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句子表达效果探析
2020-01-16张海艳
张海艳
【摘要】 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中,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是考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训练之一。因此,句子表达效果的探析是新高考中必出的一道题型。掌握分析和学会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解读词汇和语义的能力以及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高考 句子表达效果 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004-02
1.句子表达效果的重要性和考察角度
句子的表达效果,即句子在文中的优点和特色等。能全面地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会和推敲关键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角度看,基础知识薄弱、语感较差、缺乏解题思路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现状。因此,掌握分析和学会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解读词语和语义的能力以及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单独设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考题,是新高考做出的创新之举。观照新高考的模拟卷,句子表达效果的题型为简答题,分值设置为4分。主要考查角度有: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等。
2.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技巧
2.1技巧一——从表达技巧三角度入手
表达技巧分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本文选取几个代表性的手法展开论述,特此说明。
2.1.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必须先掌握种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对偶,结构对称,具有易于吟诵和记忆的特点,使句子赋予节奏感。排比,节奏明快,内容紧凑,加强气势,善于抒情。比喻,化平实为形象,化深邃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单代繁杂,以实际代虚拟,以奇异代平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和联想力,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迪。
2.1.2表达方式
(1)描写及其作用
描写有不同分类,按内容维度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按叙述维度分,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按人物描写维度,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为描写、内心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按特征维度分,分为白描(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真实动人)和细描(有效反映广阔的生活画面,充实文章内容,展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2)叙事、抒情、议论、说明及其作用
叙事能使记叙中所蕴含的思想提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能使情感表述真切,打动人。间接抒情蕴藉委婉,韵味十足,感染力强。议论使句子具备哲理性和深刻性,使主题思想获到鲜明的阐释,同时能使篇章层次分明。说明是将对象的性质、状态、特征等进行讲述、介绍或阐释的一种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准确易懂。
2.1.3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加强文章的宏大的艺术表现力,题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小的事物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震撼力强。虚实结合,突出对象特有的本质,以此更鲜明地描绘人物,集中地揭示出主旨。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内涵更丰富,状貌更充盈,增添文章的魅力。留白,达到言已尽而意无尽的共鸣效应。
2.1.4解题步骤和小试牛刀
第一步先確定句子使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再将语句“回归”,分析文中何处使用与如何使用,并探析其表达效果。第三步联系上下文句子的文意以及作者意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析。
【典题示例】
(2020届山东济南期末考试)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胜景。……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
答案:①句式工整,构成排比句式,层次和节奏感明显。②用三个分句表达了对济南名胜的喜爱与大自然做出的贡献的赞赏之情。
2.2技巧二——从语言表达三角度入手
2.2.1句式特点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
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这一点在表达效果题型中最常考的是整散结合。所以做题时要格外关注句子有无这一特点。
整句结构工整匀衬,节奏、气势连贯,表意明确;散句结构自由灵活,形象活泼。整散结合的搭配,让句子具有张弛有度,情感起伏之美,达到高度的艺术审美效果。如郁达夫《故都的秋》: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特异的地方,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但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解析:前一层整句是散句“南国之秋”的增补,后一层整句是北方与南方之秋的对照。作者用叹为观止的南国之秀美,来渲染北国之秋的浓烈。
2.2.2语法特点
这一点在表达效果题型中最常考的是倒装。所以做题时要特别关注句子是否具有这一特点。
类型:主谓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分句位移等。
作用:突出被移动的部分,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
(1)主谓倒置。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义勇军进行曲》)
谓语“起来”前置,突出謂语的力量感,使歌词的感召力更强。
(2)定语后置。如:听不清!仿佛遥远的地方刮来了一阵飓风,呜呜的,呼呼的。(杨沫《青春之歌》)
定语“呜呜的,呼呼的”后置,着重写出飓风的声音,侧面描写出牢房中青年学生倾耳细听的神态。
(3)状语后置。如:早上/一个小姑娘/默默地读着一本书/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流沙河《电车上的小姑娘》)
将状语“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后置,既表现了诗歌的节奏美,又烘托出喧嚣拥挤的电车环境,使小姑娘爱学习的形象更加鲜明。
(4)分句位移。如:我似乎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放在油锅里煎熬。这样的煎熬是不会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做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巴金《小狗包弟》)
把条件句“除非……”移位后,强调出唯一可以结束心灵折磨的条件。
2.2.3用词效果
常考的有叠词、动词、形容词、色彩类词等具有表现力的辞藻。回答题目的时候要先说明词语用法的特性,内容是什么,然后说明好在何处或表述何种情感。
(1)理解词语的本义和联想意义
词语的本义是指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词语的联想意义是根据特定范围的语言环境,通过联想引发词语的暂时意义。它包括:①隐喻义;②拟人义;③象征义。
(2)理解词语的情感意义
词语是含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按感情色彩分成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褒义词是指在词语上附加肯定、尊敬等褒义色彩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在词语上附加贬斥、厌恶等贬义色彩的词语。中性词指具有中性感情色彩的词语,不表露情感倾向的词。比如谋取是通过计谋得到,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是中性词。
2.2.4解题步骤和小试牛刀
第一步先确定语言表达的切入角度,即从句式特点、语法特点、用词效果中选用一个或几个角度入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第二步运用句式特点、语法特点、用词效果等知识,结合具体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典题示例】
(2020届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
在睡意中,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桂花的清香从榕树树梢轻轻飘洒下来。桥下的流水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柔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选自黄河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
答案:“悄悄”“轻轻”“静静”叠词的使用,将睡梦描绘得柔和,渲染出静谧、甜蜜、温馨的意境,表现出画面美和音韵美。
2.3技巧三——从思想感情角度入手
第一步先看看句子是否运用了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如果有,一定要先点明。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句内容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需要考虑三点:①关联本句的含义;②联系上下文的内容;③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感情。
【典题示例】
请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答案:作者此处思绪千载,视通万里,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两组排比还原沙场中征战的惨烈场面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内涵苍凉悲壮,富有感染力。
3 .总结
句子效果分析的秘诀在于学生要熟记于心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的相关内容,确定句子使用的何种表达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角度,联系本段文字的思想感情和上下文内容,说明划线句的含义内容,揭示出中心论点和作者的态度,从而达到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目的。以上对句子表达效果题型的区区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解题能力,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点优化建议。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乙雁.近十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