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皱胃变位的诊治
2020-01-17殷丽霞
文/殷丽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
奶牛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皱胃疾病,是危害牛群尤其是高产群的多发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该病危险性越来越大。每年因该病导致产奶量下降,甚至淘汰、死亡的病牛不在少数,需要牧场加以重视[1]。
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右方变位又分为逆时针扭转和顺时针扭转两种类型。临床工作者多数习惯称右方变位为皱胃扭转,称左方变位为皱胃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并将瓣胃牵引至网胃下方。右方变位中,逆时针扭转是指皱胃于瓣胃的下方向前向上,经瓣胃前方移至瓣胃的前上方;顺时针扭转是指皱胃于瓣胃的下方向后向上,经瓣胃后方移至瓣胃的后上方,或沿自身纵轴,经瓣胃右侧向上翻转180°,并将瓣胃挤至右下腹部。
所有牛群均可发生皱胃变位,但常见于产第1~2胎的奶牛,尤其是分娩后和妊娠末期的牛只易发该病。
1 病因及发病规律
皱胃变位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多数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运动缺乏;(2)体位突然改变;(3)精料饲喂过多或增料过快,缺乏优质干草等容积性饲料;(4)妊娠及分娩;(5)可引起牛只消化功能减退、胃肠弛缓的疾病,易引起皱胃变位的发生,如产后子宫恢复不全、子宫内膜炎、骨软症、慢性消耗性酮血病等,较长时间未能治愈的病牛也常继发皱胃变位。
皱胃变位大多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后发病,其中左方变位和逆时针扭转的发病率较高,且可相互转变,症状较缓、病程长。顺时针扭转则较少发生,但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重剧。
2 临床症状
2.1 皱胃左方变位及逆时针扭转
2.1.1 全身症状
皱胃左方变位及逆时针扭转呈现反复发作的前胃弛缓症状,一般在一次性采食较多草料后即发生前胃弛缓。发病时全身症状轻微,表现为食欲减退,厌食精料,嗳气,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音减弱,排粪量减少,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个别病例伴有腹痛或轻度瘤胃臌气。经2~3天,将瘤胃内容物多数排出后,常可恢复食欲,采食后又发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尿酮反应多为阳性。
2.1.2 特征症状
在发病过程中,其特征症状时有时无,皱胃左方变位及逆时针扭转特征症状如下。
(1)皱胃左方变位
于左侧肩关节水平线附近、第8~11肋骨区域内听诊,可听到一种局限性的带金属音调的流水音;于第8~11肋间、肩关节水平线附近听诊,配合在听诊器周围叩诊(用手指弹或用叩诊锤叩击附近肋骨),可听到高调的钢管音。冲击式触诊可听到清脆的液体振荡音。该部穿刺获得的胃液pH值为1~4,淡黄色或黄绿色(与饲草颜色有关)。症状特别明显时,左侧肷窝凹陷,最后4~5肋局限性膨胀,甚至可扩展到肋弓后,触诊紧张、有弹性,于其后方常可触到坚实的瘤胃。
(2)皱胃逆时针扭转
皱胃逆时针扭转上述症状出现在右侧。
2.2 皱胃顺时针扭转
2.2.1 全身症状
病牛突然发生腹痛,不安、呻吟、踢腹或两后肢频频交替踏步。拒食、贪饮但迅速表现出脱水和碱中毒症状。
2.2.2 特征症状
特征症状出现后不消失,于右侧8~13肋骨覆盖部甚至肷部呈局限性膨胀,叩诊有明显的钢管音,冲击式触诊有明显的荡水音,穿刺的胃肠内容物呈酸性反应。皱胃液早期呈淡黄色或黄绿色,至后期因皱胃黏膜出血而呈暗褐色。排粪减少,并很快停止,后期排少量血样乃至黑色柏油样粪便。心率加快,每分钟100 次以上,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
3 诊断要点
3.1 皱胃左方变位及逆时针扭转
根据反复出现的前胃弛缓可初步怀疑皱胃左方变位或逆时针扭转,若能发现钢管音,进行穿刺,穿刺物pH值为1~4即可确诊。症状特别明显时据其腹围变化与肷部触诊即可确诊。
3.2 皱胃顺时针扭转
根据其明显的腹围变化与肷部触诊即可确诊。早期可根据钢管音、荡水音及穿刺,穿刺物为胃肠内容物,pH值为1~6确诊。
4 治疗
4.1 滚转复位法
仅限于病程短、病情轻的皱胃左方变位,但成功率不高,多数病例滚转后症状即消失,过一段时间再出现变位症状。其方法为将病牛饥饿1~2天并限制饮水,使瘤胃容积缩小。将牛倒卧,缚住四蹄,然后转成仰卧,以背部为轴心,向左、右各45°角反复滚转若干次,使牛左侧卧,转成俯卧后使牛站立。检查,若仍未复位,再继续滚转,直至复位为止。
4.2 皱胃变位整复固定术
4.2.1 方法
该方法为治疗皱胃变位的确实疗法。将病牛站立保定,左肷部(左方变位)或右肷部(右方扭转)前下切口。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配合切口部皮下浸润麻醉。
4.2.2 术部常规处理
切开腹壁后,暴露皱胃,穿刺放空皱胃内的气体和液体,牵拉皱胃,将皱胃大弯中央段,大网膜附着部引至切口外,用医用18号丝线,在距大网膜附着部3.0~5.0 cm处作2 个钮扣缝合,两针距离3.0~5.0 cm,将皱胃推移复位,于钮扣缝合点对应部的皮肤作1 个0.5 cm小切口,将所作的钮扣缝合线用缝合针分别由腹腔内各自钮扣缝合点对应的腹壁处向外刺,从皮肤小切口穿出,术者用手将皱胃及大网膜固定点推至对应的腹壁处,助手将线牵紧,使网膜固定点与腹膜之间无空隙,打结,对皮肤小切口作1针结节缝合,其他同开腹术,冲洗腹腔、闭合腹壁创口。
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应注意矫正脱水,维护体液电解质平衡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5 护理
术后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牛舍卫生,防止病牛剧烈运动,限量给予优质饲草而不喂精料,充足饮水,术后10 天左右再逐渐增加精料。
6 预防
合理搭配日粮,日粮中的蛋白性饲料、谷物饲料、青贮饲料和优质干草的比例应适当,变换饲料时应逐步进行。保证牛只常年运动充足。牛舍及运动场设计合理,防止牛体位突然改变。对可引起牛消化功能减退,胃肠弛缓的疾病,如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等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