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回应·建构:型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三重维度

2020-01-17王俊斐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构空间政治

王俊斐

(贵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改革开放以来,由社会结构转型开启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交织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多时空因素,使得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结构性要素,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随社会发展进行适应性变迁,也要充分诊脉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思想病症”。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解构、超越与引领现实生活的现实力量,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丧失其生命力。[1]而这种力量的获取有赖于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因此,本文尝试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一词,旨在寻找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契合点,进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感知社会、回应社会,以及参与社会建构的能力表现,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回归”社会过程中抓住创新发展的契机。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概念释义

社会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母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成熟发展使之得以从母体中“脱域”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空间。“脱域”由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2](p18)“脱域”机制的结果就是社会关系的跨时空重组,是现代性生成的重要机制;“嵌入”机制则指脱域空间对社会空间的“回归”。当我们说“嵌入”社会时,就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定在”之中,而“脱嵌”则意味着对这种“社会定在”的抽离。但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从社会大系统中“脱域”出来时,并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绝对脱离,而只是拥有了一个专属空间且具备了结构性的价值意义。其活动开展和自身发展仍然受到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仍然需要和社会大系统进行良好互动以实现自身。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脱域”后仍然需要不断地“进入”社会、服务社会,利用自己的方式塑造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想要重新“嵌入”社会,就要培植起“嵌入”社会、与社会互动的社会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

“社会能力”一词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也为社会学所引用。从心理学上讲,不同的视角对社会能力的理解也不同,有技能论、过程论、结果论以及综合论等等,也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有学者对其做了综合取向的定义,认为“社会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个体表现出适当且有效的行为并获得长远的良好社会性发展的能力,具有情境性、发展性、有效性和关系性等基本特点”。[3]这一定义表明社会能力的形成与发挥都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必然是在社会中的具备的能力。从社会学对“社会能力”的运用来看,更倾向于一种社会化的理解。有学者在研究研究生社会能力时认为,社会能力就是指研究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并体现其社会性所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它包括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运用社会技能、形成社会价值观念、具备社会认知和增强社会判断以及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4]这一定义突出了社会能力的生成性特点和结构性特征。实质上,无论从哪个学科视野看,社会能力本质上探讨的仍然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p135)也就是说,社会能力的获得或者建构就是人与社会互动中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人进入社会及实现本质的一种能力。不过,对“社会能力”一词的使用,大多是针对个体层面而言的,具体指“人的社会能力”。本文试图超越个体层面,从群体层面来考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表现。所以,当我们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一词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生成的促使二者共生共进的能力。立足社会能力的生成性特点、结构性特征和能力发挥的过程性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感知力、社会回应力和社会建构力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生成过程,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互构共生的过程,也是其社会性不断显现的过程。

二、社会感知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基础

感知力指感觉和知觉的能力,受到客观环境信息和自我感知结构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感知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感觉和知觉社会的能力,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在场的感受力、对于社会角色的自知力、对于社会信息的整合力三个方面来体现。对社会的充分感知,是思想政治教育再嵌入社会的基础。

(一)对社会在场的感受力。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场’,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社会在其中存在并发挥着社会的作用”,而且是一种“全面及全景式的”“总体性在场”。[6]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深度在场具有一定的先在性,对这种先在性的自觉,就是要觉知和感受到社会的总体性在场,同时意识到社会的这种总体性在场是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血液当中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感受到社会的在场,没有积极主动地感受社会的存在和变化以及这种存在和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就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一种“时差”现象,即与社会发展实际的错位、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总体性依据”的动态变化情况,适时改变与社会结构转型期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随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思潮的流动而发生改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纯粹存在,而是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二者结合物”。[6]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在场的充分感受,就是对自身的完整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存在于社会空间分化的产物当中,但这种空间分化的存在并不表示对社会空间的脱离,以致出现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繁盛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短缺的景象。概而述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感受力的迟滞,会造成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在场的不及时、不全面、不充分感受,又会进一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角色的自知和社会信息的选择。

(二)对社会角色的自知力。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存在,也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内嵌式存在,即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系统扮演着一定的社会结构角色,为整个社会提供着精神支撑和价值营养。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革命、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角色必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了变化。如若自知不清或迟滞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自觉觉知和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出现“空场”或泛化等极端现象。“空场”意味着自我边缘化,甚至“自我否定”的消极状态;“泛化”则意味着学科边界和权利划分的模糊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泛滥的乱象。从社会系统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显现的一个子系统主体性形成充分的自我认知,以更好地促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从具体层面来说,这种社会角色自知力就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角色的自知力。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角色的社会位置(即社会地位)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自身之外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是由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7](p120)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量中树立起自我社会角色的感知意识,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期望的变化而发生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方式的现代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中自觉到自身权利和义务的嬗变,从而在社会角色中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和塑型。

