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20-01-17贾卫涛

淮海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状面椎骨椎弓

贾卫涛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约25%~50%的OVCF患者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已被广泛用于OVCF的临床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于病情较重的的OVCF患者单纯采用PVP治疗往往难以恢复矢状面平衡[2-3]。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兴起为该类患者带来了福音,本资料对比分析了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与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OVCF的疗效,旨在寻找OVCF治疗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OVCF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4]第4版关于OVCF的诊断标准;骨折部位为T11~L2的单节段骨折;术前MRI或CT检查表明椎体后壁较完整;受伤时间在2周。排除标准:陈旧性、肿瘤性骨折;存在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症状;合并严重心肝脾肺肾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和伤椎骨水泥强化组,每组43例。伤椎置钉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4~83(67.2±12.3)岁;病程为1~12(6.7±3.8)d;骨折部位:T117例,T1212例,L18例,L216例。伤椎骨水泥强化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80(66.9±12.7)岁;病程为2~14(6.3±3.6)d;骨折部位:T118例,T1214例,L16例,L2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 伤椎置钉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伤椎骨水泥强化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

1.2.1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通过可调式脊柱支架背伸体位复位。采用微创定位系统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定位。定位伤椎椎弓根及其相邻节段的椎弓根。于体表做一小切口,C形臂X线机监视下置入穿刺针,置入导针,退出穿刺针,到达指定深度攻丝,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选择适当长度连杆,预弯,经棘旁肌下方经皮安装双侧连杆。Zina微创钉棒系统由浙江三友医疗器械公司生产。

1.2.2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同法置入伤椎相邻上下椎体的4枚椎弓根螺钉。避开纵向连接杆,向伤椎插入带芯金属套管,拔出管芯。置入工作通道,调制骨水泥,C形臂X线机监视下将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尽可能充填病变椎体,注意压力变化,骨水泥溢至椎体后缘后则停止注射,拔出注射器,缝合切口,双侧注射总量为3~7 mL。所用骨水泥为Stryker公司高粘度骨水泥。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检测生命体征2 h,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术后第2 d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时间和卧床休息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12、24个月,2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显著低于伤椎骨水泥强化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卧床休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和VAS评分比较 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2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伤椎置钉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低于伤椎骨水泥强化组(P<0.05),矢状面Cobb角高于伤椎骨水泥强化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2、24个月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和VAS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伤椎置钉组和伤椎骨水泥强化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5%和6.9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内固定失败患者。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43)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OVCF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分析表明,我国男性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90.48%,而男性则为60.72%[5-6]。OVCF以胸腰椎的发病率最高,其带来的持续疼痛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对于OVCF的手术治疗仍无指南可循,且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单纯PVP矫正力量常较弱,只能恢复伤椎前中柱高度,脊柱仍不稳定,且后期可导致椎体负荷力线前移,容易导致伤椎或者邻近椎体再骨折[7-8]。因此,在注重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同时,还应考虑伤椎前柱的稳定性重建问题。

本资料对胸腰椎OVCF患者在经皮置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伤椎置钉或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数据显示,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显著低于伤椎骨水泥强化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卧床休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伤椎骨水泥强化术相比,伤椎置钉术具有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短的优势。韩雷等[9]对比分析了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与伤椎置钉在治疗中老年胸腰OVCF的疗效,同样发现伤椎置钉治疗组手术时间更短,但术中出血量较多,与本资料结果一致。椎体稳定性常用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的变化来评价[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伤椎置钉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低于伤椎骨水泥强化组(P<0.05),矢状面Cobb角显著高于伤椎骨水泥强化组(P<0.05),提示与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术相比,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OVCF远期疗效更佳。伤椎骨水泥强化通过伤椎骨水泥成形,可帮助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和强度,伤椎抗压缩和抗疲劳能力得到提升。相关研究表明,Stryker 公司高粘度骨水泥具有十分强大的抗压强度、抗疲劳性和抗扭曲强度,输送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可控性[12-13]。有学者发现,骨水泥注入有助于缓解疼痛,可能与注入骨水泥为一放热过程,导致组织内的末梢神经破坏,同时椎体内微骨折得到稳定不再刺激神经末梢有关[14]。然而本研究发现虽然伤椎骨水泥强化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但并未表现出对伤椎置钉术的优势。Cho 等[15]研究发现,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拥有与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相似的改善效果,但远期随访发现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内固定失败率也相对较高,矫正角度更易丢失。

综上所述,经皮置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联合采用伤椎置钉或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OVCF均可获得稳定的力学结果,有效改善腰背部疼痛和功能,但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OVCF远期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状面椎骨椎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双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
蓝玉簪龙胆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请您诊断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关于颅面部正中矢状面确定的讨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