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0-01-16郑帅

设计 2020年20期
关键词:项目制实战化思维方式

摘要:本文通过视觉衍生产品开发实训课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来解决设计类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单一化、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将商业设计项目和设计流程通过相应的转换引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设计”思维模式,设计教学体系与商业设计模式接轨。实战化教学改革是应对设计领域“大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索如何让实践教学走向市场一种尝试。

关键词:大设计 实战化 商业设计 项目制 思维方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39-03

引言

设计发展至今已延伸至“大设计”的概念,即“设计”已经成为产品—系统—服务—体验的延伸,不只指造物,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强调“跨界”、“协作”、“整合”和“交互”。””然当下大部分高校的设计类专业仍遵循课程制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会导致课程间、学科间的壁垒加剧,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点碎片化,无法形成自我的专业知识体系。近几年,设计类专业虽在大三后增加了很多专题类的实践课程,期望以此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但课题大都以虚拟命题为主,课题范畴设定很宽泛;实践教学过程侧重针对相应知识点的训练,并未涉及系统化设计思维培养;评判标准过度强调设计形式的创新性,缺乏对设计合理性的考量。这些都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眼高手低,设计评判标准过度强调自我设计审美,忽视解决问题的视角。因此直接导致其不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毕业后也无法快速适应当下商业设计工作。本文以视觉衍生产品开发实训课程为例进行设计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就是为了寻求解决教学内容缺少系统化设计,与商业设计脱节;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碎片化,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无法匹配等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在商业项目设计实践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设计能力。

一、视觉衍生产品开发实训课现状

视觉衍生产品开发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下的实践类课程,和很多其他大三、大四综合应用型课程类似,需要学生在课程中将之前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但改革前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视觉衍生产品相关的知识点教学,教学内容并未涉及视觉衍生产品开发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教学,导致学生不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普遍存在对商业设计项目的实施情况并不了解,眼高手低,对于设计的理解很浅薄,常从个人审美喜好出发,对作品进行评判,而非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课程的命题,虽以虚拟的项目为题,但课题范畴很大,并没有完全按照真实商业案例的要求对课题做各种条件限定。学生在课题中,非但不注重前期的市场调研,而且常以个人喜好去随意框定课题范畴。其设计思维和设计成果也仅局限于“造物”,并没有考虑到视觉衍生产品开发的市场调研、用户体验、品牌形象、商业推广等其他设计维度。这些都使得课程成果的宽度和深度不足,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脱节,无法提升其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战化教学改革方向及目的

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即把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和商业项目设计流程通过相应的转换引入课程教学模式中,以市场对于设计成果的要求作为课程作品的要求,锻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际项目中内化理论,能更有效地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转化为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当下视觉衍生产品开发领域系统化的设计趋势,将之前课程内容中仅局限于产品研发的相关教学内容扩展至包含产品、系统、服务、体验四个环节的完整视觉衍生产品开发的知识架构的学习上,以应对当下市场需求。通过以上这些将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践深度融合的改革方向,旨在让学生熟练串联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点,从而构建起相对完备的专业知识框架,掌握相对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全局观的设计视角,熟知商业设计模式,养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思维。在学生的意识层面摆正对“设计”的认知,设计虽是一种服务,但绝不只是锦上添花,也不只是创造“物件”而已,学生应具备以解决商业或社会问题为己任,开展相应的设计服务的正确设计观。

三、实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与方法

为了解决实战化教学的实现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在改革途径上,让传统课堂最大限度地对标商业公司,让设计实践教学对标商业设计流程,务必让学生从被动受教的状态转化为任务驱动的主动学习模式。具体从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方法的改进、实战化题库的建设、作品递交方式的改变、评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这六个部分去落实改革方法,这其中,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其直接决定了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其余的四个部分的改革措施是对前两者的补充和完善,它们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实战化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扩充,即剔除原有的教学内容中过时的、片面化的案例,补充系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原本理论化、空洞化的内容转变为具有市场性针对、符合产业需求的实际案例的教学。为了让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更有效地融合,采取了教学环节的改良和课时的重新分配等措施,将原本单纯理论教学的课时缩减,缩减出来的部分课时融入设计实践教学的六个模块中,以此来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的目的。该课程总共六周,一周四十课时,总共二百四十课时,涵盖了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如图1)

