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环节 学霸的法宝
2020-01-16王世明
王世明
学习有四步——预习、上课【课堂辅导】、复习、巩固练习【包括尝试应用】。预习是最好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这个环节必须让学生学会,实现独立完成。听课、复习、巩固练习可穿插,有机整合,以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预习是最好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教是为了不教。离开学校后,面对各种媒体的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的大量信息,他们如何解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或进一步自学,增加个人知识储备。如何才能具有“活到老学到老”能力?综合评比之后发现,预习就是培养这一点的最好的方法,预习可以系统的锻炼阅读能力、理解力、梳理框架整合知识的能力、分析各类图表的能力,时时应用地理观念(整体性、区域性等)的能力等。
有的老师提出每科都要求学生预习的话,学生会负担不过来。【那么大家说的这个负担指什么?应该是指学生课下的任务过多,时间、精力不够用的意思吧!很多时候这个负担是因为课上无度的重复造成的,因为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我倒不这么认为,并不是预习造成的负担重,反过来说,难道不预习学生的负担就轻了吗?其实负担重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预习并不是正比关系。处理好预习与听课、复习、练习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减轻学生的负担。
对于复习、巩固练习,可以通过抓准要害、出奇制胜的高效课堂完成50%甚至90%(据具体内容而定)复习和练习任务,从而减少课下负担,或说为预习腾出时间。复习即回顾,即记,课堂上精辟解释、及时练习、课堂小结就已经是三遍了,再加上课前预习,这样记忆应该足够深了吧。巩固练习完全可以纳入课堂,讲练结合本身就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深刻记忆的好方法。只是完成的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样,学生的课上课下时间精力就实现了有机结合,预习、上课、复习、练习巩固良性循环,从而大大的减轻学习的负担,轻松取得好成绩。
需要强调的是:制约此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①课前预习是否做好?预习的能力是需要慢慢练就的,起初还需要用填空式或简答式的知识梳理或框架图的引导,和简单题目试炼【最好是系统的学案】,慢慢达到独立做读书笔记的水平,甚至提出拓展問题、尝试解读生活现象等。
②如何抓准要害、出奇制胜提高课堂效率?这也需要不断摸索。不过课前收学案,及时掌握学情是个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