提高三个层面,切实达成毒品预防教育的禁毒防毒目的。
三、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为了克服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根据对“网上网下”全面互动预防教育新模式的价值目标追求,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禁毒学教学团队从2014年下半年就开始了“网上网下”相互结合的预防宣传模式的改革探索。一方面,对传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手段、教育平台、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相关网络平台紧密合作,开始建设《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慕课课程,通过网络传播方式进行毒品与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通过把握两个维度、推进两条主线、建设四大内容,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内容到形式、主体到客体、大学到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变革,逐步形成了“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
(一)“线上”和“线下”双线互动
当今社会是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共存的社会,人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同时也时刻荡漾在虚拟社会之上。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必须紧紧把握现实与虚拟社会两个领域,才有可能把禁毒理念、内容嵌入到人们的脑海,渗入到人们的心灵。此次教育模式改革,我们紧紧把握着“网上”和“网下”两个维度,实现了生活领域的全覆盖:
1.网下维度:进一步深化毒品预防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拓展传统预防教育空间。夯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搞好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下功夫,以全面展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本院学生尤其是禁毒专业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实战演练,举办毒品预防讲座,参与禁毒外警班培训。强化了传统教育针对性强,教育集中,教育主体与受体面对面亲密接触等优势和特点。
2.网上维度:重点推进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慕课,全力打造网上毒品预防教育平台,逐步推进自媒体等其他网络禁毒阵地和平台建设。
(二)慕课建设与社会教育齐头并进
1.以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慕课建设为主线,积极拓展网络教育新平台
一是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收集第一手毒品预防工作素材。自2014年起,坚持选派禁毒专业教师赴基层公安一线禁毒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实习,在长沙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单位深入调查毒情形势、吸毒原因、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等,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研究素材。
二是广泛收集典型案例资料,为改革和丰富慕课内容做准备。主要完成人近些年在湖南地区进行毒品预防讲座过程中,选取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区、雨花区、天心区、长沙县等区县部分街道办事处作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社区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归纳出典型症结,并寻求解决途径,为促进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是积极与网络运营平台开展合作,为慕课上线和运营奠定基础。通过与“智慧树”等网络平台合作,将教育内容和资源上线运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不断扩大网络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影响。
基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中,各项工作均独立完善,极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如若这一现象发生便会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使数据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从而不难发现,BIM技术可提高数据计算的灵活性及有效性,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运用BIM技术可减少施工成本,确保工程工作效率的提升。将BIM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起到三维渲染、快速算量的作用,详情如下:
2.以参与社会毒品预防教育实践为主线,巩固和强化传统教育阵地
一是积极鼓励禁毒专业学生走向街头、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主动与禁毒部门和公安机关合作,教学团队教师积极开展校外讲座,强化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日常化。
三是积极整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为社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提高社会机构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我们与基层公安禁毒部门、各级禁毒委、社会禁毒协会、民间禁毒机构、城市街道办事处保持常态化交流协作,逐步实现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等全面互动,弥补了这些机构师资不足的短板,调动了社会机构开展毒品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
(三)慕课课程、课堂教学、校外宣传、国际交流四方联动
1.慕课建设
2.课堂教育
2011年,我院开始招收禁毒学专业学生,到2020年已经招收学生十届,共计学生500余名。侦查系在编排人才培养方案上,充分考虑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毒品预防教育等课程,一方面使学生自我全面受到毒品预防教育的洗礼,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担负起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从事毒品预防、打击和戒毒康复治疗等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校外宣传
走出校门,走向街头,走向校园,走向社会,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网下教育的基本方式。侦查系禁毒学教学团队在建设网络课程的同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使“网下”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侦查系禁毒学教学团队在湖南各地区,特别是长沙地区的各级各类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针对基层党政干部、社区群众、大中小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讲座200余场次,现场接受毒品预防教育人次达50000余名,实现了教学工作与服务社会的高度契合。同时,在团队教师的带领下,各年级学生深入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火车站广场等场所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20余次,受众20000余人次。
4.国际宣传
充分利用学院对外交流的平台,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警务培训人员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推介“网上网下”全面互动的新方法和模式,从而使“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近年来,侦查系禁毒学专业团队教师多次承担学院组织的外警班禁毒学的教学培训任务,不断在老挝、波黑、泰国、刚果、坦桑尼亚等国家学员培训班上宣讲“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得到这些学员的广泛认同。
四、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成效评估
通过教学团队几年持续的建设、推广和运用,“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初步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初显
禁毒学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过硬,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开展公安业务工作得心应手,特别在毒品预防教育方面有创新、有手段、有方法。
(二)慕课教育成效显著
一方面,禁毒学教学团队在湖南各地区,特别是长沙地区的各级各类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针对基层党政干部、社区群众、大中小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讲座200余场次,现场接受毒品预防教育人次达50000余名,实现了教学工作与服务社会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通过毒品与艾滋病预防课程的网络运行,网络教育逐步大众化。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慕课项目,自推广运行以来,一直深受全国大学生欢迎,来自全国11万多人次选修该课程的同时,累计参与平台交流互动14800次,其中的见面课环节更是深得好评,场场爆满,气氛热烈,2019年初,该课程被“智慧树”慕课平台评定为“百门精课”,并准备参选“国家精品网络课程”。2019年上学期有143所高校选修该门课程。
(三)社会总体评价良好
禁毒学教学团队开展的社会毒品预防教育反响强烈,受到各级禁毒委、社会禁毒协会,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一致好评。2017、2018年度教师团队成员多人被湖南省禁毒委、长沙市禁毒委等单位评为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长沙市禁毒委计划举办多期社区禁毒专干培训班,专门邀请禁毒学教学团队教师全程负责教学工作,多名教师被聘为讲师团成员。
(四)多方联动机制初步成型
对禁毒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了影响,禁毒防艾社会化效果明显。慕课的影响力是广泛的,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中,还向各地禁毒防艾部门进行了展示,使职能部门更加深入了解“网上网下”全面互动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更加重视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禁毒学教学团队还为湖南各地禁毒政府部门培训毒品预防教育师资300余人(禁毒专干),同时,还编写了《禁毒教育》(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及《禁毒手册》四本教材,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应用于各级学校禁毒教学。通过上述工作,大大促进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社会化。
(五)国际交流影响深远
禁毒学教学团队教师多次承担学院组织的外警班禁毒学方向的教学培训任务,不断向老挝、波黑、泰国、刚果、坦桑尼亚、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来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讲解介绍“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和新内容,得到了这些外国学员的广泛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结语: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未来
虽然禁毒学教学团队通过多年摸索,逐步形成了“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作为一种实践中且需持续推进的教育过程,还有许多工作必须进一步细化,还有很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解决。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不断改进预防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提高禁毒学专业学生参与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意识,以便进一步增强“网下”预防教育工作的专业力量;在慕课课程建设方面,如何及时实现平台与选课大学生线上交流互动,如何对相关知识板块更新,在网上平台建设上,如何进一步拓展网络空间,如何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抖音、QQ等网络新媒体或自媒体进行毒品预防教育,以便不断推进“网上”预防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和全覆盖等等。这些都是“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该模式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基本内容,作为“网上网下”全面互动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们将回归初心,回归教学,勠力前行,不断促进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