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入人才动能 构建学科生态

2020-01-17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4期
关键词:学科人才医院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韩光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

黄国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

江忠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

廖家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

金春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

孔晴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马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

王琛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裘云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

人才与学科就好比车之双轨、鸟之两翼,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最核心的竞争力。

人才是一家医院最大的动能,是医院发展最深厚的底蕴。营造助人成才的引才用才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和人才生态环境,是每家医院的重要任务。同时,好医院必有好学科,这是共识,但没有平原,哪来高原,更何来高峰?学科生态系统的建设要求管理者摆脱局部、短期、功利的实体思维和线性思维的限制,用系统思维方式,来审视和处理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健康的学科生态。

11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分论坛“人才动能与学科生态系统构建”如期召开,该论坛邀请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金春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九位嘉宾,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讲。

韩光曙:多措并举建“一流”

何为“一流”学科?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医院未必一流,一流不是规模和数量上的比对。争创一流不是争创全能冠军,一味地搞“大而全”却无特色,会失去优势。唯有精而专、有特色的医院才能办成一流,建设一流学科重在强特,优势学科要大而强,重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从学科自身来说,学科规划要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晰发展愿景、定位、目标、资源需求,并研究目标实施的路径模式。然后对学科进行梳理,对标找差,对学科重点内涵重点回顾。再从医疗质量、人才培养、科教水平、精细化管理、学科文化五个方面来建设。

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打造“一流”学科建设中,科主任要坚持科学决策,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学科梯队;打造优秀的科室管理模式;营造科室文化,塑造优秀的学科建设团队。而作为医院管理者,可通过精细化管理六大工程,来保障学科建设,分别是目标管理精细化、资源配置精细化、质量管理精细化、绩效激励精细化、支撑保障精细化和成本管理精细化。

江忠仪:国际视野促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学科发展借助于丰富的国际合作。医院在融入国际医学界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朋友圈”,和舒马赫、贝克汉姆、美国哈林篮球队、迪士尼儿童医院等名人和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然后和波士顿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等著名医疗机构构建了“点-面结合”的国际友好医院。

借助国际著名医院的先进技术和服务理念,医院学科取得了飞速成长。例如,心血管专科创新性地形成了“配套成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科跨越式发展。心血管专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3项、宋庆龄樟树奖等荣誉,入选中国最佳专科TOP10排行榜,获评国家儿童心血管临床介入培训基地,为全国200余家医疗机构培训1000余名专业人才。

目前,医院正在布局国家中心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将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通过深入国际化医疗合作,打造学科领先、品质优良的世界一流儿童医学中心。

王琛:西部医院人才策略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欠缺的是人才,地处西部的大型公立医院如何冲破人才缺乏的瓶颈,汇聚医院发展“新势能”?近年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为此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实施“萃英人才建设工程”,优化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人才“引培用”,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立人才管理、培养、引进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使医院人才队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同时,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为抓手,以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为支撑,以学科带头人选拔为手段,积极打造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地。

医院在人才引进上按照“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条件保障,用优于省内同类医院的人才引进待遇,努力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孔雀东南飞”的困境。在人才培养方面既注重整体队伍素质提高,又突出重点人才培养,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院内培养与外来引进相结合。最终,为医院发展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马昕:竖起“华山派”学科大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上海华山医院拥有一批特色学科,在临床、科研以及教学等各方面位列全国领先,在2018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华山医院3个专科占据首席。其中,感染科连续九年专科排名全国第一,皮肤科连续十年专科排名全国第一。

如何在诸多“航空母舰”般医疗机构的压力下保持“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华山医院依靠“稳扎稳打、群贤汇聚、联合发展、顺应医改、乘风而起”这二十字“华山派真经”。例如,神经外科素有“北天坛、南华山”的美名,该学科不断投入人财物,2018年,投入使用了全国单体最大神经疾病医院——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带动了学科群持续发展。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为了使学科持续保持前进势头,医院充分发挥人才动能,构建立体学科发展模式,领导专家每周进行疑难病例查房,传授临床诊疗思维,扶持学科建设发展,同时传承老一辈敬业精神,增加历史积淀厚重感。今后,华山医院将继续强化忧患意识,不断提高专科竞争力,以MDT门诊融合病房等模式,造福更多患者。

黄国英:全链条式人才培养体系

名医成长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追求卓越的志向;二是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三是不懈的实践探索。医疗照护、医学知识、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改进、基于社会体系的实践则是一名优秀医师的6项核心职业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发展中,逐步探索出了全链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总结出了其中一些亮点。