(三)对社会信息的整合力。在对客观社会和主观自我有一定感知之后,下一环节就对社会信息进行综合感知,即对社会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社会的丰富多彩造就了社会信息的琳琅满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这里的社会信息主要指社会思想信息。在当下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裂变式增长和碎片化呈现尤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社会呈现出的诸多信息进行觉知、筛选、辨析,选择相应的思想信息输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当中。这种社会信息整合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及时、有效地从社会信息中析出有价值的思想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丛生出的思想信号,传递着社会思想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思想信息的及时掌握、研判和回应,消除横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状况的判断与其实际思想状况之间的“时差”效应,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良好关系建立的坚实基础。第二,准确过滤和选择社会信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进行过滤和取舍,以免造成信息的流失或信息的冗杂、浪费,从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成本。一些低效或无效的信息输入,还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决策、内容设计和制度安排。第三,社会信息的整合力是一个获取、加工和转化的过程。这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零碎化、复杂化的社会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创造性转化,充分挖掘和发现被人们所忽视的思想信息及其相关信息环境,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

三、社会回应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关键

笔者在此引用华东师范大学叶方兴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的论述。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的能力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回应力,它具体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空间的参与力、对于社会事件的解释力和对于社会成员的影响力”。[8](p197)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感知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的基础,社会感知的程度影响着社会回应的力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空间参与力、社会事件解释力和社会成员影响力构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关键要素。

(一)对社会空间的参与力。空间参与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介入到其他社会空间中,实现对该空间的思想影响和意识形态占领。当思想政治教育完成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制度建构时,思想政治教育就被从社会空间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空间存在。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终究置于社会空间大环境之中,不仅受到社会空间的制约,也要与社会空间进行互动,通过社会空间的参与完成自身的社会建制。首先,社会物质空间增长的同时,也挤压了社会精神空间的发展,即挤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转型分化,更将自身的活动空间日渐窄化为几个特定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积极地空间参与中走出原有活动的藩篱,通过空间的介入和渗透,嵌入到社会结构的转型事实当中,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寻找创新生长点。其次,网络空间的出现和繁荣以及公共空间的成长,切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发展机遇。其呈现出的公共性、流动性、多样性等特点,意味着多元价值观念在其中交汇和碰撞,由此提出的社会价值秩序重建和个体精神世界重塑需要,亟待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介入。再者,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空间的参与,实质上表达着国家意识形态权力实现对社会空间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权力实现的直接途径,应培育起空间参与自觉,并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向主流意识形态转化的实效性,推动实现意识形态权力的社会在场。

(二)对社会事件的解释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9]思想政治教育归属社会系统中的精神系统,需要对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状进行阐释和廓清。仅从近年来看,许多社会热点事件如日本留学生江歌事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明星偷税漏税事件、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浙江乐清男孩失踪事件等,都引起了全社会线上线下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这些关注和讨论的背后也是人们思想观念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动态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自足本学科视野,针对诸多社会现象进行专业化的解读,观照民众对各种不同事件的思想反映和行为动机,为主流意识形态发声。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社会事件进行解释时出现的反应迟钝、发声滞后;或者出现阐释不清、释义不明、方法不当的情况;抑或一开始就占领道德高地、进行道德绑架、给出道德结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事件解释力弱化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会因解释力的弱化而产生“失语”现象,这不仅会加深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印象,也会危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回应与引导中表达自己的社会关怀?应如何通过社会治理参与增强自身对社会事件的解释能力?应如何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层结构中,揭示这些社会问题产生背后的社会根源?是新时代境遇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影响”是指在实践交往中因外物(物质和精神)刺激而发生了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影响力便是指能够使他人发生思想和行为改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是建立在参与力和解释力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久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备影响力,是因为其所传递的思想内容契合了人们的思想需要和思想期待,并且促使人们发生了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其一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反映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强化内容的时代感和丰富性,以及对内容结构的不断完善,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更深刻地进入到社会成员头脑里。其二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影响力。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提供了工具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运用技术进步优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综合运用多样化、生动性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和转化的影响力。其三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的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举止中展现出的专业水平、优良品质、人格魅力和实践智慧,也塑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时刻秉持角色意识,并主动进行专业素质、品格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磨炼和提升。少数思政工作者出现的能力不足、学术不端、品行不良等问题,则会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形象,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受损。

