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2020-01-16孟竹泉
孟竹泉
一、合理运用说服教育
初中生能够良好地成长和发展,与班主任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简单粗暴的育人方式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来讲,留下的心灵创伤是无法抹平的。班主任在運用说服教育失败后,首先应该思考自身是否有哪里不足,而非“曲线救国”,换一种简单粗暴的手段重来一次。
说服教育通俗说就是一种劝导。首先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有一颗赤诚的事业心和视学生如己出的责任感,这不仅是说服教育的前提,也是做任何工作的前提,事业心和责任心,是成就许多优秀教师的秘籍。目前部分班主任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不知道学生的心理诉求,一味地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缺少尊重,导致说服教育不能见效。
运用好说服教育还应从实际出发,运用同理心等交流技巧。初中生在中学阶段,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是极强的,他们此时积极向上的动力就是希望获得别人的鼓励和尊重。中学的教育阶段,班主任不能只将成绩作为育人的目标,唯成绩论。我始终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无关体罚的,体罚从来都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应该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万事重在坚持。德育工作,只有循序渐进,不能奢求一步登天,期待通过一两次的谈话就能改变现状,这是不现实的。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掌握一个新的知识要点,都是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来获得的,反复强化将这一事件写入记忆系统。一个坏习惯、坏行为的纠正,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细心指导和跟踪纠正。
二、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育人工作效果的巩固,使做好管理工作成为必然。目前,我国初中班主任普遍的管理方式还集中在“专制型”管理模式上。我建议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上,秉承授人以渔的态度,做到“放权”,将管理当作一门艺术看待。
总结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班主任要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像“夜晚的灯塔”,像“春天滋润万物的雨水”。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严肃、严厉的老派教育风格。可以尝试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融成一片。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启发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需要进行差别对待,但尊重是永远的前提。让学生学会自治,如班级上的一些集体活动、公共卫生安排等,全部放权自我决定,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获得自主能力,在这些活动中获得自信、自觉和自尊。
孔子的因材施教,其工作的前提是清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细致地了解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效管理。谈话法是最为的直接方式,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只需做好倾听者的角色,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长此以往,学生才会把教师视为朋友。除了谈话法,观察法也是一种发现学生问题的方法,在观察中发现异常,及时沟通解决,阻止问题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情是否真诚是可以感受到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爱,都会在不经意的眼神和言语中被感知。关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当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就一定会发自真心地喜爱班主任,这样,班主任的管理就会更加顺利,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最佳时机。
三、将育人工作视为一场持久战
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时间甚至超越了父母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因此班主任可能是对学生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个个体。班主任首先要保证个人行为规范,品行端正,才能切实影响到学生,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和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必须做到自律。
“三人行,必有我师”,选拔一个合适的班干部是育人活动的重要一环。要民主竞选,为保证公平,可采取竞选演讲地方式,得票多者胜出,学生们能在自己选出的班干部身上学到更多自己没有的优点,也会自觉向他们看齐,改正自己的缺点,育人和管理工作将自发完成。
总之,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灵魂,在中学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育人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班主任应该重视说服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做好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巩固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