医院的人才培养采取开放项目模式,包含接受全国进修生,500-600名/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60-65期/年;国际联合培训项目,新生儿、心血管等11项;儿科专科培训奖学金,每年30名;中西部高级儿科医师培训奖学金,每年20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20项/年。为保证培训质量,医院成立临床督导专家组,由11名临床专家+院领导组成;成立教学督导专家组,由10位资深临床教授组成;成立管理质量督导专家组,由5名资深管理专家组成。

通过该培训体系,目前医院副教授以上医师出国进修达90%以上,在岗博导36人,平均入选年龄41.2岁;在岗硕导35人,平均入选年龄35.1岁。50余人担任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在医院里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金春明:人才学科双轮驱动

对于人才培养,北京同仁医院始终十分重视。早在1994年,医院就出台对获得奖励的科研成果实行“双奖制”,随后,在职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首席专家制、临床专业技术骨干制、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住房补贴等制度相继制定。

医院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做到了人才学科双轮驱动:坚定思想,弘扬同仁优秀基因,传承悬壶济世文化精髓;强化管理,优化绩效管理模式,构建院科互通管理体系;学科创新,依托重点新兴专业,发展特色鲜明专病中心;人才引领,突出人才引进培养,激活人才创新腾飞动力。

目前,同仁医院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各层次人才工作成果丰硕,初步建立了以学科建设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为主的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梯队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梯队。2019年新获批“万人计划”、北京学者、百千万国家级人才、青年北京学者、医管中心使命/登峰计划各类人才项目,为医院发展带来新希望、新方向。

裘云庆:为人才学科搭平台

人才队伍是医院发展的根基,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基地和平台建设是人才和学科发展的土壤,三者共同构成学科发展的生态系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了创建国际化医疗中心,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成立院级及科级国际化发展小组,与海外一流机构合作签约或成立高水平联合中心,助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和国合基地申请。

2018年4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同年11月正式挂牌。以此为契机,医院打造了高端医学教学平台,先后成为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创始成员单位、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等。

2020年6月,医院建设的占地400亩、拥有1200张床位的国际医疗中心一期将投入使用,该中心是国家级医学中心,是高水平医教研融合的临床研究中心,是智能医院的国际标杆,是高度国际化的医学中心。相信该国际医疗中心的正式运营,必将给人才学科的提升搭建更大的平台,助推医院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廖家智:多渠道培育医疗人才

对于医疗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有自己的培育体系。以医疗为核心,以科研为方式,培养基础人才,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统筹选派科室骨干在国内各单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学习,以临床技术学习为主。同时,以“送出去,带进来”为策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舞台规则的医学人才,开展多维度多方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医院通过国家留学基金项目、校际交流等多渠道选派各学科骨干人才赴海外进修,创新思路,扩展渠道,争取社会公益组织捐赠经费资助出国进修。为了使学成归国人员能将带回来的最新理念、新技术新业务等在院内迅速开展与传播,特设立“院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加速成果转化。医院还依托旗帜人物、结合重点实验等平台,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整合为一体,搭建了创新平台。

近年来,医院实施临床新技术国际交流基金资助计划,鼓励学科交叉、多学科合作,以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头人、医疗骨干为主组建团队,专项资助团队针对国际前沿临床技术开展前瞻性学习与引进,力争实现临床技术短期突破,提升学科竞争力。

孔晴宇:优势学科带动集群发展

北京安贞医院以心血管病优势学科为中心,形成多学科协作的学科群,为患者提供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包括高危孕产妇会诊中心、胸痛中心、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团队、抗栓治疗相关消化道出血救治团队等。学科的集群发展,使各专业领域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例如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团队,2017年开始,医院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联合开展并成功完成了上百例高难度经皮和经心尖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AVR),在瓣膜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授予北京安贞医院ELSO-ECMO卓越中心金奖,这是国际ELSO首次将该奖项授予中国内地的医疗机构。又如抗栓治疗相关消化道出血救治团队,消化内科与心脏内、外科联合,用内镜介入治疗局部处理出血点,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高效安全保障。2017年救治了104余名危重症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率达到100%。

展望未来,北京安贞医院将实行“三个一”工程,建一所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特色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一家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一个国家心血管病医学中心。同时以“三个力争”为目标,力争建成以心肺血管疾病治疗为特色的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力争获批心肺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力争建立国际心肺血管疾病精准医学联盟,以服务更多的患者,助力“健康中国”。

猜你喜欢

学科人才医院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
萌萌兔医院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