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创新路径研究
2020-01-17韩玲玲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韩玲玲(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4)
随着科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即一个大规模生产、应用和分享数据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容量大、种类多、时效性强、价值高和可视化强。 这些数据自身也具有一种工具价值。 工具价值时代的来临,让我国迅速成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国已进入全民网络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网民群体的广泛性及年龄结构对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提出了要求, 诸如网站、APP、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 在此时代背景下,引入大数据的工具和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各大领域实现创新的重要变革之一。 同时,大数据时代也是共享时代。 庞大的数据资源、多样的信息传输平台为大数据时代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在这种共享中,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共享者。 资源与数据的共享状态使其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得以充分挖掘,共享也节约了使用者的时间和成本, 带来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因此,体现共享价值的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成为全社会公共的基础设施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和创新方式,对传统教育思维、理念、内容、评价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是指高校将红色文化教育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红色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滋养,源于中国近代革命的红色洗礼,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积淀,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所在。 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红色信仰的薪火相传,有利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民族红色力量,也是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举措之一。
(一)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
培育大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信念,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让具有时代特点和永久魅力的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实践、进人心,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 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与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将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元素搬到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小班研讨、情境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以红色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内心,在思想上引领学生成长。 其次,高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这一主题, 以群体力量给学生直接或间接性的情感体验,开设纪念日演讲活动、参观博物馆和红色基地、红歌大赛等丰富多样的红色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学生以红色文化教育。最后,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红色主题社会实践,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渠道,使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接受更为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
(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全员和全过程育人的首要任务,更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内容。 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曾指出,“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党留给人民珍贵的政治精神财富,它不仅拥有宝贵的资政价值、纪念价值,而且具备了宝贵的育德功能、育人功能”。因此,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实践,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大环节,通过理论讲述、网络教育、 举办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进行价值引导,营造又红又专又轻松多样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育资源, 扩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色氛围、倾听红色故事、体验红色力量、感悟红色精神,激发其对中国革命、 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敬佩之情,坚定其对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实现的信心,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多是00 独生子女且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一方面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大学生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感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众多便利,父母也为其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对其苦难教育较少。 其次,大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不够强且情绪易冲动,因此容易受网络上风靡的资本主义思潮、 消极主义思潮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在此条件下,需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大学生可从红色事迹中感受革命信仰和红色力量,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提高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面临的挑战
传统数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红色实践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拓宽了高校三全育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现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于发展,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应对学生需求、 教学方式固化和学生体验感不强等挑战,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持续推进的阻碍。
(一)学生接收信息多样对红色教育内容陈旧的挑战
传统数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的教育内容多为教师提供,学生由于接收信息渠道较少,对教师所提供的红色教育内容较为热衷,因此传统形式的红色教育开展十分成功。以爱国主义电影播放为例,传统数据时代学生接触网络较少,有些地方还看不上电电影院排片、电视播放的爱国主义电影。在此背景下,高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等机会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可运用网络、手机、微博等多种方式搜索到各式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视频, 也拥有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各大视频软件等多种接收观看视频的渠道,同时可在豆瓣、知乎、软件等界面与众多网友进行分享和评论,出现了爱国主义影片多种讲解声音。 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红色实践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即学生接收信息渠道多样对红色教育内容陈旧的挑战。
(二)学生运用手段多样对红色实践方式固化的挑战
传统数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红色实践的固有方式有教师讲述、观影、参观、学生体验等,运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红色故事、体验红色氛围、汲取红色力量。 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运用让原有的红色教育实践方式受到挑战。 首先,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红色教育讲述者,在教师讲述红色教育资料前, 大学生在互联网中早已接触各式各样的红色历史,形成自己的前意识。 其次,基于参观的红色实践方式发生改变。从幼儿园到高校,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常用的方式即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体验,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参观体验中切身感受红色背景、汲取红色力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已不再新鲜,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红色实践时创新参观内容、变革参观方式及转变参观体验分享途径,最后,基于体验的红色实践方式。 传统实践形式下的红色教育多以学生参加主题性社会实践为主,诸如井冈山精神社会实践、西柏坡精神社会实践、延安精神社会实践等。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新技术将红色文化体验引进校园, 使更多学生亲身体验红色实践活动,亦是当今红色实践发展的一大挑战。
(三)学生体验渠道多样对红色实践开展途径的挑战
