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原油降黏剂的研究

2020-01-16龙小柱陈丽莎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富马酸黏剂苯乙烯

龙小柱, 陈丽莎

(沈阳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42)

稠油含有较高的胶质、沥青质,其黏度大、流动性差,给生产与输送带来了许多不便[1].物理和化学降黏法是当前最常见的降黏方法[2].物理降黏法有耗资大、降黏的有效期限短、能耗高等缺点;化学降黏法的缺点则表现为耐温、耐盐性差,处理量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5].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6-8].该方法省去了中间加热站和稀油的混合过程,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尽管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献,但是以混醇[n(C16醇)∶n(C18醇)=7∶3]为原料制备降黏剂还未见报道[9-11].

本文利用甲基丙烯酸酯与苯乙烯、富马酸等单体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油溶性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的三元共聚物.先后探讨酯化与聚合的制备条件,最后对所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降黏剂的性质及其降黏效果进行评价.

1 试验部分

1.1 合成原料

甲基丙烯酸(MA)、十六醇、十八醇、过氧化苯甲酰(BPO),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苯,AR,沈阳新兴试剂厂;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富马酸(FA),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乙烯(ST),AR,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设备

JJ-1型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KDM可调控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XMTD-4000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NDJ-79型旋转式黏度计,同济大学机电厂;低温恒温槽,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FTIR47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1.3 降黏剂的制备

1.3.1 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单体的合成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十八醇、十六醇、甲基丙烯酸、甲苯,剧烈搅拌并加热,待温度计温度达到80 ℃时,加入一定量的对甲苯磺酸,反应至出水量达到理论值(0.9 mL)或出水量恒定不变,此时,得到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3.2 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的三元共聚物的制备

采用的方法是直接聚合,水浴温度为80~85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第一步自制的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与苯乙烯(ST)、富马酸(FA),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作用下进行共聚反应,保持恒温反应3 h,得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元共聚物粗产物,反应方程式如下:

1.3.3 提 纯

分别在常压及减压下依次除去聚合粗产物溶剂、未反应的醇类.然后,用低浓度碱液洗涤,再经水洗,真空干燥.

1.4 红外表征

取少量提纯后的三元聚合物,以KBr为基底进行研磨压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表征,分析其官能团结构.

1.5 性能评价

取少量提纯后的三元聚合物降黏剂,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原油中,对其降黏效率进行评价,得到最佳的加入剂量和最优降黏效果数据.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各单体配比对降黏剂性能的影响

2.1.1 酸醇比对降黏剂性能的影响

控制甲苯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40 %,催化剂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1.4 %,引发剂用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以下同),改变酸醇摩尔比,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当酸醇的摩尔比为1∶1时,原油降黏效果达到最优;当酸醇的摩尔比超过1∶1时,原油降黏率又出现下降趋势.首先随着甲基丙烯酸浓度的增大,酯化反应向右进行,此时产生的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增加.随着第一步产物的增加,连串反应的第二步会产生较多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元共聚物,因此,原油降黏率上升.但当酸醇摩尔比超过1∶1时,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降黏率出现下降.

图1 酸醇摩尔比对原油降黏剂的影响Fig.1 Effect of acid alcohol ratio on viscosity reducer of crude oil

2.1.2 其它单体配比对降黏剂性能的影响

控制甲苯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40 %,催化剂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1.4 % ,引发剂用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改变单体摩尔配比,结果如图2所示.单体配比为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苯乙烯)∶n(富马酸)=5∶2∶x(x=0,1,2,3,4).由图2可知:单独使用苯乙烯时,原油降凝效果不佳.但当同时使用富马酸和苯乙烯时,降凝效果会出现显著提升,且苯乙烯所占的比例越大降凝效果越好,当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与富马酸和苯乙烯的摩尔比为5∶2∶2时,降黏效果最好.故最适宜的单体配比(摩尔比)为5∶2∶2.

图2 单体摩尔配比对原油降黏剂的影响Fig.2 Effect of monomer ratio on viscosity reducer of crude oil

2.2 甲苯用量的选取

在单体摩尔配比为5∶2∶2,催化剂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1.4 %,引发剂用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时,考查携水剂甲苯用量(酸醇质量和的百分含量,以下同)对降黏剂降黏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甲苯用量对原油降黏剂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oluene dosage on viscosity reducer of crude oil

由图3可知:携水剂甲苯浓度较低时,随着甲苯量的增加,降黏效果逐渐增大,即随着携水剂量的增加,可以更有效地将反应体系中产生的水移出反应体系,结果使平衡向右,使反应更加充分;而当携水剂用量增加时,由于其用量的逐渐增加,对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使原材料的浓度变小,同时由于回流速度快,温度上升相对较慢,因此,使反应第一步生成的酯比较少,从而影响黏度的降低率.