理论教学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和实践中内化理论为目的,内容的设定以学生以往的知识架构为理论基础,以实际的商业案例为依托,将学生原有的碎片化知识点串联成“大设计”的知识体系。理论课时总共24课时,包含理论讲授和针对调研的课堂讨论部分,以及之后配合实践教学的不同模塊中,穿插相应专业知识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遇到的具体问题,辅以相应的理论进行解答,目的就是让理论不再空洞,让学生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定与课时安排以视觉衍生产品商业项目的开发流程为依据,结合课程相应的要求,将216课时的实践环节细分成设计与提案两个部分。设计部分细分为溯源、定义、设计、转化、整合、传播六个环节:溯源,即对项目进行问诊,包含项目前期沟通、市场调研、设计背景调研等环节,以此确定设计目标;定义,即确定产品市场定位,明确设计思路,构思产品形态等;设计,即执行设计方案,完成设计文件;转化,即将设计文件实物化,打样落地;整合,即根据前期的设定,对产品赋予相应的品牌形象、品牌策略;传播,即明确产品的营销策略,传播渠道等。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前一环节决定下一环节,以类似推理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最后的设计成果。伴随着当下品味消费崛起,视觉衍生产品开发的最关键点是如何赋予原有产品新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让其在同类别产品中脱颖而出。同时,消费群体在选择产品时更多的考量也是该产品本身所赋予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趋势是否与自我品味相一致为标准,所以这就要求学生以系统化的设计思维、全方位的观察角度对项目进行整体的思考,不只是开发出好的文创产品,更要讲好其品牌故事,赋予其文化内涵、做好其产品体验、策划传播媒介。例如在绍兴安昌古镇扯白糖设计项目中,先通过“溯源”流程的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属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仍遵循古法手工制糖技艺,但当下的困境是由于其没有任何商品策略、商业策划导致其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售卖,销售渠道完全依托古镇往来游客,过于单一化。面对这样的现实窘境,学生设计团队对其进行重新“定义”,通过确定了依托古镇传统文化内涵,打造独特IP形象的伴手礼的品牌策略,根据这一策略对于产品本身进行了再设计,使其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喜好,以便让产品在立足古镇的同时,走向周边市场。从溯源环节得知该技艺的传承人即将传给其女儿,故结合古镇江南文化氛围和江南相近女性IP形象为切入点,结合产品制作过程的形态与头发类似的特点,打造了江南女性的IP元素作为整体品牌形象,以此来唤起消费者心底的江南水乡的文化情怀。(如图2)

2.在教学方法上,实战化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应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切换角色。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氛围的设计者、实践质量的提升者、实践过程的引导者,调动学生释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设计流程的管理规划的能力,以2-3人的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实践。在理论授课环节,以讲授法结合讨论法为主。教师仍以老师的角色讲解相关设计理论,通过相关案例传授设计经验。但在课题开始后,老师应转变为艺术总监的角色,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自主学习法引导小组内的学生做好相应的分工,确定设计方向,制订好每个设计流程应完成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安排如下:課程进行中,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六个设计流程所遇到的问题,采用直观演示法,辅以相应的知识点让其深入研究,并反复提醒学生以该项目企业实际需求作为作品评判标准,扩展其设计思维,鞭策其设计进度。在每个流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既定的进度,并将每个流程的阶段性设计成果,以小组形式汇报。在课题结束时作品递交环节,导师应转变为项目甲方的角色,以项目执行情况客观评价课题的完成度。在这些角色转换过程中,当遇到学生团队在设计目的及方向上遇到矛盾时,要在不阻碍学生的创意和不违背项目的设计要求间寻找平衡。比如扯白糖这个项目,在最终“设计”与“转化”环节,产品包装设计方案过于理想化,虽在设计思路上具有创新性,但复杂的设计方案直接导致后期包装成本过高,对于产品定价与销售不利,不符合真实的商业语境。故在辅导环节,导师引导该团队以实际的市场要求去重新审视其设计方案,务必在包装成本和商品定价上达成平衡,让产品在同类别产品中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该团队修正后的包装方案是更便于后期商业推广的伴手礼盒的设计。(如图3)

邀请一线专业设计师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订,并参与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其一、开课之初,通过讲座的形式邀请其分享个人职业生涯、代表作品等。通过这种具体项目设计过程的分享,让学生充分了解设计师职业的成长路径、商业设计流程等;其二、参与课程六个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汇报部分,点评学生的汇报状态、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等相关问题。针对学生课题进行中的难点及困难,邀请其分享职业生涯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经验;其三、作品递交、汇报环节,邀请其配合真实甲方一起参与作品的评分,并作出相应的点评,给予学生更多商业视角。该项改革措施旨在借助一线专业设计师的商业设计经验、职业生涯发展经历让整个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更能达到实战化的教学改革目标,也让学生更明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3.实战化项目题库建设,以企业商业设计项目或相关的校企、校地合作的课题为基础。在题库的建设期间,本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社会职能,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其他地方相关机构搜集设计需求。题库按行政区域大小分成两大类,即学校所在的绍兴市和更大行政范畴浙江省。在题库中,总共包含了四种不同性质的项目:其一、真实的校企合作项目、企业设计需求。比如我校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校企合作开发博物馆视觉衍生产品项目;其二、根据地方现状、真实需求的虚拟的项目,比如针对绍兴地区旅游文化伴手礼开发,虽不是真实委托设计,但在命题要求中参考实际商业项目中,甲方诉求,并以此进行限定;其三、根据视觉衍生产品开发领域便于学生创业的特点,自主创业类项目。鼓励学生以当下市场需求、消费趋势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要求有明确的市场受众,需要对产品品牌、包装、营销、服务、体验等都做出相应的设计;其四、以每年定期举办的省市级相关比赛命题为课题,以相应的赛事要求为课题要求,进行产品开发。题库的建设并非一成不变,每年在开课前,可以根据当时的相应的企业需求或者其他赛事对题库进行改进。