实地参观、网络搜索、VR 体验、模拟参观,学生日常多式多样的体验渠道为高校开展红色实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以VR 体验和模拟参观为例,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5G 网络的发展、 虚拟情境的搭建使得诸多红色教育基地创建VR 体验和模拟参观的体验方式, 让民众足不出户即可实际感受红色文化,这对于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实践本是一大福音,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完成以往必须亲身体验的教学任务,达成同样的教学效果。但需要强调的是,运用新技术创新红色实践途径也有其需要考量的问题。一方面,基于VR 技术的新型红色体验。 VR 设备虽在当今极为风靡,但对接红色实践基地是否采用VR 技术创设了红色实践体验情境, 高校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红色实践体验的VR 设备, 相关教师如何合理分配课堂、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过程中VR 设备的运用及如何让VR 设备在学生体验中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等,都是运用VR 设备创新红色实践途径所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基于模拟参观的新型红色体验。 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景区都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在平台上设置了线上模拟参观体验情境, 使用者可通过关注红色基地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线上体验和学习。 但在高校运用模拟参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红色实践教育, 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让学生真正去耐心倾听电子导游讲解及教师或组织者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理论讲述或情感培育相结合。
(四)学生网络情绪多样对红色实践开展效果的挑战
传统数据时代,由于信息闭塞和通讯工具的短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 教师的讲述和评价成为学生了解和评价事件的唯一渠道,学生对待事件的情绪也相对单一且正确。在此基础上, 高校开展红色实践的效果较为显著。 在大数据时代,人人有手机,人人能上网,互联网在大学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分享事物中所起的作用有增无减, 大学生是大数据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习惯止于转发分享网络资源,大大减少学生红色实践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学生上课情绪容易被网络上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所影响,对红色实践相关设置兴趣感不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坚定、不认同,这都是新时代红色实践面临的效果考验。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创新路径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资源优势、工具优势和共享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应直面挑战、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旧的思维与方式,重塑新的红色实践内容与渠道。高校应为利用新型红色实践工具创造条件; 教师及组织者应充分探索红色实践的内容,创新教育内容;教师、组织者及学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拓宽红色实践的渠道,真正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路径、提高其实效性提供可能。
(一)探索大数据时代红色实践教育内容
传统数据时代,红色实践教育内容相对固化,在课堂、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所体现的元素也相对单一。 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直观感受性, 内容维度更加丰富、立体,形式更加生动、简洁,教育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第一,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充分综合影片、文献、教育基地等相关知识, 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事对教育内容加以创新, 运用大数据丰富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及时效性。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及组织者应精心设计活动主题,通过关联性的相关分析, 呈现出侧重学生直观感受性而非理论本身的实践环节。 第三,在校园文化的内容设置上,高校要更注重教育内容的维度平衡。 对于校园文化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单一纪念日或单一主题等相关活动, 教师也可通过文化节系列活动、校园布置、校园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等多维度的平衡,让学生时时刻刻以校园氛围、音乐、游戏、视频、动画甚至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学习红色实践教育内容, 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内容的生动性和立体感。
(二)创新大数据时代红色实践教育途径
大数据时代的工具价值为深入研究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分析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需求及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供可能。创造大数据时代红色实践教育途径,需高校深入分析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的新特点, 并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一方面,高校应与对接基地联系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筹措经费提供红色实践虚拟情境、开展校馆合作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等, 为开展新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及组织者应提高自身运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意识及能力, 不断探索大数据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的方式。比如,高校可以搭建红色文化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让学生足不出校门即可在网上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及时更新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上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加以推送;创新红色文化参观及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自身知识储备与参观体验进行自我梳理与讨论分享,运用表演、演讲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师对学生参观、讨论及展示过程进行个性化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拓宽大数据时代红色实践教育渠道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传统方式固化及新技术面临挑战,高校要拓宽红色实践教育渠道,打造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教育模块, 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感及获得感。 首先,基于学生体验渠道多样的情况,高校及教师一方面可广泛搜集学生意见,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提供更具有意义的红色实践内容;另一方面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体验,转变为学生情境模拟表演体验感受,避免红色实践形式上的重复,也可增强学生在红色实践过程中的参与感。其次,基于VR 技术、虚拟情境体验等新技术的运用问题,教师及组织者可参考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学生实现自我体验、自我感受与相互分享。 教师及引导者在保证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虚拟红色实践利用率发挥到最大。 最后,基于学生的网络原住民特点,教师及组织者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打造红色实践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信息的及时传播及价值的正确引导占领红色实践的网络高地,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红色实践的传统优势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四)稳定大数据时代学生网络情绪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中, 教师及组织者对学生多样情绪的稳定基本采用理论引导、视频传递、价值灌输等方式来实现。 但在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的共享价值,教师需利用网络平台稳定学生的网络情绪。首先,高校及教师应基于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重塑合理恰当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从网络平台所获取的情感情绪, 并通过正确引导帮其甄别网络情绪及价值的有效性,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站、QQ、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平台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动, 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情绪疏导和价值观引导。 再次,高校及教师应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情绪情感建立动态化多维度评价体系, 允许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学生评价以知识评价和价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稳定和引导学生情绪。 最后,教师需利用大数据,针对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偏好和兴趣爱好等信息,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以其熟悉的方式获取知识、 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施以个性化教育,使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