根据实验的测定结果显示,携水剂的加入量对降黏剂的降黏效果影响不明显.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携水剂甲苯的用量为40 %时,降黏效果最佳.

2.3 引发剂用量的选取

在单体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苯乙烯)∶n(富马酸)=5∶2∶2,对甲苯磺酸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1.4 %,甲苯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40 %时,判断引发剂用量对降黏剂降黏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引发剂用量对原油降黏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itiator dosage on viscosity reducer of crude oil

如图4所示:当引发剂含量较少时,反应程度较低,聚合物降黏效果差[12].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的降黏率增加,当引发剂的用量增加到1.4 %时,原油降黏效果最好.随着引发剂的继续增加,降黏的效果出现下降.引发剂用量能够影响共聚物分子量的大小,而共聚物的分子量又可能影响降黏效果.因此,降黏剂的分子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3].综上,引发剂加入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时,降黏剂降黏效果达到最佳.

2.4 催化剂用量的选取

在单体摩尔配比为5∶2∶2,引发剂用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甲苯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40 %时,判断催化剂用量(酸醇质量和的百分含量,以下同)对降黏剂降黏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催化剂含量对原油的降黏率有较大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小,原油黏度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量达到1.4 %时,降黏效果达到最佳.当投加量超过此值时,随着投加量增加反而降黏效果逐渐减小.

图5 催化剂用量对原油降黏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catalyst dosage on viscosity reducer of crude oil

由图5分析可知:当催化剂用量达到1.4 %时,第一步反应的酯交换反应基本完成;但是催化剂用量过大,在主反应速率提高的同时,副反应速率也增大了,得到目标产物的比例下降,所以降黏率下降.

2.5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催化剂用量(A)、引发剂用量(B)、聚合温度(C)、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ST)∶n(FA)(D),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见表1).由表2可知,正交表中最佳实验条件为:聚合单体摩尔比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ST)∶n(FA)=5∶2∶2,催化剂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1.4 %,甲苯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40 %,引发剂用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此时原油降黏率可达到67.29 %.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Table 1 Factor lever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2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2.6 对产品的红外色谱分析表征

对提纯后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的三元共聚物原油降黏剂进行红外表征,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CH3伸缩振动和—CH2—伸缩振动的波数均小于3 000 cm-1,表明化合物中存在饱和碳氢键;在1 721.05 cm-1处的峰,表明反应物中存在羰基特征峰,羰基存在于反应物中,说明发生了酯化反应;在1 165.80 cm-1处的强C—O—C键不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证明产物为酯类;甲基丙烯酸酯中长碳链的对称及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924.29 cm-1和2 853.4 cm-1处出现.1 320.88 cm-1和1 298.62 cm-1处出现了C—H面的弯曲振动,证明产品中含有—CH—,而—CH3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峰位与—CH2—相同,与反应目标产物的官能团结构相符合;在1 638.29 cm-1和1 466.48 cm-1附近出现的峰证明了苯基的存在,说明产物中含有苯基这一极性基团;在1 165.80 cm-1处的峰证明有醚键的存在,说明了酸与醇发生了化学反应;在938.51 cm-1有—CH==CH—变形振动,说明发生了聚合反应.

图6 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Fig.6 Infrared diagram of terpolymer

2.7 性能评价

取少量最佳合成条件提纯后的三元聚合物降黏剂,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原油中,对其降黏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降黏剂投加剂量对原油降黏率的影响Fig.7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er and dosage on viscosity reduction rate of crude oil

由图7可知:随着投加剂量的增加,原油降黏率升高,超过某一值时,变化缓慢.这是由于超过某一值后,聚合物本身也参与了作用,使原油与降黏剂混合物总体系的黏度下降相对变缓[9].由此判断所制备降黏剂的最佳投加剂量为原油质量的0.5 %.

3 结 论

研究了油溶性降黏剂的合成工艺,考察了降黏剂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 确定了聚合物合成的工艺参数,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苯乙烯)∶n(富马酸)为 5∶2∶2,催化剂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1.4 %,甲苯用量为酸醇质量和的40 %,引发剂用量为4种单体质量和的1.4 %.

(2)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单体发生了共聚,且其官能团结构与设计一致.

(3) 降黏剂投加剂量为0.5 %时,合成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的三元共聚物对原油的降黏率可达67.29 %.

猜你喜欢

富马酸黏剂苯乙烯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玉米酒精粕基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全球苯乙烯行业或面临重组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自法国的新型水基胶黏剂使用经验
喷墨打印纸涂层中胶黏剂配比对油墨扩散渗透的影响
蓖麻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聚苯乙烯高温快速热解制备苯乙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