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水利精神与水利高校“五个思政”的融合途径

2020-01-17吴思思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关键词:水利育人思政

张 强,吴思思(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水工作,做出了一些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治水思路。 随着治水矛盾的深刻变化和治水思路的转变调整,水利事业也需要新的精神来确定价值取向和凝聚力量,新时代水利精神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了中华民族优秀治水传统和新时代水利实践应运而生。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五个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思路,作为培养水利人才的水利高校,更应将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于育人工作实际。

一、新时代水利精神在水利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新时代水利精神表述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忠诚、干净、担当”体现的是做人层面的可贵品质,“科学、求实、创新”倡导的是做事层面的价值取向。 只有将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内涵, 体现到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培育出符合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忠诚”——这是水利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政治标准。 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到“四个服务”,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和“四个认同”,确保培育的学生能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忠诚于人民。 在此基层之上,还要加强水利忠诚教育,使学生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向往。

“干净”——这是水利人的道德底线,也是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道德要求。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水文化赋予的高尚情操。 要坚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纪律规矩意识,养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良好品格习惯。

“担当”——这是水利人的职责所系,也是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内在本质。 水利是艰苦行业,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山高水深,水利人总是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担当与坚守的品质在水利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要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加强吃苦教育,树立好责任意识,使其能临危不惧,勇于攻坚克难,挑起挑好水利人的“担子”。

“科学”——这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遵循。水利工作自古以来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尊重科学、不尊重规律必然会导致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能够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水利工作规律的研究,学会认识规律,再到掌握和运用规律。

“求实”——这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作风要求,也是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行为准则。 求真务实既是我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水利事业的发展是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出来的,只有抓落实、求实效,水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要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

“创新”——这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水利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水利工作面临着急难险重的复杂工作, 只有拥有敢为人先的斗志和锐意创新的勇气,才能做好这些工作。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其能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不惧艰难险阻,勇于面对新问题,善于破解新难题。

二、当前水利高校培育新时代水利精神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时代水利精神是水利部于2019 年2 月发布,至今已1年多, 但目前许多水利行业高校对新时代水利精神还只是停留在学习宣传的层面,没有真正用其指导育人工作实际。

(一)缺乏用新时代水利精神指导育人工作的意识

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于办学特色, 而与国家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就是水利高校最大的办学特色。 新时代水利精神是治水矛盾深刻变化, 治水思路需要相应调整的背景下诞生的。 水利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只有富有新时代水利精神,才能适应新时代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研究还不够深入, 还没有找到与学校整个育人工作相结合的契合点, 没有将新时代水利精神系统化地运用于育人工作。

(二)缺乏用新时代水利精神指导大学精神建设的意识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所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成果,往往表现为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人才培养方式与目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等,通常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作为水利高校,培养的就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水利人才,因此水利高校需加强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研究,及时与自身的大学精神建设结合起来。 但目前,许多水利高校在这方面步伐较慢,一方面,在校园建筑景观上往往没有将新时代水利行业的内涵特表达到位,教育功能、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没有很好的统一;另一方面,在软文化建设方面,也没有及时的与新时代水利精神相结合,在文化建设方面较为滞后。

(三)用新时代水利精神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度不够

目前,部分水利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开展了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相关探索, 但是许多活动只停留在征文、诗歌等浅层次的活动,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三、新时代水利精神创新融入“五个思政”的有效途径

“五个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水利高校要将新时代水利精神与“五个思政”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新时代水利精神涵养“学生思政”

一是强化价值引领。 建立培育和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长效机制,从做人做事两方面将水利人的价值追求和担当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创建。 二是鼎力培养学生“头雁”。充分重视学生管理的另一个维度——即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以班长、团支书等班团干部为重点,通过专题培训、分类教育、实践锻炼等形式,在各个班级培养一批有信仰、懂政治、会管理的学生“头雁”,让他们发挥效应、以点带面。三是突出实践育人。 大力开展水资源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新时代水利精神内涵,教育引导学生强化务实笃行,脚踏实地,量力而行,着重提升实践能力,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见习实习、创新创业等活动,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西部边疆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以新时代水利精神创新“教师思政”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将思想政治表现作为人才引进的第一标准,着力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将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内涵引入师德师风建设。 要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多为教师提供在一线水利单位实践的机会,让教师在实践中加强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理解和领悟。 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新时代水利人的标准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努力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三是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要紧扣教师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教师迫切关心的工作问题、生活问题,同时引导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个人发展要以学校发展为前提,要与国家发展相统一。

(三)以新时代水利精神聚焦“课程思政”

