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境教学,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让学生喜爱
2020-01-16阮玉盛
阮玉盛
【摘要】 新课改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三观的重要科目,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理应发挥其育人功能,以此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在真切参与、实践中有所感悟,情境教学法作为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感悟思想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对情境教学法中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演绎情境等略展开具体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情境教学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045-02
引言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行合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以此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了解班级学生学情、个性需求和心理特征后,主动将课堂转交给学生,在情境教学法中注重引导、指点学生,引导他们顺着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方式之一,其以问题为载体,结合初中学生的好奇、求知欲、探究等心理,以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点出发来引导学生主动根据问题探究。问题情境教学法中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合理性,以此才能借助于问题贯穿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探问生命》这一章节时,教师以一幅图来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如图)。
教师以漫画《我从十一楼跳下》作为导入,画出几个关键词句“十一楼跳下”、“平时坚强的人正在偷偷哭泣”、“吃抗抑郁症药”、“买报纸找工作”、“闹分手”、“最倒霉”、“困境”等等,引導学生观看这则漫画,并提出贯穿整个课堂的问题“如何绽放生命之花”。教师提出问题后即将主场交给学生,学生展开思考,并开展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究。小组探究完毕后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开始试着理解这则漫画,陈述教师所提问题。部分小组探讨问题结果如下:
小组1:漫画中的“我”在跳楼后看到了十楼到一楼这些人正在经历的痛苦,比如找工作、偷偷哭泣、分手、吃药、老去等等,“我”反应过来其实我的生活还算不错,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困境。“我”想这些人现在看到跳下去的“我”后,也会感叹他们过得还不错。所以如何绽放生命之花?我们小组探讨后认为是历经磨难与困境后还能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是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
小组2:从《我从十一楼跳下》漫画中,我们小组明白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只有勇敢地挺过这些痛苦,永远笑对生活,以此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地愈加灿烂。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漫画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知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品格。
二、多媒体情境,教学内容直观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理论知识偏多,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心不在焉,偶尔产生乏味心理。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功能齐全的音视频、影音动画等,能在直观、形象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感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武林外传》的剪辑,剪辑在3-5分钟左右。剪辑中罗列了同福客栈中每个人的职责,比如掌柜、杂役、账房、厨子、跑堂等等。学生观看多媒体剪辑视频后,需要自我思考并回忆从该多媒体剪辑中感悟到什么了,随后在小组探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部分小组在多媒体情境中的感悟看法如下:
小组1:同福客栈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其集体中由每一个性格各异的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和定位,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向前发展,每个人都在集体中获得了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小组2: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发展个人个性。比如我们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提升自己而努力,也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中渴望班集体能越来越好。这一过程中我们在集体中生活成长、认识完善自己。
在多媒体创设情境中,因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班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为高涨,讨论氛围和踊跃发言有所提升,以此课堂氛围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素养。
三、生活活用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借助于生活活用情境过程中,学生们能在熟悉的生活常识、情境、事物中有所感悟,既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此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喜爱度。
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时,教师即可借助于生活案例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感悟“法律的作用性和意义”。
生活案例:上周我校发生一起“侮辱性外号”事件,起因是几个男生对另外一瘦弱男生起外号“娘娘”,该男生不堪忍受此侮辱性外号,于是报警。警察上门表示这几个起外号的男生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第一百零一条“名誉权”,予以批评并要求几名男同学书面道歉和当面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