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提高
——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

2020-01-1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安阳工学院马伟伟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格兰杰居民收入服务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安阳工学院 马伟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钱馨蕾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仍没有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传统的工业方式能耗大、污染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1年确认首批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再到2012年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迅速,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就目前的经济而言,服务业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逐步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度融合。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那么,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究竟有什么联系?

1 相关文献综述

英国经济学家阿仑·费希尔详细阐述了三次产业理论后,西方学者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服务业产业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的关系上。美国经济学家Fuchs(1968)探讨了服务业生产率规律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规律以及从事服务业人员的工资收入等服务业相关的问题。Bell(1974)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为核心的理论,社会分为传统制度下构造出来的农业社会,由机器和技术统治的工业社会,服务是财富主要来源的后工业社会。Rubalcaba &Ko x(2007)从生产率、创新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三个方面论证了商务服务业对欧洲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David (2008)对经济增长与服务业的关系的研究表明金融服务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Eichengreen &G upta(2011)认为信息技术、商务服务和金融业较制造业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国内学者江小娟等(2004)通过国内外数据的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得出服务业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的结论。梁红梅(2013)建立VAR模型研究甘肃省的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关系,认为服务业发展不能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李平等(2017)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能否成为中国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夏杰长(2017)分析迈向服务业强国的约束条件,认为建设服务业强国需要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融合和对外开放。赵云(2018)研究发现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比其他服务业更能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冀鸿,柳烨(2018)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认为科技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宋建,王静(2018)发现服务产品价格上涨,使得“成本病”现象更加明显,不利于TFP的提升。刘丹鹭(2017)研究发现服务业是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行业因素。甘小立(2018)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收入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2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2.1 研究假设

2.1.1 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伴随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再由以工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经济的增长引致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的需求,成为服务业发展拉动力量。而服务业的发展又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经济增长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2.1.2 服务业发展与收入水平提高

收入水平对消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收入的提高,发展型和享受型在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人民增加了对服务的消费。从城镇居民角度来说,人们会关注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决定了支出的高低,支出高则用于服务业的消费增加。另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拓宽了居民的消费渠道,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2.1.3 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活跃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促进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另外收入决定消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经济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2.2 实证检验

本文所指的服务业主要指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涵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我们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探索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用地区生产总值(Y)代表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服务业增加值(FWC)代表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SR)代表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异方差,使趋势线性化,对Y、FW和SR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lnY、lnFWC、lnSR。

2.2.1 单位根检验

如果时间序列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不随时间而发生改变,且序列的各阶自协方差只与滞后阶数有关,则称时间序列是弱平稳的或协方差平稳。检验平稳性的方法应用较多的是DF检验和ADF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如表1所示。

通过检验发现,lnY、lnFWC、lnSR非平稳,说明这三个变量的水平值都存在单位根,但是各变量的差分值在10%的显著水平下均平稳。

2.2.2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VAR模型对滞后阶数选择比较敏感,滞后期选择过大会影响自由度,滞后期较小会使误差存在自相关。VAR模型稳定的条件是所有特征根都在单位元内,经过检验VAR模型不存在大于1的单位根,所以VAR模型是稳定的。

2.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因果关系,滞后期采用AIC原则。经过检验:

假设1的检验结果显示,lnY不是lnFWC的原因,对应的Chisq=4.149830,概率值为0.1256。lnFWC不是lnY的原因,对应的Chisq=3.692498,概率值为0.1578。

假设2的检验结果显示,lnFWC是lnSR的原因,对应的Chisq=15.67715,概率值为0.0004,在1%的水平拒绝原假设。lnSR是lnFWC的原因,对应的Chi-sq=5.456099,概率值为0.0653,在5%的水平拒绝原假设。

假设3的检验结果显示,lnY是lnSR的原因,对应的Chisq=6.173428,概率值为0.0457,在5%的水平拒绝原假设。但是,lnSR不是lnY的原因,对应的Chi-sq=2.305540,概率值为2.305540,如表2所示。

由此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原因是经济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领域,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服务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说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服务业的需求,进而促进服务业的增长。

2.3 研究结论

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经济增长不是服务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服务业增加值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带动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强,需要进一步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河南省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产业仍然是支柱产业,依然是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所以服务业的发展并未明显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服务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服务业增加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假设2相符,说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从需求侧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服务业分布广,为各种产品提供了机遇,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部分,从而提高了居民收入。第三,经济增长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想要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需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河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会减少雇佣人数,所以经济的增长仍然需要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另外,检验结果显示服务业增加值、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联合显著的,三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表1 时间序列lnY、lnFWC、lnSR的单位根检验

表2 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检验结果

3 研究启示

服务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并不是所有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促进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略有不同。因为河南省正在经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产业仍然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所以,未来河南省需要使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促进服务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方面推进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全产业链农业,通过发展农村金融、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防控、涉农物流、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机租赁等为农业服务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了改变城乡间服务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建议运用“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的方法,探索农业与城市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城市服务要素与农村生产需求的有效对接。

另一方面,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是重要的两种表现形式。现在许多跨国公司拥有很少制造环节,大部分业务选择服务外包,如苹果、戴尔,甚至很多制造业公司转型为服务公司,制造业企业出售包含设计、营销服务和售后服务业的产品。服务业的制造化指部分服务产业链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形成全产业链。为了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是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三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四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此外,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服务业,从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使人们共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格兰杰居民收入服务业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