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校本特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0-01-17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陈 炼(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因此,如何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如何将思政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中去,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3]若只关注其工具性的特点,而忽视其人文性的特点将不利于“全人”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方面的工作目标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无疑是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阵地。
一、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校本特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文化不断进行交融,在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涌入我国的同时,西方糟粕文化也随之而来。 而大学生本身价值观还没成型,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潮所误导。 作为一门覆盖面广、课时长的必修课,大学英语也应该与时俱进,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传播思想文化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如何把大学英语课堂利用好,把语言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每一位大学英语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往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因为过多的侧重于考试和拿证,导致出现了一些误区,如: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西方文化,轻中国特色,因此,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价值元素,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教学内容中, 透过语言的表象剖析其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以批判性角度传播西方文化,提高思想觉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二)借助自建语料库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语料库的基本特征是以真实语料为基础, 以词汇检索工具为手段,具有强大的快速检索和统计分析功能,如:通过自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语料库,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索,“课程思政”语料库能很直观地显示出各类句型的出现频率和规律,这能让学生在掌握更为专业和地道的双语表达技巧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突出校本特色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具有差异性的,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进行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因此,我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应符合本校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特点和 “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实践、实用、实干人才)。
二、 新时代对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校本特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应该与时俱进, 只有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并将其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才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
大学英语教学在中外两种语言交流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中外文化的交流, 使得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不断完善,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并进。 课程是思政的载体,思政是课程的灵魂,因此,有必要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中,除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外, 还应通过挖掘语言表象下的隐性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价值,并将这一教学目标贯穿到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中,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教师在每次课前应先设定好每个单元的课程专业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好课前任务和课堂提问以及小组讨论的话题。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一册的第七单元Hoping for the better, 其单元的教学目标中除了课程专业目标外,还设定了“诚信是做人之本,人无信而不立”等思政教育目标。
(二)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对西方文化的解释,对中国文化比较少提及,导致很多学生熟悉莎士比亚的作品,但对唐诗宋词却所知甚少,因此,应强调在进行大学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引导,从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功能,让大学英语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Fresh Start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比较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的异同,就中西方教育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通过课堂讨论,拓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文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三)将自建语料库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有机整合
课程思政若单靠灌输是收效甚微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最新的关注点,并将思政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关注点中去,而能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的语料库工具恰好能帮助教师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融合进大学英语课程。 语料库是指依据一定的抽样方法收集的自然出现语料构成的电子数据库,是按照研究目的和语料选择方法选择并有序排列的语言运用材料的汇集[4]。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素材匮乏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和自建语料库进行学习,如:在两会召开期间,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平行语料库,并让学生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词汇频率和密度,这不仅可以直观体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的区别,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两会中提出的先进观点,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也可以将china daily 和“学习强国”中关于国内时政热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词汇或短语归纳起来,并自建新闻热词词汇语料库和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语料库,为今后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语料上的积累。
(四)将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校本特色进行有机整合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倡议的提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从专业型人才转向“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而我院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经世济民”,因此,我院应顺应市场的需求,基于本校特色和本校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良好职业素养复合型人才。
三、探索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校本特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途径
培养既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每一个英语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适合我院自身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自建和运用思政话题语料库为抓手,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要素,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去,旨在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育人的作用。 依据本校特色,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旨在探索出一个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校本特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教学理念方面上,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
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主要为了考研、过级,拿证,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政的两张皮,使部分学生不能批判性的对待西方文化。 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首先应该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入手, 需要使每位大学英语教师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主动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不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和中国优秀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对比碰撞中,树立文化自信;在学习西方文化获得国际视野的同时, 引导学生客观地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性,去其糟粕取其精髓,培养家国情怀。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上,融入思政元素,自建课程思政语料库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应该筛选出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思想品德具有双重提升的教学内容,并重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扩张性、交融性和研究性,避免单一教材的静态性、萎缩性、局限性和禁锢性。 以语法知识点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枯燥生硬的理论知识赋予思想政治的意义和活力,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 可以灵活有效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阅读材料来进行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比如,通过将西方媒体对最近美国暴乱和香港暴乱的对比,让学生了解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和“妖魔化中国”的险恶用心,教育学生批判地看待西方文化,提升爱国情怀;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关注时事热点新闻的英文资料输入思政语料库,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版,让学生在学习地道英文表达方法的同时,切实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以从《论语》《诗经》《道德经》英文版中摘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介绍中华文化的双语纪录片,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点的同时,也为祖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感到由衷的骄傲,继而唤醒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三)在教学形式方面上,采用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涵盖的语法知识点比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比较困难,课上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刻,课下遗忘快,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应融合课前预习、课堂讲授,隔堂讨论、课外实践、网上互动、信息检索等教育方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提升第三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效果,寓德育教育于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中。
1. 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要想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就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面对目前思想活跃、接触面广的“千禧时代”的学生,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价值引领,靠老师单方面的简单说教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和任务导向教学法等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学、在讨论分析中学,促进学生将所感、所悟内化于心。“第一课堂”的关键是在于从教材中找到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并围绕这一思政元素对语言素材进行收集、 筛选, 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完成既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使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Heroes of Our Time。课文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教师在上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 让学生思考一下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英雄”。课堂上结合课文主旨(平凡人也是英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结合抗疫期间的最美逆行者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法知识点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2. 加强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第二课堂,把语言学习、学生的兴趣和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如:英语演讲、辩论比赛等)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本校向来以培养“三有三实”人才(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实践、实用、实干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烈的参与意识,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提升第三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效果
借助“第三课堂”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语料库技术为主),去有针对性地收集、筛选、分类和整合思政元素,双语平行语料库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思政话题双语语言材料, 并且能对于某一个词汇或短语能提供丰富多样的双语范例。 相对于以前那些由语言学家、语法学家仅靠直觉编写的例证,以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实例则更直接、更自然、更能表现出语言的自然本质,同时,也更易于学生掌握。
(四)在考核评价方面上,采用多维评价体系
姜钢和何莲珍(2019 年)强调“测评体系建设以我国外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宗旨,着重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建设。[5]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维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能帮助教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虽然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主渠道,但课程思政实践则大多需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中的自建语料库来完成, 所以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校本特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中应突出过程性评价。
1. 课堂评价
每节课上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围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思政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分组辩论,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Heroes of Our Time。 学生就可以围绕身边的平凡英雄进行演讲,然后通过师生评价、生生互评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并在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教书”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
2. 第二课堂评价
学生的在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主要以英语演讲、辩论比赛和自主阅读形式并撰写读书报告的形式开展,比如:推荐学生观看学习强国App 或China Daily 中的双语视频,在提升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党的执政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
3. 第三课堂评价
学生的在第三课堂的活动主要通过和教师一起共建和使用思政语料库来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将思政语料库中的各种材料进行比较, 更加直观地向学生解释各种译文的优劣。 加之,语料库具有开放式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写的译文添加到学生语料库里,即“入库”,并可以借由语料库的“统计”功能方便地获取自己所写译文的具体参数,实现自我评价。
为了有效评价和巩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成果,应将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文化素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力等多维度延伸,建立既能体现学生专业水平,又能体现思政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 如: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学风、分享教学资源或资料、为同学答疑解惑、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升思政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借助语料库技术,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人文内涵, 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