4.课程作品以商业项目提案结合实物展览的方式递交。一方面,该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中,有一项改革措施就是走出教学成果虚拟设计的怪圈,务必以实物制作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商品”的方式进行递交;另一方面,商业设计流程的最终环节就是以面向甲方实物结合提案的方式完成项目,所以也就要求课程成果务必符合商业化设计成果的标准,以考量制作成本、制作工艺、可量产为前提进行产品开发,后期还需要设计商品在货架展位上展示效果;再者,设计流程中的“整合”与“传播”中都涉及了涵盖营销策略和媒体传播策略在内的品牌策略的策划,都要求以提案的形式进行呈现。提案中也可包含其产品研发过程,方便后期对其设计思维、产品策略、品牌策略、答辩状态进行综合评分。通过这种递交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设计方案转变为设计实物所需要掌握的设计方法,也能让学生对于项目本身具有更深的理解,设计不只是空中楼阁的设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5.评分体系由三个模块构成:30%(设计过程)+40%(设计成果)+30%(个人在小组中的作用)。前两者都是以小组为单元,由导师和其他专业设计师或者甲方一起评分;后者以个人为单位,由小组成员互评和导师一起评分。这种评分体系充分考量了商业项目设计案中,设计成果质量直接关系设计项目的成败,自然在评分体系中也占据最大的比重。设计公司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工作模式,以及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都构成一个设计师在设计公司的地位。作为教学过程,针对学生个人在小组中的作用评判,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对设计概念理解能力以及其他隐形技能,比如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6整个评分体系要求导师对课程开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及时记录,并及时开展相应的评分,也能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名职业设计师,除了具备出色的设计能力、明锐的洞察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6.教学质量的评估反馈以教学成果面向公众展览或参加相关比赛的方式,接受市场检阅。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教学改革的成果、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作品本身能否符合市场需求都可以很直观地通过学生作品呈现出来。课程作品在校外另选场地展览也属不易,一般采用校内实物作品展和公众号平台上的在线展同步举行的方式将教学成果面向公众,面向市场。通过校内其他师生的现场交流和在线平台的留言功能,可以搜集到针对教学成果的各种反馈,以此来作为后期教学改进的方向。另一方面,将教学成果投稿,参加相应赛事。通过比赛检验教学过程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学成果是否符合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成就感,提升专业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结语

视觉衍生产品开发实训课程虽然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相对比较年轻设计领域,但有其特殊性,诞生之初就强调设计思维的跨界、融合,教学成果的商品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向完全贴近市场需求等特点。针对其进行实战化教学改革实践,非常符合当下设计的三大发展趋势——设计意识的延展、设计方法的转变、设计定义的扩展所引发的设计教育的变革。设计发展历经工业化革命导致的社会分工,由最初的合到分,又慢慢回归合的状态,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也由单一“物”的设计往“系统”的设计上扩展,这也就要求设计师成为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全系统设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该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探索如何将教学接轨市场的一种尝试。通过将商业设计中的项目制带入课程中,让学生围绕项目本身,掌握通过商业设计方法发现问题,系统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主动学习、团队协作、沟通应变能力等专业素养,为之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绍兴市市级课堂教改项目,设计教学实战化研究以《视觉衍生产品开发实训》课程为例(项目编号:SXSKG2018074).

参考文献

[1]毕学峰,危机之下的毕业设计探索[J].装饰,2020(06):32-33

[2]李瑾瑞,基于项目制课程设计的“沉浸式”教学引导思考[J].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装饰,2019(07):233-235.

[3]郑帅,图形类文创产品的创新策略研究[J].设计,2020(04):84-86

[4]翁震宇张鑫,基于跨界融合的高校设计创客教育系统研究[J].新美术,2019(11):33-38.

[5]崔木扬.王小冬,“项目制”教学理念深度实践研究——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J].设计,2020(07):104-107.

[6]艾青,设计类专业“项目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福建茶叶,2019(07):157.

猜你喜欢

项目制实战化思维方式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战时装备采购综合演练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推动项目式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