一是提高思政课堂效果。 利用思政和形势与政策课堂,定期分专题讲授新时代水利精神。 同时,在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上狠下功夫,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元素。 结合水利行业背景办学特色,将各专业学科特别是水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案充分整合挖掘,突出思想政治功能,特别是新时代水利精神教育功能, 提升专业课程的德育实效。三是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要从两个方面拓展上讲台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是横向拓展,包含校级领导班子在内,各二级院系党政负责人及教务、学工、人事等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听课, 都利用机会为学生上思政课、上新时代水利精神课;另一方面是纵向拓展,除了听思政课,还要听专业课, 特别要关注专业课程教学是否融入了德育元素。 四是坚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创新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式,由思政课教师同水利及相关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共同备课,充分发掘专业中的思政内容,也将思政课程更好地融入于专业课教学,做到了统筹好专业特色与思政底色。 要注重创新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以情景剧、校友现身说法、翻转课堂等形式,充分利用好教师主导性,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思政课吸引力亲和力。

(四)以新时代水利精神创建“学科思政”

一方面要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充分争取教育行政资源,打造一批阐述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精品思政课程。 另一方面逐步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体系。 结合水利院校实际开设类似《水文化》的通识课程,同时鼓励教师开设既体现专业所长又充分展现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的公共选修课。

(五)以新时代水利精神打造“环境思政”

一是保障正确的政治环境。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条“中心线”,夯实党支部建设这条“生命线”。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挖掘新时代水利精神和校训及办学精神的内涵,使其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 还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做好校园环境整治工作,让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于整体校园环境,让一楼一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成为培养学生立志、感恩、快乐、积极的生动教材。 三是培育典型养成环境。 及时发现、大力宣传、注重辐射、广泛推介,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群体的“示范效应”,让师生对标先进、赶超先进。 四是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要以学生生命不受侵害为底线,不断完善安全稳定管理体系,时刻分析学生新动态、研判新形势,进一步防范和处置“校园网络贷”、恶性暴力事件增多等新情况,推进网格化管理。

四、新时代水利精神与“五个思政”相结合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

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将其作为立校之本、立身之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始终头脑清醒、脚跟站稳。 一是要突出政治建设,落实管党治校的主体责任。 要始终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以党建之责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保办学方向不偏、育人效果不虚。 二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落实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要将育人成效作为支部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支部在教书育人上的政治把关和引领作用,要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将立德树人之责通过党员辐射到全体教职工。三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无比自信自豪、理直气壮的研究、传播和宣传好马克思主义,要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要以亮剑精神敢于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 要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贯穿于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人的全过程。

(二)要始终聚焦学生和教职工两个群体

要始终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全力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要树立全体教职员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主体的意识。 从学生进校到毕业、 从每学期开始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时刻都不能放松,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载体,向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各环节,只要涉及学生就应该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和原则。 要始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好典型引领,充分挖掘和运用教书育人和水利行业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要选树好身边的典型,开展好相关的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事感动激励身边的人。要坚持教师社会实践制度,要通过选派教师参与水利一线工作、挂职地方水利行政部门、援疆援藏、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感受国家、地方及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 激发他们的报国激情和献身水利事业的热情。要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构建,在招聘准入环节、考核评优环节、职务晋升环节等将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统一起来。

(三)要始终聚焦抓好“三个课堂”的建设

要突出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要加强思政课建设,除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外,还要将思政课办出水利院校特色,要结合新时代水利精神和工匠精神, 让思政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涵养未来水利一线工作者的价值观基础。要加强对水利专业的思政政治属性的研究, 使水利专业教育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要提高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效果。要加快对水利院校大学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厚植于大学文化。要提升实践育人效果,要体现新时代水利精神和水文化,要加强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内涵性、品牌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要加强网络“第三课堂”建设。要主动抢占网络阵地, 要加强新媒体融合研究, 要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要加强校园媒体的思政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研究。要加强学生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四)要全力完善“四项保障”

一是要完善政治上的保障。 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对管党治党及育人工作充分压实压好责任。 二是要完善思想上的保障。要组织师生及时学习中央及地方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好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师生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时刻绷紧思想上的弦。三是要完善组织上的保障。要加强高校思政机构和人员上的配备,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学习生活上关心思政工作队伍,让思政工作队伍在工作中有劲头、有奔头。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要建立全校“一盘棋”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宣传部门要统筹意识形态和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组织和教务部门要统筹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学工处和团委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实践育人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建强建好思政课,各二级学院要牢牢将思政工作之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猜你喜欢

水利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