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

2020-01-16孙志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直角坐标数形平面

孙志标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借助于“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数”,运用“数”与“式”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形”的特征,直观与抽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从而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通过分析“数形结合”对初中数学的作用,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数形结合渗透的基本策略。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数形结合思想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数字、数学公式同图形、图像结合起来,用以解决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都将大幅度提升,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将降低。数形结合思想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增强数学公式的直观性。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抽象数学语言还做不到完全地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将数学语言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尤其是一些图形、数量关系的转化问题,借助图形、思维图,将“数”与“形”进行有效转化,使抽象的应用题具体化,降低解题的难度,学生在图形结合中就能很明显的得出各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在初中数学中,计算题是重要的知识内容,很多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计算仅仅使用最普通的方式解决,这样既没有效率,还容易出错。数形结合的融入,既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形”对数学解题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懂得算理,掌握良好的计算方法。第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更加具体、详细的分析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本文以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详述如下。

(1)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提供材料让学生进行概括,那材料就应当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的学习内容,第二部分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教师设置新的学习内容,即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核心——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在引入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画法。其次,教师选择以前的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因为知识一旦在学生的脑中留有印象,学生就可以按照图索进行思考,相应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也更快。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正三角形并引导学生复习其定义和特点,并想象其具体的形状。这两种材料搭配使用,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情绪,便于引导其概括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二是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打好基础。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指导学生学会知识转换,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因为函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的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所以结合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通过函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過函数和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数形转换。

(3)培养数形结合能力。基于前面的引导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从而提升其数形结合能力,例如学生在掌握如何用函数表示三角形的一条边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加大难度,让学生用函数组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经验,所以学生接下来的计算过程就是一个求稳、求快、求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其数形结合能力会因为其稳定、快速而准确的思考而变得更强。

(4)强化练习,促进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布置课外作业即是强化练习的最好方式,对促进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继而夯实数形结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全新的课外作业,作业内容可设置为“观察五角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尝试用列函数组的方式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五角星。”由三角形过度到五角星,因为难度成倍增加,所以对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考验也更大,不管学生做不做得出来,都会因为复杂的思考和验算过程而提升自己的数形结合能力。

当然,因为此课外作业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以分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学生的探究难度,同时促进生生交流,对夯实其数形结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进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直角坐标数形平面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平面直角坐标系》巩固练习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中考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特征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