四、社会建构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归宿

建构力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再生产作用。正是因为社会意识和思想关系的建构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赖以形成发展的社会土壤。[10(]p128)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建构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的归宿和落脚点,由对社会知识的生产力、对社会精神的治理力、对社会结构的形塑力三个方面组成。

(一)对社会知识的生产力。以知识社会学观之,如果说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并受其制约的,“那么,同样可以说,(1)社会是以知识为基础建构起来的;(2)人们的社会生活就是知识参与下的生活;(3)人们的社会身份实际上是由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所赋予的”。[11(]p31)质言之,社会知识的生产既制约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影响着社会的建构程度。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社会知识产生的源泉,也是在一定社会知识参与下进行的。而“随着社会过程中调控性干预的必要性的增长,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也相应地增长”,[12](p25)曼海姆突出了在思想干预方面所需要的关于人们思想的社会知识。这自然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知识生产,特指关于影响和引导人们政治思想及调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思想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其构成了现代社会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的过程也是社会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助力社会建构的过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生产力,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层次化、系统化产出,以及知识质量的提升,着力构建原理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并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完成吉登斯所言的知识的自反性修复、完善和充盈。同时还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生产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创新,在新时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事实中寻找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二)对社会精神的治理力。2014年5月15日,尤西林教授在《时代周报》发表《关注中国转型中的精神贫瘠》一文,文中指出,“今天中国是精神贫乏的时代,这和经济所达到的空前繁荣,形成了极为奇特的对比”。[13](p290)“精神的贫瘠”反映出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社会的时空结构及人们对其的感知方式,受到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对社会时空结构的挤压,社会精神空间的建构和发展并不能与物质空间的发展相匹配。加之各种思想观念在社会空间中的碰撞,致使社会生活中频现“秩序失调”“内容缺失”等精神生活危机,精神空间的治理课题日益显现。在当下的脱贫攻坚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重视“精神扶贫”,不能让脱贫工作丢失精神阵地。可见,社会精神生活的治理问题已迫在眉睫,这种治理并不只是对已有精神问题的解决,更在于对于新的精神空间的建构。而这个重任自然要交到执行着国家价值建构职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中。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治理的过程,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精神治理、培植精神治理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着力点,一方面就在于找准思想关系这个切入点,在对诸多社会精神病理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挖掘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理;另一方面,就在于建构起适合社会治理发展需要的价值共识和道德规范,为社会治理架构起相应的精神空间,不断开发属于自己的治理空间,在精神治理实践中锤炼对社会精神的治理效力。

(三)对社会结构的形塑力。系统论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深嵌’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它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依赖于它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发挥的功能”。[8](p63)对社会结构的形塑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建构力的最终体现。这种形塑力首先表现在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和粘合,这也映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社会结构是由人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对社会关系的调节是为了保障和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社会现代化造就了社会阶层的横向流动迅速但纵向流动固化的景象,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会造成社会矛盾的叠加和积压,从而产生焦虑、恐慌、迷失等社会心态,以及失信、逐利、自私等社会道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自觉肩负起粘合个体化社会思想基础的任务,并进一步发挥修复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裂痕的整合作用。其次表现在对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精神生产、精神保障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如果把社会系统分为物质系统和精神系统,精神系统的注入才能使社会结构的骨骼更加丰盈。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迫切需要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精神结构,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指引方向、保驾护航。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结构形塑力还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这一概念,由孙其昂教授提出、叶方兴教授系统论述。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呈现形态做出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人(从业者与对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传播以及实践活动互动形成的相对独立、自足的关系网络,是社会大系统中分化出的“微型社会”。见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7页;叶方兴:《社会之境: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注释③。的结构形塑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是现代社会“脱域”出来的一个“微型社会”。纵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仍在形成与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型塑自身社会结构的能力,完成自身的现代性建构。

综上所述,从感知、回应、建构三重维度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能力,展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能力理解的层次逻辑。“三力”合铸方能成其社会能力的完整结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在重新嵌入社会的过程中唤醒自身的社会性品质,促进自身与社会良好互动关系的生成,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中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寻求社会能力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猜你喜欢

建构空间政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空间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享空间
“政治攀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